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互聯網時代

疫情的這幾個月一直是在家中度過的,天天也就看看新聞提升提升能力,對經濟的發展有了一些思考和看法,在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針對實體經濟打擊還是非常大的,就光從街上一個個大門緊閉的店鋪就能看出情勢的不妙。實體暫時不能幹了,那怎麼樣才能在這場疫情下繼續存活下去?

在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居家隔離、延長假期等防控措施嚴重影響了消費形勢,也迫使人們將消費的目光慢慢地轉移到互聯網的身上。我們可以做一個對比,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03年6月30日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2572萬臺,上網用戶總數6800萬,互聯網的普及率僅佔了5.3%,其中46.9%的網民是爲了獲取信息,28.6%是爲了休閒娛樂。而在去年根據CNNIC報告,截止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看到這些數據可以感受到這次的抗擊疫情是一次完全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的應對和馳援行動。

此次疫情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幼兒園到大學所有的學校都推遲了開學時間,並且爲了避免學生們的學業浪費也開啓了網上授課環節,這事兒讓某釘因自身的功能而火了一把,從此也讓那些還未工作的小朋友們提前接觸到了這款“爲老闆而生”的軟件。由於疫情的影響公司停工,而爲了能繼續存活下去很多公司選擇了他們並不熟悉甚至從未嘗試過的網上辦公來應對此次的疫情。也是因爲有了廣泛的互聯網的普及才能使這些公司進行網上辦公,而網上辦公也是要軟件去輔助,這也就使網絡上一些辦公軟件開始被人們所熟知並開始對其進行使用和擴展。

此前看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在疫情中激活3億沉默人羣的在線教育勢不可逆。試想一下,如果是平時,想要激活全中國3億人羣知道你並且體驗你的產品需要多久?需要多少的資金?喚醒3億人羣代表着什麼?拿03年與19年網民數據做對比我們也可以明顯地感受到互聯網可以爲我們帶來什麼,我認爲帶來的是關注度,疫情期間平時就普遍上網的人正常生活,而那些平時不怎麼上網的潛在用戶也因這次的疫情而將目光轉移到了網絡上,而且這些不在少數。關注度的提高會使你的產品得到更多人的瞭解和使用,這是一個機會,不過要做什麼方面的產品,往什麼方面發展,哪些東西正是當前互聯網環境下人們所需要的,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收集數據和觀察。

互聯網是寶藏,也是當今時代我們的幸運,如何利用互聯網使得更多的人瞭解你認同你並讓自己獲取更多的信息是值得你我去思考的問題。信息化時代,通過這場疫情看到了互聯網的重要性,也在推進着我們去探索更多。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