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nel 調用上下文環境實現原理

用源碼與圖解的方式詳細探究 Sentinel 調用上下文環境是如何管理的。

本節將詳細介紹 Sentienl 的上下文環境管理機制。

1、Sentinel Context 調用上下文環境管理

我們從 sentinel-apache-dubbo-adapter 模塊的 SentinelDubboProviderFilter 的實現中不難看出,在其入口處會首先調用 ContextUtil.enter(resourceName, application) 。那我們就從該方法開始來探究上下文環境管理機制。

說到 Sentinel 的調用上下文環境,那調用上下文環境中會保存哪些信息呢?我們先來看看 Context。

1.1 Context 詳解

Context 類圖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Context
    其核心屬性與核心方法如下:

    • String name
      Sentinel 調用上下文環境的名稱。
    • DefaultNode entranceNode
      調用鏈的入口節點信息。
    • Entry curEntry
      調用鏈中當前節點的信息。
    • boolean async
      是否是異步調用上下文環境。
    • Entry
      保存當前的調用信息,其主要核心屬性:
    • private long createTime
      資源調用的時間戳。
    • private Node curNode
      該資源所對應的實時採集信息。
    • protected ResourceWrapper resourceWrapper
      資源對象。
  • CtEntry
    同步調用調用信息封裝對象。

  • AsyncEntry
    異步調用調用信息的封裝對象。

對應的核心方法將在下文具體用到時再詳細介紹。

1.2 創建調用上下文環境

ContextUtil#enter

public static Context enter(String name, String origin) {  // @1
	if (Constants.CONTEXT_DEFAULT_NAME.equals(name)) {
            throw new ContextNameDefineException(
                "The " + Constants.CONTEXT_DEFAULT_NAME + " can't be permit to defined!");
    }
    return trueEnter(name, origin);   // @2
}

代碼@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其參數:

  • String name
    上下文環境 Context 的名稱。
  • String origin
    該參數的含義在介紹集羣限流時會詳細介紹,從 dubbo 模塊的適配來看,通常該值會傳入當前應用的 application 名稱。

代碼@2:通過調用內部的 trueEnter 方法。

在進入 trueEnter 方法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 ContextUtil 中兩個最核心的屬性: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首先使用 ThreadLocal 對象來存儲線程上下文環境對象 Context。Map<String, DefaultNode> contextNameNodeMap ,其鍵爲 context 的名稱,用來緩存其對應的 EntranceNode 。

ContextUtil#trueEnter

protected static Context trueEnter(String name, String origin) {
    Context context = contextHolder.get();   // @1 
    if (context == null) {
	Map<String, DefaultNode> localCacheNameMap = contextNameNodeMap;
        DefaultNode node = localCacheNameMap.get(name);   // @2
        if (node == null) {
		if (localCacheNameMap.size() > Constants.MAX_CONTEXT_NAME_SIZE) {   // @3
                 	setNullContext();
               	 	return NULL_CONTEXT;
           	 } else {
                	try {
                    		LOCK.lock();
                    		node = contextNameNodeMap.get(name);   // @4
                    		if (node == null) {
                        		if (contextNameNodeMap.size() > Constants.MAX_CONTEXT_NAME_SIZE) {  
                            			setNullContext();
                            			return NULL_CONTEXT;
                        		} else {
                           			 node = new EntranceNode(new StringResourceWrapper(name, EntryType.IN), null);  // @5
                            			// Add entrance node.
                            			Constant.ROOT.addChild(node);                                                                                     // @6
						Map<String, DefaultNode> newMap = new HashMap<>(contextNameNodeMap.size() + 1);
                            			newMap.putAll(contextNameNodeMap);
                            			newMap.put(name, node);
                            			contextNameNodeMap = newMap;
                        		}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context = new Context(node, name);    // @7
        context.setOrigin(origin);
        contextHolder.set(context);    // @8
   }
  return context;
}

代碼@1:從 threadLocal 中獲取 Context 對象,線程首次獲取時爲空。

代碼@2:根據 context 的名稱嘗試從緩存中去找對應的 Node,通常是 EntranceNode。即用來表示入口的節點Node 爲 EntranceNode。

代碼@3:如果 localCacheNameMap 已緩存的對象容量默認超過2000,則不納入 Sentinel 限流,熔斷等機制中來,即一個應用,默認不能定義 2000個 資源統計入口,以 一個 Dubbo 服務爲例,一個 Dubbo 服務應用,如果超過2000個服務,則超過的部分不會應用 Sentinel 限流與熔斷機制。

代碼@4:鎖應用的經典場景,dubbo check。

代碼@5:爲該 context name 創建一個對應的 EntranceNode。

代碼@6:將創建的 EntranceNode 加入到根節點的子節點中,稍後重點討論一下。

代碼@7:創建 Context 對象,將 Context 對象中的入口節點設置爲 新創建的 EntranceNode。

代碼@8:將新創建的 Context 對象存入當前線程本地環境變量中(ThreadLocal)。

接下來先來探討代碼@6 Constants.ROOT.addChild(node)。

在 Sentinel 中,會定義一個固定根節點,其定義如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資源名稱爲:machine-root。addChild 方法就是將節點添加到如下數據結構中: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1.3 移除調用上下文環境

public static void exit() {
    Context context = contextHolder.get();
    if (context != null && context.getCurEntry() == null) {
        contextHolder.set(null);
    }
}

退出當前上下文環境,這裏有一個條件就是當前的上下文環境的當前調用節點已經退出,否則無法移除,故使用建議:ContextUtil . exit 一定要在持有的 Entry 退出之後再調用。

1.4 異步上下文環境切換

public static void runOnContext(Context context, Runnable f) {
	Context curContext = replaceContext(context);  // @1
    try {
		f.run();  // @2
    } finally {
        replaceContext(curContext);  // @3
    }
}

這裏是異步調用上下文環境切換的實現原理,我們知道存在 ThreadLocal 中的數據是無法跨線程訪問的,故一個線程中啓動另外一個線程,上下文環境是無法直接被傳遞的,Sentinel 的思想是爲先創建的線程再創建一個 Context,在運行子線程時,調用 runOnContext 來切換上下文環境。

Context 就介紹到這裏了,我們接下來再來看一個與上下文環境管理密切相關的 Sentinel Slot 處理器:NodeSelectorSlot,通常也是 Sentinel Slot 處理鏈的第一個節點。

2、NodeSelectorSlot

2.1 NodeSelectorSlot 調用鏈概述

從該類的註釋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該類的作用是構建一顆虛擬調用樹,我們接下來以一個Dubbo調用示例來說明。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正如上圖所示:應用 A 嚮應用 order-servie 服務發起一個 RPC 服務,下訂單,order-service 應用引入了 sentinel-apache-dubbo-adapter 相關依懶,會執行 SentinelDubboProviderFilter 過濾器,調用 Sentinel 相關的方法,對資源進行保護,然後下單服務中,首先會操作數據庫,將本次數據庫操作定義爲資源:insertOrderSQL,然後再操作 redis,redis 的操作命名爲資源 setRedisOp。其對應在內存中會生成如下調用鏈的結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那上面這個調用鏈保存在線程上下文環境中,即 ThreadLocal 中。在 Sentinel 中使用 Node 來表示一個一個調用節點,其中 EntranceNode 表示調用鏈的入口,DefaultNode 表示普通節點,ClusterNode 表示集羣節點,即同一個資源會統計整個集羣中的信息。

從該類的註釋我們可以得出上述的結論,接下來我們從源碼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與理解。

2.2 源碼分析 NodeSelectorSlot

NodeSelectorSlot 中只聲明瞭一個唯一的成員變量,其聲明如下:

private volatile Map<String, DefaultNode> map = new HashMap<String, DefaultNode>(10);

定義一個 Map,其鍵爲上下文環境 Context 的名稱,通常是進入節點的名稱,例如上面提到的 EntranceNode( dubbo:provider:com.a.b.OrderService:saveOrder(java.lang.String))。

注意:一個 NodeSelectorSlot 對象會被多個線程使用,其共享的維度爲資源,即多個線程進入同一個資源保護的代碼時,執行的是同一個 NodeSelectorSlot 對象。詳細實現請參考上文中 CtSph # lookProcessChain 部分詳解。

接下來重點看一下 NodeSelectorSlot 的核心方法 entry。

NodeSelectorSlot#entry

public void entry(Context context, ResourceWrapper resourceWrapper, Object obj, int count, boolean prioritized, Object... args) // @1
        throws Throwable {
    DefaultNode node = map.get(context.getName());   // @2
    if (node == null) {                                                       // @3
	    synchronized (this) {                                          // @4
	        node = map.get(context.getName());
                if (node == null) {
			node = new DefaultNode(resourceWrapper, null);    // @5
              	        HashMap<String, DefaultNode> cacheMap = new HashMap<String, DefaultNode>(map.size());
                	cacheMap.putAll(map);
                	cacheMap.put(context.getName(), node);
                	map = cacheMap;
               	 	// Build invocation tree
                	((DefaultNode) context.getLastNode()).addChild(node);   // @6
          	}
            }
    }
    context.setCurNode(node);                                                                  // @7
    fireEntry(context, resourceWrapper, node, count, prioritized, args);
}

代碼@1:我們先來看看其參數:

  • Context context
    調用上下文環境,該對象存儲在 ThreadLocal,其名稱在調用鏈的入口處設置。
  • ResourceWrapper resourceWrapper
    資源的包裝類,注意留意其 equals 與 hashCode 方法,判斷兩個對象是否相等的依據是資源名
    稱是否相同。
  • Object obj
    參數。
  • int count
    本次需要消耗的令牌數量。
  • boolean prioritized
    請求是否按優先級排列。
  • Object… args
    額外參數。

代碼@2:如果緩存中存在對應該上下文環境的節點,則直接使用,並將其節點設置當前調用上下文的當前節點中(Context)。

代碼@3:如果節點爲空,則進入到節點創建流程,此過程需要加鎖,見代碼@4。

代碼@5:創建一個新的 DefaultNode 。

代碼@6:構建調用鏈,由於 NodeSelectorSlot 是第一個進入的處理器,故此時 Context 的 curEntry 爲 null ,故這裏就是創建與的上下文環境名稱對應的節點會被添加到 ContextUtil 的 entry 創建的調用鏈入口節點(EntranceNode),然後順便更新 Context 中的 Entry curEntry 屬性,即再次驗證了上面的圖。

我們來總結一下 NodeSelectorSlot 作用:從官方的註釋來看:構建一條調用鏈,更直接一點就是設置 Context 的 curEntry 屬性。

關於 Sentinel 調用上下文環境實現原理就介紹到這裏了。

點贊是一種美德,希望幫忙點點贊,非常感謝。

思考題:首先在這裏先“劇透”一下,Node 在 Sentinel 中的作用是持有資源的實時統計信息,將在下一篇文章介紹 StatisticSlot 時詳細介紹。 NodeSelectorSlot 中的 Map<String, DefaultNode> 中的鍵爲什麼是 Context 的 名稱呢?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能有什麼好處?針對該問題將在筆者維護的知識星球中與各位星友展開討論,歡迎您的加入。


歡迎加筆者微信號(dingwpmz),加羣探討,筆者優質專欄目錄:
1、源碼分析RocketMQ專欄(40篇+)
2、源碼分析Sentinel專欄(12篇+)
3、源碼分析Dubbo專欄(28篇+)
4、源碼分析Mybatis專欄
5、源碼分析Netty專欄(18篇+)
6、源碼分析JUC專欄
7、源碼分析Elasticjob專欄
8、Elasticsearch專欄(20篇+)
9、源碼分析MyCat專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