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從內部集成起步》閱讀筆記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ERP是企業內部所有業務部門之間,以及企業同外部合作伙伴之間交換和分享信息的系統,是集成供需鏈管理的工具、技術和應用系統,是管理決策和供需鏈流程優化不可缺少的手段,是實現競爭優勢的同義語。

核心是兩個“集成”——1、內部集成:實現產品研發、核心業務和數據採集三個方面的集成。就MRP II來說,只是實現了內

                             部核心業務(核心業務通常指一個主導企業的營銷、製造、採購、發運和財務等方面的業務,也就是實現

                              和跟蹤物料和資金的主要業務流程)的信息集成;

                                               2、外部集成:實現企業和供應鏈上所有合作伙伴的集成。

製造業企業信息化最好是從MRP Ⅱ(製造資源計劃)起步,也就是從內部集成起步。ERP作爲MRP Ⅱ的下一代,也是一個面向製造業的系統。MRP Ⅱ軟件產品策中按照各個功能來設置各個子系統,而ERP產品側重於按照業務流程的順序設置各個程序和子系統之間的鏈接,它能適應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要求,這也是它的一大進步。

“所謂新經濟,就是客戶經濟”,業務流程的“龍頭”是客戶需求,流程的重點是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形成閉環。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高度集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僅僅提高工作效率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爲企業帶來整體效益,這樣就需要樹立信息集成和實時共享的概念。

信息集成是指同樣的數據或者信息不再需要第二個部門、或者其他任何員工再重複錄入一遍。原則就是“信息來源唯一”,而不是多頭的。信息集成需要的是一種網狀的多對多溝通,做到信息集成是爲了信息的實時共享。最基本的實現條件是:信息必須規範(代碼和定義明確一致)、信息的流程必須規範(取決於業務流程的規範化)。注意,規範化不等於僵化,業務流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設置合理,是允許增減刪補的——實現信息化管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場深刻的管理革命。

 

 

信息的價值在於應用,效益是用出來的。ERP是一種人機交互對話式的管理信息系統,提供信息的價值在於人們能利用它做出正確的決策或者作爲優化流程的參考依據,要做到“管理以人爲本”。

接下來我們用信息集成的概念理解從MRP到ERP的演變——

1、MRP——物料需求計劃,是爲了實現“既不出現短缺,又不積壓庫存”,即要實現供需平衡和優先級計劃原則,也是一個解決銷產脫節問題的信息化系統。ERP信息集成的第一步就是實現物料信息的集成(要實現物料集成也就是要使用MRP),MRP從產品結構入手,建立一個賦予產品結構時間屬性的模型,把銷售件、採購件和加工件集成在一個模型中。實現了製造業的3個核心業務:銷售、生產和供應的信息集成(也就是主要的物流信息集成)。當銷售的期量信息(交貨日期和交付數量)變化,對應的採購件和加工件的期量信息也立即發生相應的變化。

2、MRP Ⅱ——製造資源計劃,是爲了解決財務和業務脫節問題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判斷一個企業是否真正應用了MRP Ⅱ系統,首先要觀察它是否真正應用了產品成本控制系統,成本是一個物料信息同資金信息集成的關鍵切入點;其次還要定義物料流動的各種事務處理,財務與業務同步,隨時將經營生產情況通過資金運行情況反映出來。

MRP Ⅱ在MRP基礎上主要增加了管理會計的應用。企業向外部提供財務信息(如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等)被稱爲財務會計,向企業內部各級管理人員提供財務信息(如成本控制、貢獻毛利等)的稱爲管理會計。

3、ERP——企業資源計劃,“管理整個供需鏈”是ERP要解決的問題。

 ERP的管理模式是“協同商務”,不再侷限於生產與供銷計劃的協同,而且包括產品開發的協同。協同商務要注意以下四個問題:誠信、信息可視化、速度、柔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