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的大學校園

2008-01-30 20:24:23

字體變小字體變大
2007年11月6日,一艘遠洋客輪抵達斐濟首都蘇瓦。
  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50名大學生紛紛下船上岸,開始爲期七天的實地學習和參觀遊覽活動。自9月5日從希臘的比雷埃夫斯出發以來,這些學生已經造訪了葡萄牙、巴拿馬、厄瓜多爾、塔西提島,他們還將去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然後於12月23日在神戶結束自己16周的海上跨文化學院課程。
  在環球旅行中完成本科或研究生的一學期課程,這種看似天方夜譚的想法在美國資深教育人士約瑟夫·奧蘭德博士的努力下成爲現實。他創立的海上跨文化學院(The Scholar Ship,簡稱TSS)經過四年籌備,終於在2007年9月啓程開課。
  現年68歲的奧蘭德博士擁有30多年的國際教育經歷,深深體會到“地球村”教育的重要性:“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提升他們在21世紀獲得成功所必備的跨文化能力和領導技能,那麼他們在全球化經濟環境下獲得成功的機會將以指數形式增加。”
  2003年,寫過不少科幻作品的奧蘭德博士突發奇想,他要創立一項處於封閉環境中的跨文化交流項目。他希望這一項目“不在任何國家進行,又在任何國家進行”,這意味着學習所在地並不拘泥於某個國家,這樣就不會受到所在國主流文化的強勢影響;同時,學生們有機會盡可能多地接觸各種文化。
  奧蘭德博士需要建立一個“移動的校園”。他起初想在一架波音747上開展短期課程,後來發現飛機上並不適合教學工作。於是,他把目光鎖定在一艘船上,一艘適合長途旅行的遠洋客輪。皇家加勒比遊輪公司恰好有一些比較老的豪華遊輪,公司不願把這些尚能服役的船隻拱手相讓給他人,又考慮到春秋季節正值遊輪旅行淡季,於是就願意給奧蘭德博士提供遊輪,成爲海上跨文化學院(TSS)春秋學期的“校園”。TSS每年一月和九月開課,春秋季航線有所不同。
  通過奧蘭德在教育界的口碑和人脈,摩洛哥的阿卡韋恩大學、中國的復旦大學、澳大利亞的麥考裏大學、墨西哥的蒙特雷伊大學、美國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納的加納大學以及英國的卡迪夫大學,成爲TSS的學術理事會成員。
  TSS的工作語言是英語。在課程設計上,TSS通過“學習組”安排學生按照跨文化的課題進行學習,比如國際經濟與交流、可持續發展、衝突研究、全球社會和文化變革等。
  除了在船上學習之外,TSS還安排學生上岸進行實地學習和文化旅遊。遠洋客輪每次在不同國家的一個港口城市停靠,TSS請來不同背景的專業人士,給學生授課或進行文藝演出,讓TSS學生在探索世界的航程中,品嚐各國人文“風味”。
  如今,七名復旦學生正在TSS的遠洋客輪上,其中四名本科生,三名碩士生。
  如果想知道TSS學生最典型的一天,來看看來自澳大利亞的艾莎一天的生活,她參加的是“可持續發展”學習組。
  早晨六點半,艾莎在甲板上和其他30名同學一起學瑜伽1小時。七點半,她回到自己房間,爲新一天的學習做好準備。八點,她去船上的餐廳喫早餐,在餐桌上和同學探討如何完成一個與可持續發展領導能力課程相關的項目。八點四十五分,她與船上的學習支持中心的人員溝通,取回《水資源管理》的作業並進行修改。十點二十分,艾莎開始上課。中午十二點,她和來自日本的新朋友Yoshi共進午餐。
  下午一點,艾莎和Yoshi在泳池邊曬太陽閒聊。下午三點,她到船上某個僻靜之處自習。下午四點半,艾莎與同一居住社區的23名同學以及他們的跨文化居住顧問(類似大學的輔導員)一起,參加一個關於提升解決跨文化衝突技能的活動。晚上六點,她與同一居住社區的同學及跨文化居住顧問共進晚餐,並繼續討論剛纔的話題。
  晚上六點四十分,艾莎上“全球化引論”課。晚上八點半,她和朋友們到船上的劇院,參加由戲劇俱樂部組織的即興表演。
  晚上十點,艾莎和朋友在上層甲板上觀看流星雨。
  晚上十一點,她和室友在房間內討論關於下一港口共同去自由旅行的安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