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軟件開發滿五年(二)——盤點這些年的改變

前言

人生從來就不是單一和乏味的,總是充滿着理性和感性。
作爲一個喜歡文科的人,我應該是比較感性的,但是作爲一個程序員,我似乎更多的是應該保持理性。
感性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而理性更應該拿數據說話,也許顯得有些無趣,卻可能更有實用的價值。

行業的改變

五年來,我經歷了三家公司,也可以說是兩家。
前兩家都是外包給移動,後邊這一家是外包給聯通。乍一看,似乎我一直從事的都是電信行業,但實際上並不是,我只是一直都在電信行業的公司而已。
在第一家公司基本都是圍繞着電信主業務做的一些邊緣系統,第二家公司則應該算是電信增值業務:電信裏的支付。
到了現在,看起來也是電信公司,但實際上則主要是車聯網。

軟件開發,開發的就不是軟件本身,只是以軟件表達特定的業務而已。對於一直喜歡車的我,進入車聯網行業,無疑是非常幸運的。
進入這個公司後,我總是不由自主的去了解許多本身工作任務之外的業務,也總是情不自禁的爲我們服務的車企主動打廣告,更總是時不時沒來由的感覺到一些說不清的自豪感。
這一切,都讓我想起網上一些文章說的那句話:“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以前雖然一直也覺得這句話似乎有道理,實際卻並不能真的體會。
那時候總會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除非是想辦法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雖然,想辦法喜歡上自己的工作,也算是一種辦法,但是回過頭來看,和做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喜歡和想辦法喜歡,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概念。
有的人,充其一生也無法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有的人,費盡心思還是對自己的工作不喜歡!

技術的改變

有人說,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在軟件這個行業,真的是得到了非常好的詮釋,主流的技術和框架都總在飛快的變化着,稍有不慎,可能就已經跟不上主流的步伐。
很慶幸的是,五年來,我雖然經歷過大大小小十幾個項目,但從大的方向來說,項目中的技術始終都是前沿主流的技術。
在入行之初,分佈式和非關係數據庫的概念及技術纔剛剛興起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嚐鮮,就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雖然說這裏邊的技術我有些並沒有實際用到,但是因爲項目涉及了,所以我多少有些瞭解,最起碼在眼界上得到了足夠的開拓。
人和人之間差距的拉開,有時候可能就只是因爲知道和不知道,因爲知道的多一點,於是可能就多做了一點,然後知道了更多,進而再多做一點,慢慢的,可能差距就越來越明顯。
從技術棧上而言,這是第一個正式的業務,所有的技術其實都是耳目一新。

世界的技術總是在飛快的改變,但是一個公司的技術其實並不會也那麼快的改變,所以下一個讓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整體技術替換時間,是在我入行大概兩年半的時候,也就是我換第二家公司的時候。
那個時候是微服務這個概念剛剛流行起來不到一年,新公司的新業務也剛好進行了追心,於是我幸運的又一次擠在了某些技術的前沿。
在這家公司,我覺得比較有代表性的技術架構大概是下邊這樣的,只是爲了職業道德和商業祕密,肯定不能展示真實的架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畫一個大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細心之人可能會發現,這個圖和上邊那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用了storm和flume。
這也剛好證明了我說的我可以算是經歷了兩家公司,也可以算是經歷了三家。
第一家和第二家,都是給同一個公司外包的,所以從大的架構而言,就自然具有了一定的共性。
從技術棧上而言,第二家公司給我最大的影響無疑就是微服務和springboot,除此之外,就是簽名加密瞭解,就像前邊說的一樣,讓我知道了這樣一個東西,有了一個安全的概念。

對於同一家公司來說,部分技術的更新和替換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要大刀闊斧的一次性整體改變,必然是充滿了風險,也不是很現實。
所以,讓我第三次覺得整個技術架構和技術棧天翻地覆的時間,也是我進入第三家公司的時候。
如果說在第一家公司我所做的都是邊緣的業務,那麼第二家公司應該能算是次邊緣的業務,而第三家公司就已經是非常核心的業務了。
因此第三家公司我所見到的、所理解的業務也是最最複雜的,單純的從技術棧上就能看出來: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以微服務爲基礎,同時瞭解和應用了容器技術以及現在比較火的雲產品。
不僅如此,在軟件安全方面,不論是ssl、單點登錄還是認證授權,也都從以前僅僅是概念深入到了應用,從以前僅僅是知道,變成了現在一定的理解。

後記

有人說之前的公司不好,學不到什麼東西;有人說外包不好,學不到什麼技術。
但是我覺得其實也都挺好的,什麼事都有例外。
人世總在變化,存在即是合理,想透才能淡然,看開但不消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