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OkHttp實現WebSocket細節,包括鑑權和長連接保活及其原理!

一、序

OkHttp 應該算是 Android 中使用最廣泛的網絡庫了,我們通常會利用它來實現 HTTP 請求,但是實際上它還可以支持 WebSocket,並且使用起來還非常的便捷。

那本文就來聊聊,利用 OkHttp 實現 WebSocket 的一些細節,包括對 WebSocket 的介紹,以及在傳輸前如何做到鑑權、長連接保活及其原理。

二、WebSocket 簡介

2.1 爲什麼使用 WebSocket?

我們做客戶端開發時,接觸最多的應用層網絡協議,就是 HTTP 協議,而今天介紹的 WebSocket,下層和 HTTP 一樣也是基於 TCP 協議,這是一種輕量級網絡通信協議,也屬於應用層協議。

WebSocket 與 HTTP/2 一樣,其實都是爲了解決 HTTP/1.1 的一些缺陷而誕生的,而 WebSocket 針對的就是「請求-應答」這種"半雙工"的模式的通信缺陷。

「請求-應答」是"半雙工"的通信模式,數據的傳輸必須經過一次請求應答,這個完整的通信過程,通信的同一時刻數據只能在一個方向上傳遞。它最大的問題在於,HTTP 是一種被動的通信模式,服務端必須等待客戶端請求才可以返回數據,無法主動向客戶端發送數據。

這也導致在 WebSocket 出現之前,一些對實時性有要求的服務,通常是基於輪詢(Polling)這種簡單的模式來實現。輪詢就是由客戶端定時發起請求,如果服務端有需要傳遞的數據,可以藉助這個請求去響應數據。

輪詢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大量空閒的時間,其實是在反覆發送無效的請求,這顯然是一種資源的損耗。

雖然在之後的 HTTP/2、HTTP/3 中,針對這種半雙工的缺陷新增了 Stream、Server Push 等特性,但是「請求-應答」依然是 HTTP 協議主要的通信方式。

WebSocket 協議是由 HTML5 規範定義的,原本是爲了瀏覽器而設計的,可以避免同源的限制,瀏覽器可以與任意服務端通信,現代瀏覽器基本上都已經支持 WebSocket。

雖然 WebSocket 原本是被定義在 HTML5 中,但它也適用於移動端,儘管移動端也可以直接通過 Socket 與服務端通信,但藉助 WebSocket,可以利用 80(HTTP) 或 443(HTTPS)端口通信,有效的避免一些防火牆的攔截。

WebSocket 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雙工模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長連接」。當完成握手連接後,客戶端和服務端均可以主動的發起請求,回覆響應,並且兩邊的傳輸都是相互獨立的。

2.2 WebSocket 的特點

WebSocket 的數據傳輸,是基於 TCP 協議,但是在傳輸之前,還有一個握手的過程,雙方確認過眼神,才能夠正式的傳輸數據。

WebSocket 的握手過程,符合其 "Web" 的特性,是利用 HTTP 本身的 "協議升級" 來實現。

在建立連接前,客戶端還需要知道服務端的地址,WebSocket 並沒有另闢蹊徑,而是沿用了 HTTP 的 URL 格式,但協議標識符變成了 "ws" 或者 "wss",分別表示明文和加密的 WebSocket 協議,這一點和 HTTP 與 HTTPS 的關係類似。

以下是一些 WebSocket 的 URL 例子:

ws://cxmydev.com/some/path
ws://cxmydev.com:8080/some/path
wss://cxmydev.com:443?uid=xxx

而在連接建立後,WebSocket 採用二進制幀的形式傳輸數據,其中常用的包括用於數據傳輸的數據幀 MESSAGE 以及 3 個控制幀:

  • PING:主動保活的 PING 幀;
  • PONG:收到 PING 幀後回覆;
  • CLOSE:主動關閉 WebSocket 連接;

更多 WebSocket 的協議細節,可以參考《WebSocket Protocol 規範》,具體細節,有機會爲什麼再開單篇文章講解。

瞭解這些基本知識,我們基本上就可以把 WebSocket 使用起來,並且不會掉到坑裏。

我們再小結一下 WebSocket 的特性:

  1. WebSocket 建立在 TCP 協議之上,對服務器端友好;
  2. 默認端口採用 80 或 443,握手階段採用 HTTP 協議,不容易被防火牆屏蔽,能夠通過各種 HTTP 代理服務器;
  3. 傳輸數據相比 HTTP 更輕量,少了 HTTP Header,性能開銷更小,通信更高效;
  4. 通過 MESSAGE 幀發送數據,可以發送文本或者二進制數據,如果數據過大,會被分爲多個 MESSAGE 幀發送;
  5. WebSocket 沿用 HTTP 的 URL,協議標識符是 "ws" 或 "wss"。

那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如何利用 OkHttp 使用 WebSocket。

三、WebSocket之OkHttp

3.1 建立 WebSocket 連接

藉助 OkHttp 可以很輕易的實現 WebSocket,它的 OkHttpClient 中,提供了 newWebSocket() 方法,可以直接建立一個 WebSocket 連接並完成通信。

fun connectionWebSockt(hostName:String,port:Int){
  val httpClient = OkHttpClient.Builder()
      .pingInterval(40, TimeUnit.SECONDS) // 設置 PING 幀發送間隔
      .build()
  val webSocketUrl = "ws://${hostName}:${port}"
  val request = Request.Builder()
      .url(webSocketUrl)
      .build()
  httpClient.newWebSocket(request, object:WebSocketListener(){
    // ...
  })
}

我想熟悉 OkHttp 的朋友,對上面這端代碼不會有疑問,只是 URL 換成了 "ws" 協議標識符。另外,還需要配置 pingInterval(),這個細節後文會講解。

調用 newWebSocket() 後,就會開始 WebSocket 連接,但是核心操作都在 WebSocketListener 這個抽象類中。

3.2 使用 WebSocketListener

WebSocketListener 是一個抽象類,其中定義了比較多的方法,藉助這些方法回調,就可以完成對 WebSocket 的所有操作。

var mWebSocket : WebSocket? = null
fun connectionWebSockt(hostName:String,port:Int){
  // ...
  httpClient.newWebSocket(request, object:WebSocketListener(){
    override fun onOpen(webSocket: WebSocket, response: Response) {
      super.onOpen(webSocket, response)
      // WebSocket 連接建立
      mWebSocket = webSocket
    }

    override fun onMessage(webSocket: WebSocket, text: String) {
      super.onMessage(webSocket, text)
      // 收到服務端發送來的 String 類型消息
    }

    override fun onClosing(webSocket: WebSocket, code: Int, reason: String) {
      super.onClosing(webSocket, code, reason)
      // 收到服務端發來的 CLOSE 幀消息,準備關閉連接
    }

    override fun onClosed(webSocket: WebSocket, code: Int, reason: String) {
      super.onClosed(webSocket, code, reason)
      // WebSocket 連接關閉
    }

    override fun onFailure(webSocket: WebSocket, t: Throwable, response: Response?) {
      super.onFailure(webSocket, t, response)
      // 出錯了
    }
  })
}

WebSocketListener 的所有方法回調中,都包含了 WebSocket 類型的對象,它就是當前建立的 WebSocket 連接實體,通過它就可以向服務端發送 WebSocket 消息。

如果需要在其他時機發送消息,可以在回調 onOpen() 這個建立連接完成的時機,保存 webSocket 對象,以備後續使用。

OkHttp 中的 WebSocket 本身是一個接口,它的實現類是 RealWebSocket,它定義了一些發送消息和關閉連接的方法:

  • send(text):發送 String 類型的消息;
  • send(bytes):發送二進制類型的消息;
  • close(code, reason):主動關閉 WebSocket 連接;

利用這些回調和 WebSocket 提供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完成 WebSocket 通信了。

3.3 Mock WebSocket

有時候爲了方便我們測試,OkHttp 還提供了擴展的 MockWebSocket 服務,來模擬服務端。

MockWebSocket 需要添加額外的 Gradle 引用,最好和 OkHttp 版本保持一致:

api 'com.squareup.okhttp3:okhttp:3.9.1'
api 'com.squareup.okhttp3:mockwebserver:3.9.1'

MockWebServer 的使用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利用 MockWebSocket 類即可。

var mMockWebSocket: MockWebServer? = null
fun mockWebSocket() {
  if (mMockWebSocket != null) {
    return
  }
  mMockWebSocket = MockWebServer()
  mMockWebSocket?.enqueue(MockResponse().withWebSocketUpgrade(object : WebSocketListener() {

    override fun onOpen(webSocket: WebSocket, response: Response) {
      super.onOpen(webSocket, response)
      // 有客戶端連接時回調
    }

    override fun onMessage(webSocket: WebSocket, text: String) {
      super.onMessage(webSocket, text)
      // 收到新消息時回調
    }

    override fun onClosing(webSocket: WebSocket, code: Int, reason: String) {
      super.onClosing(webSocket, code, reason)
      // 客戶端主動關閉時回調
    }

    override fun onClosed(webSocket: WebSocket, code: Int, reason: String) {
      super.onClosed(webSocket, code, reason)
      // WebSocket 連接關閉
    }

    override fun onFailure(webSocket: WebSocket, t: Throwable, response: Response?) {
      super.onFailure(webSocket, t, response)
      // 出錯了
    }
  }))
}

Mock WebSocket 服務端,依然需要用到我們前面講到的 WebSocketListener,這個就比較熟悉,不再贅述了。

之後就可以通過 mMockWebSocket 獲取到這個 Mock 的服務的 IP 和端口。

val hostName = mMockWebSocket?.getHostName()
val port = mMockWebSocket?.getPort()
val url = "ws:${hostName}:${port}"

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方法需要在子線程中調用,否者會收到一個異常。

雖然有時候在服務端完善的情況下,我們並不需要使用 Mock 的手段,但是在學習階段,依然推薦大家在本地 Mock 一個服務端,打一些日誌,觀察一個完整的 WebSocket 連接和發送消息的過程。

3.4 WebSocket 如何鑑權

接下來我們聊聊 WebSocket 連接的鑑權問題。

所謂鑑權,其實就是爲了安全考慮,避免服務端啓動 WebSocket 的連接服務後,任誰都可以連接,這肯定會引發一些安全問題。其次,服務端還需要將 WebSocket 的連接實體與一個真是的用戶對應起來,否者業務無法保證了。

那麼問題就回到了,WebSocket 通信的完整過程中,如何以及何時將一些業務數據傳遞給服務端?當然在 WebSocket 連接建立之後,立即給服務端發送一些鑑權的數據,必然是可以做到業務實現的,但是這樣明顯是不夠優雅的。

前文提到,WebSocket 在握手階段,使用的是 HTTP 的 "協議升級",它本質上還是 HTTP 的報文頭髮送一些特殊的頭數據,來完成協議升級。

例如在 RealWebSocket 中,就有構造 Header 的過程,如 Upgrade、Connection 等等。

public void connect(OkHttpClient client) {
  // ...
  final Request request = originalRequest.newBuilder()
    .header("Upgrade", "websocket")
    .header("Connection", "Upgrade")
    .header("Sec-WebSocket-Key", key)
    .header("Sec-WebSocket-Version", "13")
    .build();
  //....
}

那麼實際我們在 WebSocket 階段,也可以通過 Header 傳輸一些鑑權的數據,例如 uid、token 之類,具體方法就是在構造 Request 的時候,爲其增加 Header,這裏就不舉例說明了。

另外 WebSocket 的 URL 也是可以攜帶參數的。

wss://cxmydev.com:443?uid=xxx&token=xxx

3.5 WebSocket 保活

WebSocket 建立的連接就是我們所謂的長連接,每個連接對於服務器而言,都是資源。但服務器傾向於在一個連接長時間沒有消息往來的時候,將其關閉。而 WebSocket 的保活,實際上就是定時向服務端發送一個空消息,來保證連接不會被服務端主動斷開。

那麼我們自己寫個定時器,固定間隔向服務端 mWebSocket.send() 一個消息,就可以達到保活的目的,但這樣發送的其實是 MESSAGE 幀數據,如果使用 WebSocket 還有更優雅的方式。

前文我們提到,WebSocket 採用二進制幀的形式傳輸數據,其中就包括了用於保活的 PING 幀,而 OkHttp 只需要簡單的配置,就可以自動的間隔發送 PING 幀和數據。

我們只需要在構造 OkHttpClient 的時候,通過 pingInterval() 設置 PING 幀發送的時間間隔,它的默認值爲 0,所以不設置不發送。

val httpClient = OkHttpClient.Builder()
      .pingInterval(40, TimeUnit.SECONDS) // 設置 PING 幀發送間隔
      .build()

這裏設置的時長,需要和服務端商議,通常建議最好設置一個小於 60s 的值。

具體的邏輯在 RealWebSocket 類中。

public void initReaderAndWriter(String name, Streams streams) throws IOException {
  synchronized (this) {
    // ...
    if (pingIntervalMillis != 0) {
      executor.scheduleAtFixedRate(
        new PingRunnable(), pingIntervalMillis, pingIntervalMillis, MILLISECONDS);
    }
    // ...
  }
  // ...
}

PingRunnabel 最終會去間隔調用 writePingFrame() 用以向 WebSocketWriter 中寫入 PING 幀,來達到服務端長連接保活的效果。

四、小結

到這裏本文就介紹清楚 WebSocket 以及如何使用 OkHttp 實現 WebSocket 支持。

這裏還是簡單小結一下:

  1. WebSocket 是一個全雙工的長連接應用層協議,可以通過它實現服務端到客戶端主動的推送通信。
  2. OkHttp 中使用 WebSocket 的關鍵在於 newWebSocket() 方法以及 WebSocketListener 這個抽象類,最終連接建立完畢後,可以通過 WebSocket 對象向對端發送消息;
  3. WebSocket 鑑權,可以利用握手階段的 HTTP 請求中,添加 Header 或者 URL 參數來實現;
  4. WebSocket 的保活,需要定時發送 PING 幀,發送的時間間隔,在 OkHttp 中可以通過 pingInterval() 方法設置;

額外提一句,OkHttp 在 v3.4.1 中添加的 WebSocket 的支持,之前的版本需要 okhttp-ws 擴展庫來支持,但是那畢竟已經是 2016 年的事了,我想現在應該沒有人在用那麼老版本的 OkHttp 了。

本文對你有幫助嗎?留言、轉發、收藏是最大的支持,謝謝!如果本文各項數據好,之後會再分享一篇 OkHttp 中針對 WebSocket 的實現以及 WebSocket 協議的講解。

參考:


熱文推薦:

公衆號後臺回覆成長『成長』,將會得到我準備的學習資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