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系統

跨境電商系統:
跨境支付介紹:
目前跨境電商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2016年以後市場逐漸走向開放和規範,跨境電商已經開始反向驅動中國國內供應鏈升級。跨境電商成爲了中國外貿業務發展的新引擎。對於電商系統來說,業務從國內轉移到跨境,變化最大的可能就是支付流程,所以在此分幾章詳細介紹跨境支付的整體流程和設計。

一、跨境支付綜述
熟悉電子商務底層邏輯的同學都知道,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對三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管理。跨境電商和非跨境電商的區別就在於三流的不同。想詳細瞭解“三流”可以參考文章《支付系統設計:資金流、信息流、清算、結算》。
國內做電商,信息、資金、物流等要符合國內的法律法規,以及照顧消費者和賣家的習慣。跨境電商也是如此,要符合境內境外兩方的相關規定。信息流涉及客戶信息隱私需要遵循當地的規定,比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物流肯定涉及境內外的海關係統。資金流就比較複雜,資金流的管理是跨境電商的核心功能之一。

  1. 跨境支付分類
    一個完整的支付流程應該分爲支付(買家)+結算(賣家)兩步。所以按照這個思路,根據地域(境內、境外)和貨幣種類兩個維度把電商分爲四類:

根據買賣雙方的所屬地和幣種,可以發現所謂跨境電商可以歸爲兩類:賺外匯模式、買買買模式。
(Shopee、Lazada主要部分是外國電商模式,就是買賣雙方均是境外,跨境是其模式之一)
2. 跨境支付資金流對比
兩種跨境電商面對的消費者不同,對資金處理的需求也不同。

賺外匯模式:產品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境外消費者支付外幣。
買買買模式:產品外幣計價,外幣結算,境內消費者支付人民幣。
3. 買買買模式資金轉化實現
買買買模式就是我們常見的天貓國際、網易考拉(有些細微區別,有些貨物直接放在保稅區倉庫)。其中如果我們去境外線下消費,刷卡、刷微信、刷支付寶和此種方式類似,從消費者側扣款均爲本幣。
如下圖微信和支付寶在香港和日本的消費流水信息:

那作爲境內買家支付後,怎麼給商家結算外幣呢?這就需要收單機構和賣家所在地的銀行合作。通過購匯、付匯的方式來實現本幣消費、外幣結算。
如下圖微信支付爲例:

二、買買買模式-以微信支付爲例
在買買買模式下,目前微信支持9種外幣的結算(可以理解微信和九個境外的所屬銀行合作)。買家使用微信用人民幣支付,微信結算給境外商家外幣。
亞洲【3】:HKD(港幣)、JPY(日元)、KRW(韓元)
歐洲【2】:GBP(英鎊)、EUR(歐元)
美洲【2】:USD(美元)、、CAD(加拿大元)
大洋洲【2】:AUD(澳大利亞元)、NZD(新西蘭元)
商戶接入微信官方提供三種模式。直連模式、普通服務商、機構服務商。三種模式和在國內的三種接入模式非常類似,三種模式的核心區別就在於信息流和資金流的不同。在資金流的處理上收單機構(微信)需要和境外銀行合作,有一步購匯操作。購匯本身也會涉及複雜的交易流程,本文不深入討論(後續專題介紹)。
微信在境外使用最多的場景其實是機構服務商模式,該模式和國內的微信支付銀行服務商模式很類似。
一般電商系統都會涉及分賬需求,機構服務商模式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現境外的分賬,這些機構服務商一般都持有境外指定地區的支付牌照和資金分賬資質。
一個完整的機構服務商模式業務流程參考下圖:

三、本節總結
跨境電商可以分類兩大類:賺外匯模式、買買買模式。
買買買模式需要收單機構和境外銀行合作,境內用戶消費後,收單機構購匯後,用外幣給商戶結算。
本文分類的兩種跨境電商模式均爲目前消費者直接接觸比較多的場景(B2C、C2C),其實跨境交易最大的部分目前依然是B2B。但是2C模式目前發展非常迅猛,不僅國內的人去境外消費增長很快,境內賣家直接把商品賣到國外的增速也非常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