航拍高手、吉他十級,6500+Star 開源項目作者,後浪程序員給力!

作者 | CSDN 伍杏玲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自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於 1946 年誕生至今的七十四年裏,湧現衆多優秀的編程語言與工具,正因爲初代編程先驅們的積極貢獻纔有瞭如今便捷的網聯時代。遺憾的是,隨着歷史的潮流,初代編程先驅有的離開人世,有的年邁歸隱,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隨之走來的是一批年輕、有創意的90後、00後程序員,這些“後浪”程序員將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又有哪些創新的編程思維呢?

在由聲網Agora 主辦的 RTC 2020編程挑戰賽春季賽裏,由 70+高校及 300+開發者組成的 100+ 開發團隊,湧現爲視障人士語音社交平臺、“匿臉”視頻社交工具等優秀的創意應用,更驚現 Github 有6500+ Star開源項目 rrweb 的作者。

小編走訪其中三位優秀的90後、00後程序員,分享“後浪”程序員的編程故事:

01

懂航拍、吉他十級,18歲學霸程序員

由重慶大學於卓浩和伯明翰大學王嘉維共同研發的「竹辯」囊獲「開發實時音視頻應用」賽道的最佳應用獎。「竹辯」擁有計時計分、語音通話、覆盤數據、生物信息、AI評分五大功能,還考慮到生物驗證避免冒牌頂替上場的現象,這下子小夥伴們可以愉快地辯(si)論(bi)了!

傳送門:

https://github.com/AgoraIO-Community/RTC-Hackathon/tree/master/SDKChallengeProject/%E7%AB%B9%E8%BE%A9

談到研發初衷,於卓浩表示原有的辯論賽軟件太醜了,就產生做個好看好用的辯論賽軟件來。

18歲的王嘉維目前就讀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人工智能專業。他從小對編程有濃厚的興趣,十歲開始跟着信競教練學習Pascal。王嘉維高中起開始着手開發自己的項目,並使用OpenCV開發了一套搭載在機器人上的視覺識別系統,2017年在清華大學邀請賽中獲得亞軍。

大一上半年用React Native和KoaJS開發了移動端應用TimeScope,爲在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提供了一個快捷獲取校內平臺信息的渠道,日活最高在四千左右,現在依然在爲同學們提供查詢服務。

今年暑假通過學校推薦申請了Barclays Summer Internship,將進入英國最大的銀行巴克萊銀行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實習。

他自評道:擅長將想法轉化,通過程序解決實際問題。


王嘉維

看到王嘉維的簡歷,擁有 8 年碼齡他掌握的技術領域很多,從前端到後端,從小程序到AI均有涉獵和成型的產品,他表示,實踐是入門的最好方式,可以總結爲一個過程:提出想法、實現想法、遇到困難、針對性學習。

“當一個想法實現了,你不僅收穫了成就感,有了繼續學習的熱情,同時對這門語言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這個時候再去購買一本教材或者一門網課,循序漸進的將零碎的知識整理成體系,加以鞏固,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中的學習方法,他分爲兩部分:

1、如果是零基礎體系學習的話,通過通過書籍和視頻資料,比如Stanford Online等公開課課程,因爲名校的課程邏輯性和條理性很強,可以對一門語言有更深刻地瞭解。

2、碎片化學習,通過國外Stake Overflow、國內CSDN等知名論壇,從別人的問題和經驗中學習。

除了在編程外,王嘉維熱愛航拍,作品超10萬+瀏覽,吉他十級。還參與學校社團活動,成爲校學生會網信部長,在疫情期間他與北美留學生共同籌集百萬善款。

多才多藝的王嘉維表示,計算機相關的專業應該說是一個起點,但不是終點。

未來在工作中鍛鍊一段時間後想嘗試轉型。他對傳媒很感興趣,未來想將所學的IT知識和傳媒做一個有趣的結合。

最後,王嘉維對在校大學生的成長規劃提出自己的建議:

人生就是選擇的結果,要爲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你可以選擇全身心投入學習,考一所名校,盡一名學生的本分;也可以選擇投身自己的愛好,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競賽,見識更廣闊的平臺,提升自己的視野。

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要想好自己是否有去嘗試的資本和迴旋的餘地,以及長遠來看,你所專注的方向能給你帶來什麼。如果值得,請不要猶豫,自信而大膽的把握機會去嘗試、實踐。學生時代的履歷未必能決定你可以走多遠,但一定能給你帶來更開闊的視野,更高的目標和更廣闊的平臺。

02

知識付費時代下,後浪的機遇

於卓浩

目前就讀於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於卓浩,小學六年級正式“觸電”編程,到初高中學習各類計算機相關知識,高中參加信息學競賽取得省級一等獎。

他喜歡網頁製作等大前端方向,大學至今主要技術領域集中在React的網頁及小程序開發。

談到未來會從事程序員這個職業嗎?

於卓浩幽默地答道:“會。計算機多香啊,除了掉頭髮。”

談到互聯網時代,“後浪”們所具備的優勢,他表示,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後浪”們有大量的機會可以接觸到IT界的技術教程。我個人也購買了上千元的技術視頻或文字課程。

他認爲在IT領域,尤其是學生階段,個人的技術想要有質的飛躍往往都是要靠自學,因而挑戰也是自學的能力與效果。而知識付費、教程廣袤的今天,這亦是“後浪”們的機遇。

 

03

開源“後浪”談開源

在RTC 2020編程挑戰賽春季賽裏,桌面遠程共享工具「Syncit」囊獲第二賽道的第一名。作者是90後的餘彥臻,同時他還是 Github 上擁有 6500+Star的rrweb 項目作者。

從事前端開發的餘彥臻在平時工作中會用到 Teamviewer 等遠程桌面工具,但大部分只需遠程控制對方的瀏覽器,不需要操作系統級別的控制。於是他想從瀏覽器入手,做相似的功能。

沿着這個思路,他逐漸發現這個方案在網絡帶寬需求、隱私保護和易用性等也有有所作爲,於是有了這款瀏覽器內的屏幕分享和遠程控制工具「Syncit」

傳送門:

https://github.com/AgoraIO-Community/RTC-Hackathon/tree/master/SDKChallengeProject/Syncit

和已有的很多基於圖像傳輸的實現不同的是,Syncit 傳遞的數據是文本格式的快照和 op-log。通過觀測網頁視圖的交互和變化,來實現分享和反向控制的能力。數據的傳輸基於 WebRTC+Agora RTM 實現,可以將時延降到更低,保證使用的流暢性。

不僅在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餘彥臻是位熱愛開源的開發者,擁有 6500+Star開源項目rrweb。

據CSDN《2019-2020 中國開發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被調查的77%開發者每週在開源投入時間不超過5小時,其中,1小時以內的佔31%;且65%開發者不曾在開源上獲得收入。

對此,餘彥臻表示:這個現象在國內很正常,甚至這結果比我想象的要好。

爲什麼他會這麼說?

餘彥臻直言,國內大部分開發者沒有機會在日常工作中維護開源項目,所以如果在工作外,每週投入 5 小時去做開源項目的開發,這是一個很重的負擔,“目前有 20% 的人能做到我覺得很神奇。

爲何很難從開源中獲得收入?

餘彥臻表示,目前的渠道不多,且大部分開源項目的質量遠達不到換取收入的程度。

餘彥臻

餘彥臻也遇到在開源項目投入時間不足的難題:

原本他計劃每個月投入 20 小時在開源項目上,但由於工作繁忙,很多時候達不到這目標,一些重要的功能或者改進也會拖上幾個月纔有時間完成。

不過由於 rrweb 的功能較特別,同類開源項目較少,所以 rrweb 的盈利機會較多。餘彥臻每月都會收到一些邀請顧問諮詢、二次開發、提供工作機會等的郵件,“因爲各種因素我都沒有接受。

目前接觸到較適合他的形式是他每月申報在 rrweb 中投入的時間,有國外公司以時薪的形式提供贊助。

他建議想從事開源的開發者“以興趣爲驅動去做開源項目,享受開源社區的氛圍,持續投入。

最後,餘彥臻表示,“後浪”最大的機遇是來源於活躍的思維、對同齡人的同理心和持續的創造力。而挑戰是作爲程序員僅有創意是不夠的,還是要花時間先學會寫和別人一樣好的代碼,再學會寫比別人更好的代碼,才能把創意變成有價值的現實。

奔湧吧,後浪,請勇敢追逐你們所熱愛的浪潮。

你們正離開觀衆席,站到舞臺上來。

看完這些有想法和創意的“後浪程序員故事,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來留言。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