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產業(一):5G超低延時噱頭?

1. 5G與4G的技術對比

5G技術是對4G技術的一次全面革新,在速率、連接數、時延三方面有巨大的改善。如下表格:

5G與4G的技術對比(理想值)
  速率 時延

連接數

(每平方公里的最大連接數)

移動性
4G 100Mbps(12.5MB/s) 30-50ms 1萬 350KM/h
5G 10Gbps(1.25GB/s) 1ms 1百萬 500KM/h
差距 100倍 30-50倍 100倍 1.5倍

個人見解:
速率方面:以上表格爲實驗室數值,實際應用的話,將以上數據除以2~4即爲實際的網絡速度,即實際應用的5G速度應該爲300~600MB/s之間,這個速度相對於對於目前的4G來說,也差不多提升了數十倍到一百倍。手機上安裝個app,基本都是秒下載,看在線視頻不用緩存。
時延方面:這裏的時延是指移動終端到基站之間的時延,而基站接入核心網是用光纖(與4G相同)。5G的部署還分獨立組網與非獨立組網,只有獨立組網的才能滿足以上時延要求,非獨立組網的時延跟4G差不多,而目前的5G基站好像全都是非獨立組網的。

 

2. 5G的核心應用場景

增強移動寬帶(eMBB):即網速的提升,主要體現場景爲手機終端的網絡速度的提升。
低時延高可靠(uRLLC):主要應用於特殊場景,路車聯網、工業控制,遠程手術等。
低功耗超大連接(mTC):主要應用於物聯網場景,可將大量的工業傳感器、終端接入網絡。

個人見解:
官方宣傳的資料中經常看到5G的超低時延使到5G可應用於遠程手術,我認爲噱頭成分較大。
第一個:手術需要超低時延,人眼能容忍的時延是多少呢?以電影24fps的幀率計算,兩幀間隔爲42ms,遠程手術能容忍的時延爲10ms以內,數據的傳輸路徑爲:本地終端—5G—本地基站—光纖—本地核心網—光纖—遠程核心網—遠程基站—遠程終端,除了終端到基站的5G的1ms延遲,本地基站處理時延2ms,本地核心網處理時延1ms,這裏光本地就有時延4ms,遠程的時延也有4ms,這裏總共就有8ms的時延,也就是說即使在同一個城市的遠程手術,時延就已經有8ms。剩下2ms是在本地核心網到遠程核心網之間的光驅數據的來回傳輸,光纖的數據傳播速率爲200KM/s,因此支持的遠程距離爲:2ms/2 * 200KM/s=200KM,也就是說在時延要求是10ms的情況下,最遠支持的遠程手術距離是200KM。官方宣傳的什麼,海南到北京遠程手術,零時延,就是瞎忽悠人。
第二個:如果真的要搞遠程手術,我不認爲醫療設備是走無線接入的,無線接入容易受干擾,肯定都是全部走有線,而且全部都是光纖,從終端就直接接入核心網,這樣纔是真正的低時延,那這個關5G什麼事情呢。所以都是噱頭。

3. 5G部署的難題

如下圖,5G的基站覆蓋範圍爲300米,所需要的基站數量爲4G的2~4倍,基站的耗電量則爲4G的2~4倍,5G實在太耗錢了!另外,還有站址資源需求大、 站點選址難、 物業准入難、 能耗成本高等突出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