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NAND生態全景回顧以及行業展望

自2014年3D NAND問世,就一直聚焦着全世界的目光。經過幾年的沉澱,3D NAND行業可謂是"百家"崢嶸。說"百家"是有點誇張了,說白了,3D NAND行業也就是指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等這些Flash原廠巨頭,因爲他們基本完全把控着3D NAND的命脈。中國公司在此領域毫無話語權,甚至連收購、合作外資公司都沒可能,想獲得突破還得靠國產公司自立。值得欣慰的是,紫光公司主導的長江存儲科技在武漢投資240億美元建設國家存儲芯片基地,已經開始着力研發32層3D NAND,但要量產估計要到2019年了。


各大原廠發力第二代3D NAND

在國內還在爲32層第一代3D NAND奮鬥時,2017下半年Flash原廠三星、東芝、西部數據、美光、SK海力士等64層/72層第二代3D NAND紛紛進入量產,英特爾和美光新型3D Xpoint技術也開始投入商用。此外,Flash原廠新Fab工廠也在擴大生產,比如:三星耗資150億美元新建的平澤Fab 18工廠,英特爾獨自投資升級設備的大連工廠,美光投資40億美元在Fab 10N旁新建的Fab 10X,


這裏特別提一點,雖然美光的3D NAND閃存量產時間晚於三星,不過他們在3D NAND也有獨到之處,採用了CuA的佈線結構。今年2月份美光公佈了世界上核心面積最小的256Gb 3D NAND閃存核心,只有59mm^2,與其他廠商的64層3D NAND相比,美光的256Gb核心密度達到了4.3Gb/mm^2,比競品高出25%左右。由於面積的優勢,美光的256Gb核心3D NAND主要用於移動市場。



第三代3D NAND在路上

今年6月28日東芝(Toshiba)和Western Digital(WD)領先業界,搶在存儲龍頭三星電子之前,宣佈研發出96層3D NAND flash存儲,並且已完成試產、性能確認等相關工作。該款堆疊96層的3D NAND產品爲TLC 256Gb(32GB),預計於2017年下半送樣、2018年開始進行量產,主要用來搶攻數據中心用SSD、PC用SSD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記憶卡等市場。


東芝今後也計劃推出採用堆疊96層製程技術的512Gb(64GB)3D NAND產品以及採用全球首見QLC技術的3DNAND產品。東芝目前已量產堆疊64層的3D NAND產品,而和64層產品相比,96層3D NAND每單位面積的記憶容量擴大至約1.4倍,且每片晶圓所能生產的記憶容量增加,每bit成本也下滑。


除了東芝敲鑼打鼓的宣佈96層 3D NAND的研發外,其他巨頭現在還處於埋頭研發的狀態。特別是在東芝宣佈96層之後,韓國媒體就質疑東芝的真實性,推測應該是爲出售閃存業務造勢,並指出其實三星也已研發出96層3D NAND,但是考量到產品越先進,量產越困難,因此未對外公佈,要先等到全面量產再說。不管怎樣,我們還是相信存儲龍頭三星肯定有研發96層 3D NAND,至於何時量產,還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同時,在FMS全球閃存峯會上,三星也發佈QLC SSD,預計2018年正式出貨。


除了東芝和三星,海力士和美光也在全力研發96層3D NAND。 第三代3D NAND閃存預計會在2017年下半年推出,不過細節未知,從美光公佈的數據來看,3代3D閃存每單位晶圓的GB容量進一步提升40%。



行業展望

目前行業內仍主要是256Gb(32GB)3D NAND產品,在2017下半年至2018年,512Gb(64GB) 3D-TLC以及1Tb(128GB)3D-QLC將成爲市場主導。在2020之前,3D NAND更迭趨勢有望延續新的“摩爾定律”,即每個18月,技術更新一代,48L > 64L > 96L > 120L+……

未來三年,3D NAND將全面取代2D NAND顆粒。其中,TLC仍然是3D NAND的主力軍。

隨着第三代96層/QLC 3D NAND的到來,每GB的cost將進一步下降,價格優勢會助力3D NAND全面開花。

精彩推薦: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公衆號: 存儲隨筆,Memory-logger.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