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72 位圖靈獎得主成就,才發現我對計算機一無所知

文末有彩蛋

今天是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艾倫·麥席森·圖靈 誕辰 108 週年。作爲“圖靈意志”的傳承者,依照慣例,在今日紀念這位偉人。

從“圖靈機”到“圖靈測試”,從破譯德軍的 Enigma 到自殺之謎,圖靈一生都是傳奇,關於圖靈的故事我們不在這裏贅述,感興趣的讀者請看文末推薦閱讀。今天我們更想聊聊,計算機領域最高獎項 —— 圖靈獎(Turing Award)。

爲紀念艾倫·麥席森·圖靈在計算機領域的卓越貢獻,美國計算機協會於1966年設立圖靈獎,此獎項被譽爲計算機科學界的諾貝爾獎。

每年,美國計算機協會將要求提名人推薦本年度的圖靈獎候選人,並附加一份 200 到 500 字的文章,說明被提名者爲什麼應獲此獎。

任何人都可成爲提名人,但美國計算機協會將組成評選委員會,對被提名者進行嚴格的評審,並最終確定當年的獲獎者,當年的圖靈獎一般於次年3月下旬頒發。

雖然圖靈獎被稱爲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但與諾貝爾獎 140 萬美元的獎金相比,圖靈獎的獎金顯得相形見絀。

初時期爲 20 萬美金, 1989 年增長到 25萬美金,2015 年開始,Google 宣佈贊助圖靈獎獎金,金額達到 100 萬美元。

羣星閃耀的時代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 54 年裏的圖靈獎得主及其主要貢獻,來看看那些“計算機領域的巨星”。

1960年代


艾倫·佩利 Alan J. Perlis

貢獻領域:高級程序設計技巧,編譯器構造

成就:艾倫·佩利是 ALGOL語言和計算機科學的“催生者”,由於在 ALGOL 語言的定義和擴充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以及在創始計算機科學教育,使計算機科學成爲一門獨立的學科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而成爲首屆圖靈獎當之無愧的獲得者。

ALGOL 是算法語言(ALGOrithmic Language)的簡稱,是在計算機發展史上首批清晰定義的高級語言,國際計算機學會將 ALGOL 模式列爲算法描述的標準,啓發 ALGOL 類現代語言 Pascal、Ada、C 語言等出現。

莫里斯·威爾克斯 Maurice V. Wilkes

貢獻領域:存儲程序式計算機 EDSAC,程序庫

1946 年 5 月,他獲得馮·諾伊曼起草的 EDVAC 計算機的設計方案的一份複印件。1946 年 10 月,返回劍橋大學後,以 EDVAC 爲藍本設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存儲程序式電子計算機 EDSAC。

它使用了水銀延遲線作存儲器,穿孔紙帶爲輸入設備和電傳打字機爲輸出設備。它是第一臺馮諾依曼結構的電子計算機。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 Richard Hamming

貢獻領域:數值方法,自動編碼系統,錯誤檢測和糾錯碼

他是美國計算機協會(ACM)的創立人之一,曾任該組織的主席。在曼哈頓計劃中負責編寫電腦程式,計算物理學家所提供方程的解,來爲核彈實驗提供可靠的計算依據。

以理查德·衛斯里·漢明命名的“漢明距離”和“漢明重量”廣泛應用在信息論、編碼理論、密碼學等多個領域。

馬文·閔斯基 Marvin Minsky

貢獻領域:人工智能

馬文·閔斯基是人工智能領域著名的框架理論(frame theory)的創造者,該理論的核心是以框架這種形式來表示知識。

框架的頂層是固定的,表示固定的概念、對象或事件。下層由若干槽(slot)組成,其中可填入具體值,以描述具體事物特徵。每個槽可有若干側面(facet),對槽作附加說明,如槽的取值範圍、求值方法等。

這樣,框架就可以包含各種各樣的信息,利用多個有一定關聯的框架組成框架系統,就可以完整而確切地把知識表示出來。

1970年代


詹姆斯·維爾金森 James H. Wilkinson

貢獻領域:數值分析,線性代數、向後誤差分析

維爾金森在數值分析領域具有傑出貢獻,尤其是在數值線性代數方面,發現很多有意義的算法。1960 年,他在研究矩陣計算誤差時而提出“向後誤差分析法”是計算機上各種數值計算最常用的誤差分析手段。

在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維爾金森一開始協助圖靈設計計算機 Pilot ACE。圖靈離開實驗室後,他接手整個項目,使得 Pilot ACE 於 1950年 5 月10日,第一次正式試運行成功。

約翰·麥卡錫 John McCarthy

貢獻領域:人工智能

麥卡錫是著名的 α-β 搜索發發明人,α-β 搜索法至今仍是解決人工智能問題中一種常用的高效方法。基本思想是根據倒推值的計算方法,或中取大,與中取小,在擴展和計算過程中,能剪掉不必要的分枝,提高效率。

他也是 LISP 語言發明人,LISP 語言是一種函數式的符號處理語言,其程序由一些函數子程序組成,是人工智能界第一個最廣泛流行的語言。

艾茲格·迪科斯徹 Edsger Dijkstra

貢獻領域:程序設計語言的科學與藝術

迪科斯徹被西方學術界稱爲“結構程序設計之父”和“先知”(Oracle),他一生致力於把程序設計發展成一門科學。科學研究的帥才最重要的素質是洞察力,能夠發現有前景的新領域或在新領域內發現和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查理士·巴赫曼 Charles W. Bachman

貢獻領域:數據庫技術

巴赫曼在數據庫方面的主要貢獻有兩項,第一是主持設計與開發了最早的網狀數據庫管理系統IDS,而且它的設計思想和實現技術被後來的許多數據庫產品所仿效。

第二是巴赫曼積極推動與促成了數據庫標準的制定,那就是美國數據系統語言委員會 CODASYL 下屬的數據庫任務組 DBTG 提出的網狀數據庫模型以及數據定義和數據操縱語言即 DDL 和 DML 的規範說明,於 1971 年推出了第一個正式報告——DBTG 報告,成爲數據庫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獻。

高德納 Donald E. Knuth

貢獻領域:算法分析、程序設計語言的設計、程序設計

算法和程序設計技術的先驅者,計算機排版系統 TeX 和字型設計系統METAFONT的發明者,他因這些成就和大量創造性的影響深遠的著作而譽滿全球。

《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堪稱計算機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經典鉅著,被《美國科學家》雜誌列爲20世紀最重要的12本物理科學類專著之一,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狄拉克《量子力學》、理查·費曼《量子電動力學》等經典比肩而立,因而榮獲1974年度的圖靈獎。

艾倫·紐厄爾 Allen Newell

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貢獻領域:人工智能,人類認知心理學和列表處理 (list processing)

西蒙和紐厄爾給“物理符號系統” 下了定義,提出了“物理符號系統假說”PSSH(Physical Symbol System Hypothesis),成爲人工智能中影響最大的符號主義學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而這一學說則鼓勵着人們對人工智能進行偉大的探索。這也是兩人在人工智能中做出的最基本的貢獻。不僅如此,西蒙還是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邁克爾·拉賓 Michael O. Rabin

達納·斯科特 Dana S. Scott

貢獻領域:非確定性自動機

拉賓和達納·斯科特共同發表了“有限自動機與其判定性問題”(Finite Automata and Their Decision Problems)的論文,提出了非確定自動機的觀點,被證明是(計算理論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拉賓和斯科特的這篇經典論文成爲了這個領域後續研究的源泉。

約翰·巴克斯 John Backus

貢獻領域:高級編程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規範的形式化定義

他提出了BNF(用來定義形式語言語法的記號法),發明函數式編程這個概念及實踐該概念的計劃生育語言,被譽爲“Fortran 語言之父”。

羅伯特·弗洛伊德 Robert W. Floyd

貢獻領域:設計高效可靠軟件的方法學

前後斷言法的創始人,堆排序算法和 Floyd-Warshall 算法的創始人之一,FPL(Floyd-Evans Production Language)語言發明者之一,FPL 用來編寫計算機語言的語法分析程序。

肯尼斯·艾佛森 Kenneth E. Iverson

貢獻領域:程序設計語言和數學符號,互動系統的設計,運用 APL 進行教學,程序設計語言的理論與實踐

他發展了一套數學表達式來操作陣列,以便教授學生。在 IBM 工作時,他開發的數學表達式建立了 APL 語言。

APL 語言是一種表達能力很強的會話語言。應用範圍包括數學統計、事務經營、信息檢索、報表生成、財務預算等。它也可用於模擬計劃管理、圖形處理、正文編輯、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方面。

1980年代

東尼·霍爾 C. Antony R. Hoare

貢獻領域:程序設計語言的定義與設計

他設計出了快速排序算法、霍爾邏輯。

快速排序算法,經典的排序算法,是對冒泡排序的一種改進。

霍爾邏輯,是東尼·霍爾開發的形式系統,這個系統的用途是爲了使用嚴格的數理邏輯推理來替計算機程序的正確性提供一組邏輯規則。

埃德加·科德 Edgar F. Codd

貢獻領域:數據庫系統,尤其是關係型數據庫

在 IBM 工作期間,首創了關係模型理論。他一生中爲計算機科學做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貢獻,而關係模型,作爲一個在數據庫管理方面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基礎理論,仍然被認爲是他最引人矚目的成就。

史提芬·古克 Stephen A. Cook

貢獻領域:計算複雜度

因其在計算複雜性理論方面的貢獻,尤其是在奠定 NP 完全性理論基礎上的突出貢獻而榮獲 1982 年度的圖靈獎。他整理了 NP 完備性的目標,亦產生了古克定理——布爾可滿足性問題是 NP 完備的證明。因爲其論文開啓了 NP 完備性的研究,令這個範疇於之後的十年成爲計算機科學中最活躍和重要的研究。

肯·湯普森 Ken Thompson

丹尼斯·裏奇 Dennis M. Ritchie

貢獻領域:UNⅨ 操作系統和C語言

肯·湯普森與丹尼斯·裏奇設計了 B 語言、C 語言,之後用 C 語言重寫了 UNIX,安裝於 PDP-11 的機器之上。不僅如此,2006 年,湯普森進入 Google 工作與羅勃特·派克,羅伯特·格瑞史莫共同主導了 Go 語言的開發。

尼古拉斯·沃斯 Niklaus Wirth

貢獻領域:程序設計語言設計、程序設計

憑藉一句話獲得圖靈獎的 Pascal 之父,讓他獲得圖靈獎的這句話就是他提出的著名公式:“算法+數據結構=程序”。

理查德·卡普 Richard M. Karp

貢獻領域:算法理論,尤其是 NP-完全性理論

主要貢獻有二,其一就是對計算複雜性理論中的術語進行了規範和統一。把有多項式時間算法的問題命名爲 P 類問題,就是卡普在這篇論文中首次採用的,已爲學術界所接受並普遍採用,這爲學術交流帶來了很大的好處。

其二是卡普在刻畫 NP 類中的“最困難”問題類時,提出了與史提芬·古克歸約不同的另一種歸約方法,稱作“多項式時間多一歸約”,有時直接把它叫做“卡普歸約”。

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

羅伯特·塔揚 Robert Tarjan

貢獻領域:算法和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分析

羅伯特·塔揚 以在數據結構和圖論上的開創性工作而聞名。他的一些著名的算法包括,塔揚最近共同祖先離線算法 ,塔揚的強連通分量算法 以及 Link-Cut-Trees 算法等。其中 Hopcroft-Tarjan 平面嵌入算法是第一個線性時間平面算法。

塔揚也開創了重要的數據結構如:斐波納契堆和 splay 樹(splay 發明者還有Daniel Sleator)。另一項重大貢獻是分析了並查集。他是第一個證明了計算反阿克曼函數的樂觀時間複雜度的科學家。

霍普克羅夫特的研究領域是理論計算機科學。他將計算機科學萌芽階段的零散結果總結爲具有整體性的系統知識,提出用漸近分析作爲衡量算法性能的主要指標,成爲當今計算機科學的一大支柱。

約翰·科克 John Cocke

貢獻領域:編譯理論,大型系統的體系結構,及精簡指令集(RISC)計算機的開發。

科克又主持了一個 801 計算機項目,801 計算機原是爲每小時能處理 100 萬次呼叫的全數字電話交換機設計的專用機。

但實現中被髮展爲一種具有小指令集、每個指令都是單地址、有固定格式、以流水線方式重疊執行、指令高速緩存和數據高速緩存則分開並互相獨立的一種超級通用小型機。

科克對編譯器的代碼生成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優化方法,如過程(Procedure)的集成、循環(loop)的變換、公共子表達式(common subexpression)的消除、代碼移動(code motion)、寄存器定位、存儲單元重用等等,編譯器的質量大大提高,使編譯技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伊凡·蘇澤蘭 Ivan Sutherland

貢獻領域:計算機圖形學

伊凡·蘇澤蘭作爲計算機圖形學之父和虛擬現實之父,發明的電腦程序“畫板”是人們“曾經編寫過的程序中最重要的一份程序”。

事實上,這是有史以來第一個交互式繪圖系統。這也是交互式電腦繪圖的開端。但還要花十多年以後,電腦業和工程界才真正體會到蘇澤蘭和電腦程序“畫板”帶來的劃時代變革。

威廉·卡亨 William Morton Kahan

貢獻領域:數值分析

卡亨,在 Intel 工作期間,主持設計與開發了 8087 芯片,成功地實現了高速、高效的浮點運算部件。

目前,以 80x86 爲 CPU 的計算機,若需完成科學與工程計算方面的課題,有些需配置 8087 這種數學協處理器。一些著名的數學軟件包,也必須在配有 8087 數學協處理器的機器上才能運行,因在浮點運算標準的制定上的貢獻而獲得圖靈獎。

1990年代


費爾南多·考巴脫 Fernando J. Corbató

貢獻領域:CTSS 和 Multics

在科爾巴托領導下成功研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分時系統 CTSS,成爲計算機發展史上有里程碑性質的一個重大突破,開創了以交互方式由多用戶同時共享計算機資源的新時代。分時系統的實現也是計算機真正走向普及的開始。

羅賓·米爾納 Robin Milner

貢獻領域:LCF,ML語言,CCS。

在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米爾納和戈頓等人一起提出了形式化邏輯系統的數學模型,實現了他稱之爲LCF的一個系統——“可計算函數的邏輯”。另一方面的貢獻是關於併發計算(concurrent computing)和並行計算(parallel computing)。

巴特勒·蘭普森 Butler W. Lampson

貢獻領域:分佈式,個人計算環境。

拉姆潑遜在解決計算機文件系統和分佈式系統的技術問題上有許多突出的貢獻。例如提出“原子事務”(atomic transaction)的概念、提出採用“三明治式的提交協議”(sandwich commit protocol)提高系統可靠性的方案等等。

尤里斯·哈特馬尼斯  Juris Hartmanis

理查德·斯特恩斯 Richard E. Stearns

貢獻領域:計算複雜度理論

尤里斯·哈特馬尼斯和斯特恩斯合作,對“香農公式”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其結果就是那篇著名的論文“論算法的計算複雜性”,這篇論文開闢了計算機科學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計算複雜性”,並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

愛德華·費根鮑姆 Edward Feigenbaum

拉吉·瑞迪 Raj Reddy

貢獻領域:大規模人工智能系統

通過實驗和研究,證明了實現智能行爲的主要手段在於知識,在多數實際情況下是特定領域的知識,從而最早倡導了"知識工程"(Knowledge engineering),並使知識工程成爲人工智能領域中取得實際成果最豐富、影響也最大的一個分支。

曼紐爾·布盧姆 Manuel Blum

貢獻領域:計算複雜度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程序校驗上的應用。

在普林斯頓舉行的第五屆開關電路理論和邏輯設計學術年會上發表了論文《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recursive sequences(遞歸序列的計算複雜性)》,論文中首次使用了“計算複雜性” 這一術語,由此開闢了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新領域,併爲之奠定了理論基礎。

阿米爾·伯努利 Amir Pnueli

貢獻領域:時序邏輯,程序與系統驗證。

在計算機科學中引入時序邏輯的開創性的研究工作,和其在編程語言和系統驗證方面的突出貢獻。

把時態邏輯引入計算機科學,線性時態邏輯是對普通命題邏輯(propositional logic)的擴充,但這一擴充卻意義重大,因爲這使系統具有了處理隨時間變化而改變其值的動態變元(稱爲時序或時態變元)的能力。

在時態邏輯中,時間的結構可以有線性、分支、離散、連續,基於時間點或時區的這樣幾種不同情況,可視具體應用背景而定。

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 Douglas Engelbart

貢獻領域:交互計算

鼠標之父,人機交互的先鋒,開發了超文本系統、網絡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並致力於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網絡,來協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複雜的問題。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James Gray

貢獻領域:數據庫與事務處理

格雷在事務處理技術上的創造性思維和開拓性工作,使他成爲該技術領域公認的權威。他的研究成果反映在他發表的一系列論文和研究報告之中,事務處理技術雖然誕生於數據庫研究。

但對於分佈式系統,client/server 結構中的數據管理與通信,對於容錯和高可靠性系統,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弗雷德裏克·布魯克斯 Frederick P. Brooks,Jr.

貢獻領域: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軟件工程。

主持與領導了被稱爲人類從原子能時代進入信息時代的標誌的 IBM/360 系列計算機的開發工作,取得輝煌成功,從而名噪一時。

他的研究領域除了計算機體系結構、機器語言設計、軟件工程和大型項目管理以外,還包括動態體系結構的可視化、人機接口、交互計算機圖形學等,十分廣泛。

2000年代


姚期智 Andrew Chi-Chih Yao

貢獻領域:計算理論,包括僞隨機數生成,密碼學與通信複雜度。

最先提出量子通信複雜性,基本上完成了量子計算機的理論基礎,之後提出分佈式量子計算模式,成爲分佈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訊協議安全性的基礎。

研究方向包括計算理論及其在密碼學和量子計算中的應用。在三大方面具有突出貢獻:

(1)創建理論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次領域:通訊複雜性和僞隨機數生成計算理論;

(2)奠定現代密碼學基礎,在基於複雜性的密碼學和安全形式化方法方面有根本性貢獻;

(3)解決線路複雜性、計算幾何、數據結構及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開放性問題並建立全新典範。

奧利-約翰·達爾Ole-Johan Dahl

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gaard

貢獻領域:面向對象編程

克利斯登·奈加特與奧利-約翰·達爾開發了最早的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 SIMULA-I(1961年—1965年)和 SIMULA-67,首次引入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對象、類、繼承、virtual quantities、多線程(準並行的)的程序執行。

羅納德·李維斯特 Ronald L. Rivest

阿迪·薩莫爾 Adi Shamir

倫納德·阿德曼 Leonard M. Adleman

貢獻領域:公鑰密碼學(RSA加密算法)

三人共同創立了 RSA 算法,即非對稱加密算法。RSA 算法是當前在互聯網傳輸、銀行以及信用卡產業中被廣泛使用的安全基本機制。

艾倫·凱 Alan Kay

貢獻領域:面向對象編程

艾倫發明了 Smalltalk 編程語言,Smalltalk 吸取了 Simula 的 class 的概念,並發展出圖形使用者接口(GUI),即是蘋果麥金塔電腦的原型。

Smalltalk 被公認爲歷史上第二個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和第一個真正的集成開發環境。

文特·瑟夫 Vinton G. Cerf

羅伯特·卡恩 Robert E. Kahn

貢獻領域:TCP/IP 協議

羅伯特·卡恩發明了 TCP 協議,並與文特·瑟夫一起發明了 IP 協議,這兩個協議成爲全世界因特網傳輸資料所用的最重要的技術,因在互聯網領域先驅性的貢獻,獲得圖靈獎。

彼得·諾爾 Peter Naur

貢獻領域:ALGOL 60 語言

開發了 BNF 範式,改進了編程語言,也投入了 ALGOL 60 的開發工作,ALGOL 60 是許多後來的程序設計語言,包括今天那些必不可少的軟件工程工具的原型,由於諾爾在定義 ALGOL 60 這種程序設計語言方面的先驅性工作而頒發給他圖靈獎。

法蘭西斯·艾倫 Frances E. Allen

貢獻領域:優化編譯器

法蘭西斯·艾倫致力於研究並行計算機的編譯問題,在以往的工作中促成了許多目前廣泛應用於商業編譯器中的程序優化算法和技術,奠定了現代優化編譯器和自動並行執行技術的基礎。

愛德蒙·克拉克 Edmund M. Clarke

艾倫·愛默生 Allen Emerson

約瑟夫·斯發基斯 Joseph Sifakis

貢獻領域:開發自動化方法檢測計算機硬件和軟件中的設計錯誤

模型檢查理論基礎是 1981年由斯發基斯在法國、克拉克和 愛默生在美國分別獨立提出的。

模型檢查(Model-Checking),是用數學算法來驗證一個軟件或硬件系統設計是否滿足預設的需求,工業檢測方面應用包括:芯片檢測、通信協議、外部設備主控軟件、嵌入式系統(如在飛機、火車、火箭、衛星或移動電話)以及安全算法等。 

芭芭拉·利斯科夫 Barbara Liskov

貢獻領域: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的實踐與理論

芭芭拉·利斯科夫領導了多個重要項目,包括第一個支持數據抽象的面向對象編程語言 CLU 的設計與實現,第一個支持分佈式程序實現的高級語言 Argus,面向對象數據庫系統Thor,還有最近的Byzantine分佈式容錯系統。

其中,CLU 語言對現代主流語言如 C++/Java/Python/Ruby/C# 都有比較深遠的影響。而她從這些實際項目中提煉出來的數據抽象思想,已經成爲軟件工程中最重要的精髓之一。

查爾斯·薩克爾 Charles Thacker

貢獻領域:幫助設計、製造第一款現代 PC

查爾斯·薩克爾被稱爲“現代 PC之父”,主持或者參與了 Alto、以太網、激光打印機等的設計與開發。其中,Alto 是今天現代個人電腦的鼻祖,配有鼠標、圖形化用戶界面,支持局域網聯網。

萊斯利·瓦倫特 Leslie Valiant

貢獻領域:對衆多計算理論所做的變革性的貢獻

萊斯利·瓦倫特在機器學習、計算複雜度理論、並行和分散計算等領域都有突出貢獻,推動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1984 年提出的概率近似正確模型,攻破了機器學習中的一個基礎問題,即「系統如何處理錯誤」。

猶大·伯爾 Judea Pearl

貢獻領域:人工智能

猶大·伯爾提出-概率推理與因果關係推理的演算模式,是人工智能領域基礎性的貢獻。豐富了 AI 的範式,爲 AI 後續發展奠定了一種方向性的基礎。

莎菲·戈德瓦塞爾 Shafi Goldwasser

希爾維奧·米卡利 Silvio Micali

貢獻領域:由於在密碼學和複雜理論領域做出創舉性工作

莎菲·戈德瓦塞爾和希爾維奧·米卡利共同開創了可證明安全性領域的先河,奠定了現代密碼學理論的數學基礎。通過形式化加密安全是可計算的而不是絕對的概念,他們創造出了將密碼學從藝術變爲一門科學的數據架構。

萊斯利·蘭伯特 Leslie Lamport

貢獻領域:在提升計算機系統的可靠性及穩定性領域的傑出貢獻

萊斯利·蘭伯特的分佈式計算理論奠定了這門學科的基礎,他在 1978 年發表的論文《分佈式系統內的時間、時鐘事件順序》成爲計算機科學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文獻,並且他爲“併發系統的規範與驗證”研究貢獻了核心原理。

克爾·斯通布雷克 Michael Stonebraker

貢獻領域:對現代數據庫系統底層的概念與實踐所做出的基礎性貢獻

邁克爾·斯通布雷克,因在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和數據倉庫(DWH)的創建、開發和改進方面的基礎工作而聞名於世。

惠特菲爾德·迪菲 Whitfield Diffie

馬丁·赫爾曼 Martin Hellman

貢獻領域:非對稱加密的創始人

迪菲與赫爾曼發表了論文《密碼學新動向》,在其中闡述了關於公開密鑰加密算法的新構想,即在一個完全開放的信道內,人們無需事先約定,便可進行安全的信息傳輸。

發明了迪菲-赫爾曼密鑰交換協議,它可以讓雙方在完全沒有對方任何預先信息的條件下通過不安全信道創建起一個密鑰,這個密鑰可以在後續的通訊中作爲對稱密鑰來加密通訊內容。該協議保護着我們每天的互聯網通信和數萬億的金融交易。

蒂姆·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

貢獻領域:萬維網

蒂姆·伯納斯·李 在 1989 年發明了萬維網,1991 年,他做出第一個圖形界面網頁瀏覽器,1994 年,他確定了超鏈接的標準,至此網頁和信息之間的切換纔像“隨意門”一樣快速直接,沒有界限。

約翰·軒尼詩 John Hennessy

大衛·帕特森 David Patterson

貢獻領域:讓微處理器這一概念流行起來

約翰·軒尼詩和大衛·帕特森開發了RISC微處理器,併合著了《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一書,將 RISC 理念散播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這本書依然是編程人員、計算機工程師和處理器設計師必讀的一本書。

他們的研究對很多芯片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 Arm 到 Alpha 再到 PowerPC,這些芯片被廣泛運用在如今的智能手機、物聯網、平板電腦、服務器等設備中

約舒亞·本希奧 Yoshua Bengio

傑弗裏·欣頓 Geoffrey Hinton

揚·萊坎  Yann LeCun

貢獻領域: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方面的貢獻

“深度學習三巨頭”開發了深度學習領域的概念基礎,並通過實驗驗證了令人驚訝的現象,近年來,深度學習方法促進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人技術等應用領域取得極大突破。

帕特里克· 漢拉汗 Patrick M. Hanrahan

艾德文·卡特姆 Edwin E. Catmull

貢獻領域:3D計算機圖形學

他們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元老級人物,在皮克斯期間創作的動畫及相關技術,對未來的電影和遊戲 CG 特效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自 1966 年以來,圖靈獎共 72 位得主,分佈在幾十個小領域,從按國籍分,美國學者最多,歐洲學者偶見之,而華人學者僅有姚期智博士一人。

隨着我國政府、高校、互聯網公司在計算機技術上的不斷投入,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人才獲得圖靈獎,成爲站在計算機科學界的頂端的偉大人物。

正是有圖靈這樣的天才的出現,才能這一扇計算機科學的大門。

左 | 艾倫·麥席森·圖靈

右 | 馮·諾依曼

文末活動:

留言說說,你覺得哪位圖靈獎獲得者的貢獻更偉大?

留言「點贊」 Top3 的讀者,將獲得《圖靈的祕密》紙質書一本。(點贊統計時間 6月25日 0:00)

書籍推薦

Charles Petzold | 著

楊衛東,朱皓 等 | 譯

頂級技術作家 Charles Petzold 耗時多年編寫

瞭解圖靈生平及論文最優秀的作品,沒有之一

Donald E. Knuth | 著

李伯民,範明,蔣愛軍 | 譯

巫斌,範明 | 譯

賈洪峯 | 譯 

李伯民,賈洪峯 | 譯 

圖靈獎得主高德納創作的計算機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經典鉅著,被《美國科學家》雜誌列爲20世紀最重要的12本物理科學類專著之一,與愛因斯坦《相對論》、狄拉克《量子力學》、理查·費曼《量子電動力學》等經典比肩而立

John L. Hennessy , David A. Patterson | 著

賈洪峯 | 譯

本書由圖靈獎得主約翰·軒尼詩和大衛·帕特森合著,堪稱計算機體系結構的“聖經”,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方向的學生的必讀教材。全書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基礎、指令集系統結構、流水線與指令級並行技術、層次化存儲系統與存儲設備、互連網絡以及多處理器系統等重要內容,講述了使用“量化研究方法”進行計算設計,以及多種可以實現並行的技術。


推薦閱讀

參考資料:

[1]: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9075-553185.html

[2]:https://www.sohu.com/a/65209694_201604

[3]: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E%E7%81%B5%E5%A5%96/324645?fr=aladdin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鎖更多IT技能

把時間交給閱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