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lay 開發者政策 - 欺騙性行爲

欺騙性行爲政策是我見過違反最多的開發者政策,什麼是欺騙性行爲政策,從字面上可以理解一些,應用開發者發佈的應用欺騙了用戶,官方解釋是應用描述功能與實際不符,列舉幾個例子大家分析下:

應用描述的是貸款產品,但是實際應用不能提供貸款功能,而是羅列很多相關產品,來幫助用戶分析哪款產品做的比較好,顯然這已經構成了欺騙性行爲,不能提供貸款功能爲什麼要寫能貸款呢?

這種情況下翻譯其他語言要更加的注意,我們的應用都是多語言的,英文和中文我們很熟悉,但是其他語言很可能就出現了你不想描述的意思,所以在翻譯其他語言的時候要尤其注意。

還有一種典型的情況,就是攻略型應用,有點蹭流量的意思,Google Play 不是不允許攻略型應用出現,比如知名遊戲皇室戰爭,就會有應用開發者開發一個皇室戰爭攻略,這就很容易造成誤解,以爲這也是皇室戰爭遊戲,看上去就很奇怪,這時候正確的標題命名應該是:攻略 for 皇室戰爭遊戲。

和攻略型應用類似的就是說明類應用,給某個知名應用做說明,講述其他產品如何使用的應用,本質上來說這個應用裏面都是文字說明,沒有任何實際的功能,這樣的應用很容易違規。

如果大家在應用開發過程中不幸違反了這個條款,也不要太慌,絕大部分違反這個的都是因爲標題,標題相當於一個應用的 ID,是谷歌算法判斷違反政策的重要依據,所以如果違反了欺騙性行爲政策先從標題檢查。

接下來說下最近大家常問的問題。

突然被郵件通知違反了隱私政策,直接應用被下架了,不明白怎麼回事?

大多數遇到這種情況都是應用既上線國內又上線 Google Play,這就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國內有很多統計平臺 SDK ,分享平臺 SDK 集成,這時候發佈到 Google Play 了,被檢測到有用戶隱私信息被上傳到其他地方去了,很明顯已經違反了相關條款。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國內的用國內統計分享 SDK,Google Play 上的就用 Firebase 等等,谷歌有很完善的開發者平臺工具,從開發到變現。

最近提交新應用審覈怎麼這麼慢?

經過我最近的測試,最慢也就一天就 ok 了,並且有一定規律,也就是說谷歌是在白天審覈應用,所以大家如果晚上提交更新是比較好的,這樣第二天起來就審覈完了,另外注意最新的兒童政策,如果選擇了 18 以下審覈是比較慢的,一般我都是選擇 18+ ,並且確保我的應用描述不會吸引兒童。

更多精彩文章關注微信公衆號:jin廣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