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之父 艾倫·圖靈 —— 我在戰爭中才華橫溢,卻在和平中寸步難行

提起圖靈,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圖靈機,它幾乎是所有人工智能科學、電影、文學的靈感來源。

此外圖靈還有一項偉大的成就:協助軍方破解德國的著名密碼系統Enigma,幫助盟軍取得了二戰的勝利。

然而,這樣的一個天才,在二戰中才華橫溢,卻在二戰結束後的和平年代裏寸步難行。

- 童年 -

1912年6月23日,艾倫·馬西森·圖靈在英國倫敦出生。他的父親是印度公務員,母親隨行,只是偶爾的時候父母會回來看他。圖靈和哥哥一起在寄居中度過了童年。

也許是從小缺少父母的疼愛,也許是因爲天才總是格格不入。從小圖靈就有點孤僻,他沉默寡言,拒絕交流,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他討厭學校的規矩,認爲那些制度剝奪了他悠閒的生活。

圖靈討厭玩冰球,但總喜歡做冰球比賽的邊線裁判。同學的評論或許可以成爲解釋,“圖靈爲什麼喜歡冰球場?因爲邊線是一道幾何題”。圖靈確實不喜歡冰球,但他喜歡數學,喜歡精確地判定球出線的位置。

 

- 才華顯露 -

16歲的時候,圖靈就搞懂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據說全世界只有300人能搞明白。

同一時期,圖靈獨立給出了反正切函數的無窮級數,甚至獲得了國王愛德華六世數學金盾獎章,他的數學老師驚呼他爲天才。

圖靈從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畢業,之後他去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士。

雖然圖靈花兩年就拿到了博士學位,但是他的博士論文意義非常重要,被認爲是普林斯頓大學收藏的最重要的兩篇博士論文之一。

另外一篇,就是著名的數學家,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那部只有 20 多頁的博士論文了。

- 圖靈機 -

1936年5月,圖靈向倫敦權威的數學雜誌投了一篇論文,題爲《論數字計算在決斷難題中的應用》。

原文鏈接:https://www.doc88.com/p-91777261159.html 

相信聰明的你,肯定是看懂了,我就不過多解讀了。

該文於1937年在《倫敦數學會文集》第42期上發表後,立即引起廣泛的注意。

在論文的附錄裏他描述了一種可以輔助數學研究的機器,後來被人稱爲“圖靈機”,

這個設想最有變革意義的地方在於,它第一次在純數學的符號邏輯,和實體世界之間建立了聯繫,

後來我們所熟知的電腦,以及還沒有實現的“人工智能”,都基於這個設想。

這是他人生第一篇重要論文,也是他的成名之作。

- 二戰爆發 -

1939年9月1日,人類回想起了被戰爭所支配的恐懼。德國軍隊在那一天對波蘭發起閃擊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這時候的艾倫·圖靈已經是個小有名氣的數學家,被譽爲英國數學領域的奇才,他應召到“布萊奇利莊園”參加一個祕密項目,專門研究破譯德國的密碼通訊系統“Enigma”。

“布萊奇利莊園”裏的祕密組織,就是英國政府通訊總部前身,相當於美國的國家安全局,與英國軍情五處、六處合稱爲英國情報機構的“三叉戟”。

”Enigma“,恩尼格瑪密碼機,則是電影中的終極BOSS,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

納粹德國的軍事通訊文件,大都用這種恩尼格瑪進行加密和解密,尤其是高級機密,就算反法西斯聯軍截取了情報,面對一串天文數字也無可奈何。超過一億億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沒打錯字,是“10,000,000,000,000,000”,不是一億,想靠“暴力破解法”來逐一試驗可能性,破解的可能性猶如花十輩子來買中一次彩票。

更讓情報人員絕望的是,德國人每一天都會用不同的密碼設置模式,也就是說,情報人員只有18小時的時間破譯,因爲第二天又得換一種新的方式重新來過。

總之,”Enigma“猶如德國的一條加強版馬奇諾防線,擺在了反法西斯聯軍的面前,所有人都認爲它牢不可破。

- 模仿遊戲 -

圖靈很快就意識到,光靠“人力”,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

於是他開始設想一種“模仿遊戲”,用機器去模仿人工運算。其他人在努力做數學題,他卻自己一個人搞起了機械工程。

這好比數學課上做物理作業,領導很生氣,圖靈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計劃剛開始圖靈遭到了以休(馬修·古迪 Matthew Goode)爲首的組員和領導的排斥,幸好軍情處部長孟席斯(馬克·斯特朗 Mark Strong 飾)幫助他立項研究破譯密碼的機器,而圖靈則變成了負責人。招收了新的成員瓊開始了艱難的工作。

雖然過程很曲折,但是圖靈還是有驚無險地完成任務。

經過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1940年3月,他們研製出密碼破譯機器“波比”,給予德軍穩若金湯的恩尼格瑪沉重一擊。

這幫了盟軍大忙,他們從兩眼摸黑變得對德軍動向瞭如指掌,戰艦被擊沉率大大下降,甚至開始佔據主動。

最終,圖靈和同事們的卓越貢獻使得戰爭提前兩年結束。

但這一切成爲祕密塵封,戰爭結束後,他們必須爲軍方保守密碼。

雖然大家現在都知道圖靈的名字,並且他的名氣越來越大。但是在圖靈的年底,他只能默默的生活。

戰爭英雄回到研究室,又成了那個如謎一般的科學家。

 

- 被迫害後逝世 -

1952年,圖靈的同性伴侶協同一名同謀一起闖進了圖靈的房子實施盜竊。圖靈爲此而報警。

但是警方的調查結果使得他被控以“明顯的猥褻和性顛倒行爲”。他沒有申辯,並被定罪。

在著名的公審後,他被給予了兩個選擇:坐牢或荷爾蒙療法

他選擇了荷爾蒙注射,並持續了一年。在這段時間裏,藥物產生了包括乳房不斷髮育的副作用。

1954年6月7日,圖靈被發現死於家中的牀上,牀頭還放着一個被咬了一口的泡過氰化物的蘋果。  

 警方調查後認爲是劇毒的氰化物中毒,調查結論爲自殺。  當時圖靈41歲。

- 正式平反 -

2009年,英國計算機科學家康明(John Graham-Cumming)發起了爲圖靈平反的在線請願,截止到2009年9月10日請願簽名人數已經超過了3萬,爲此,當時的英國政府及首相戈登布朗不得不發表正式的道歉聲明。

2012年12月,霍金、納斯(Paul Nurse,諾貝爾醫學獎得主)、里斯(Martin Rees,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等11位重要人士致函英國首相卡梅倫,要求爲其平反。

2013年12月24日,在英國司法大臣克里斯・格雷靈(Chris Grayling)的要求下,英國女王終於向圖靈頒發了皇家赦免。英國司法部長宣佈,“圖靈的晚年生活因爲其同性取向而被迫蒙上了一層陰影,我們認爲當時的判決是不公的,這種歧視現象如今也已經遭到了廢除。

 

圖靈試驗

1945年到1948年,圖靈在國家物理實驗室,負責自動計算引擎(ACE)的工作 。

在這段時間,他繼續作一些比較抽象的研究,如“計算機械和智能”。

圖靈在對人工智能的研究中,提出了一個叫做圖靈試驗的實驗,嘗試定出一個決定機器是否有感覺的標準。

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通過電傳設備)而不能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麼稱這臺機器具有智能。

這一簡化使得圖靈能夠令人信服地說明“思考的機器”是可能的。論文中還回答了對這一假說的各種常見質疑。圖靈測試是人工智能哲學方面第一個嚴肅的提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