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第一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1.1 概念、組成、功能和分類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1. 數據通信 *
  2. 資源共享 *
  3. 分佈式處理
  4. 提高可靠性
  5. 負載均衡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

1.組成部分

硬件+軟件+協議

2.工作方式*

邊緣系統:用戶直接使用)C/S + P2P
核心部分:爲邊緣部分服務

3.功能組成*

通信子網:實現數據通信
資源子網:實現資源共享/數據處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 按照分佈範圍:廣域網WAN(交換技術)、城域網MAN、局域網LAN(廣播技術)、個人區域網PAN
  2. 按照使用者:公用網、專用網。
  3. 按照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
  4. 按照拓撲結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 按照傳輸技術:廣播室網絡(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點對點網絡(使用分組存儲轉發和路由選擇機制)

總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2 標準化工作及相關組織

標準化工作

標準分類

法定標準(OSI)
事實標準(TCP/IP)

RFC 因特網標準的形式

四個階段:草案->建議標準->因特網標準

相關組織

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OSI參考模型、HDLC標準)*
國際電信聯盟ITU(制定通信規則)
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學術機構、IEEE802系列標準、5G)
Internet工程任務組IETF 負責因特網相關標準的制定 RFC XXXXX

總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1.3 速率相關的性能指標

速率 = 數據率/數據傳輸率/比特率

連接在計算機網絡上的主機在數字信道上傳送數據位數的速率。
單位是b/s, kb/s, Mb/s,Gb/s, Tb/s
1 Byte=8bi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帶寬

原本的意思是頻帶寬度,最高-最低=赫茲Hz
在計算機網絡中,帶寬用來表示網絡的通信線路傳送數據的能力,通常是指單位時間內從網格中某一點到另外一點所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單位是比特每秒。
可以理解爲,發送端發送的數據速率。

吞吐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或信道、接口)的數據量,單位同上。
吞吐量受網絡的帶寬或網絡的額定速率的限制。

總結+理解

帶寬是上限,速率是單個線路衡量,吞吐量基於設備對多個鏈路一起衡量。

1.1.4 時延、時延帶寬積、RTT和利用率

時延

指數據(報文/分組/比特流)從網絡(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也叫延遲或遲延。單位是s。
時延=
1.發送時延(傳輸時延):從發送分組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分組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計算:發送時延=數據長度/信道帶寬(發送速率)
2.傳播時延:取決於電磁波傳播速度(2*10^8)和鏈路長度
計算:信道長度/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
3.排隊時延:等待輸出/入鏈路可用
在路由器等待時間
4.處理時延:檢錯找出口
在路由器入口被處理時間

3 和 4輸入輸出都有。
高速鏈路:指減少1發送時延,提升帶寬。

時延帶寬積

時延帶寬積=傳播時延*帶寬,單位是 s * b/s = bit
整個管道里bit數量。描述數據量。
時延帶寬積又稱爲以比特爲單位的鏈路長度,即“某段鏈路現在有多少比特”。是一個容量。

往返時延RTT

從發送方發送數據開始,到發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確認(收到第一個bit)。
RTT越大,在收到確認之前,可以發送的數據越多。
RTT包括:1.往返傳播時延=傳播時延*2,2.末端處理時間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有數據通過的時間/(有+無)數據通過時間
網絡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權平均值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總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2.1 分層結構、協議、接口、服務

分層

實體

對等實體:同一層

協議

語法:規定傳輸數據的格式
語義:規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規定各種操作的順序

接口:上層使用下層服務的入口
服務:垂直,爲上層提供服務,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
數據解析

SDU+PCI=PDU

概念總結

網絡體系結構是從功能上描述計算機網絡結構。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簡稱網絡體系結構是分層結構。
每層遵循某個/些網絡協議以完成本層功能。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是計算機網絡的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第n層在向n+1層提供服務時,此服務不僅包含第n層本身的功能,還包含由下層服務提供的功能。
僅僅在相鄰層間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務的具體實現細節對上一層完全屏蔽。

1.2.2 OSI參考模型(1)

7層 OSI參考模型 法定標準
4層 TCP/IP 事實標準
催生出一個適合學習的5層體系結構(無表示層、會話層)
5層參考模型各層總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SO/ISO參考模型

物聯網淑惠試用:
應用層
表示層
會話層
傳輸層
網絡層
數據鏈路層
物理層
路由器最多隻有末尾3層。
前4層是端到端,需要知道終點,後3層點對點,不需要知道最終地點。
數據鏈路層既需要加頭部,又需要加尾部。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2.3 OSI參考模型(2)具體功能解釋

應用層

能與用戶交互產生網絡流量的程序
典型應用程序服務:
文件傳輸(FTP)
電子郵件(SMTP)
萬維網(HTTP)

表示層

用於處理在兩個通信系統中交換信息的表達方式(語法和語義)
功能1:數據格式交換 - 翻譯官
功能2:數據加密解密
數據3:數據的壓縮和恢復
協議(硬說有的話):JPEG,ASCII 這種類型的,理解就好。

會話層

向表示層實體/用戶進程提供建立連接並在連接上有序地傳輸數據。這是會話,也是建立同步(SYN)。
功能1:建立、管理、終止會話
功能2:使用校驗點可使會話在通信失效時從校驗點/同步點繼續恢復通信,實現數據同步。
主要協議:ADSP、ASP。(不重要)

傳輸層

負責主機中兩個進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傳輸單位是報文段或用戶數據報。
功能1:可靠傳輸、不可靠傳輸
功能2:差錯控制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複用分用
複用:多個應用層進程可同時使用下面傳輸層的服務。
分用:運輸層把收到的信息分別交付給上面應用層中相應的進程。
協議:TCP、UDP

網絡層

主要任務是把分組從源端傳到目的端,爲分組交換網上的不同主機提供通信服務。網絡層傳輸單位是數據報。
功能1:路由選擇 - 最佳路徑
功能2:流量控制
功能3:差錯控制
功能4:擁塞控制
主要協議:IP、IPX、ICMP、IGMP、ARP、RARP、OSPF

數據鏈路層

主要任務是把網絡層傳下來的數據報組裝成幀。傳輸單位是幀。
功能1:成幀(定義幀開始和結束)
功能2:差錯控制 幀錯+位錯
功能3:流量控制
功能4:訪問(接入)控制:控制對信道的訪問

物理層

主要任務是在物理媒體上實現比特流的透明傳輸。單位是比特。
透明傳輸:指不管傳輸什麼數據,什麼比特組合,都能在鏈路上傳送。
功能1:定義接口特性:比如線路引腳數量之類的
功能2:定義傳輸模式:單工、半雙工、雙工
功能3:定義傳輸速率
功能4:比特同步(需要時鐘)
功能5:比特編碼
主要協議:Rj45、802.3

1.2.4 TCP、IP參考模型和5層參考模型

分層 對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無連接與面向連接的不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五層參考模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層參考模型的數據封裝與解封裝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3 重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