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王小波的走

反思王小波的走
文章提交者:大山無言 加帖在 文化散論 【凱迪網絡】 http://www.kdnet.net

反思王小波的走

1997年4月11日凌晨,王小波猝然心死.享年44歲。

生前,作爲自由撰稿人的王小波.儘管開始被人注意,儘管其作品在海外受到很高評價.然而,觸角遍佈大陸各地的作協,仍將其拒之門外.

“聽說有一個文學圈,我不知道它在哪裏。”這是王小波說的.話說的不軟不硬,不算好聽.回答他的是一個圈子的沉默.其實這個圈子裏充滿了嘰嘰喳喳.

是王小波的執拗,還是一個文學圈的執拗,讓一個己出版了幾部小說的作家至死,仍是一個局外人,並不被“主流文學”接受.據說,參加小波追悼會的沒一個作協的人,沒一個小說家. .

“一個真正的作家,一個爲自己的真理觀服務的自由撰稿人。”至死,才作爲一個新聞符號,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不知這是王小波的悲哀,還是一個圈子的悲哀?

小波走時,除親屬外,哲學、曆史、政治、文化界及讀者300餘人,自發參加了追悼會,惟獨沒有文學界.這真是有意思.這一現像通過媒體向海內外提出了一個巨大的問.

小波走時,有一幅輓聯沒能掛出.“以獨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寫時代三部曲;持自由情懷瀝血嘔心哭說乾坤萬年憂;橫幅是:小波不死!這幅聯爲什麼沒掛出來,據說,是好心的朋友們爲了讓小波平平安安的走.

小波走時,他的三部書稿還在發排之中.離開這個世界了,他己經不用面對反反復復的書商,不用面對不斷變卦的出版社了.小波最後的一聲大吼,以及在牆上留下齒印,是否在向人們昭示,這塊土地怎麼能讓他“快樂的思維呢”?

小波走了.他看不見在北京現代文學館召開的“時代三部曲”研討會.看不見每個與會者手上都拿着剛剛從廣州空運而來的三本新書.看不見出版社每天收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問詢,購書單雪片似地飛來。

小波走了, 他看不見100多家海內外媒體發佈的有關他的報道、評論和悼念文章.看不見互聯網上,有人制作的王小波專頁.看不見全文輸入的《黃金時代》上,他的“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這句話在網絡上不徑而走.

小波走了,他看不見某大報在用整版篇幅紀念他,看不見上面兩個異常觸目的標題:《宛如一首美麗的歌》,《死得其所的人》。

小波走了.走得轟轟烈烈.然而,他的好心的朋友們卻選了一個最不該去的地方來送他. 這太讓人遺憾了!小波活着時曾說:,他若寫墓誌銘,會在“活過,愛過,寫過”後面加上一句,“書都賣掉了”。而這,纔是他的真正心願.

一個活着時把名利看得極淡,不肯與所謂主流接軌的人,會同意人們在那麼個地方送他嗎?

2006.9.10





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2&ID=1266068&page=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