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不如一代?別輕易給年輕人貼標籤

眼瞅着疫情逐漸好轉,憋了很久的飯局也逐漸多了起來,憋得我都快忘了地溝油是什麼味兒了。不過隨着北京這幾天的突發情況,又要繼續嚴防死守了。

上週和一個老哥們兒一起喫火鍋,這位哥們兒是一家創業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喫飯閒聊過程中他提了這麼一句,“現在的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想想當初咱們年輕的時候……”。

類似觀點我不是第一次聽別人說了,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嗎?

隨便說說我的感覺,就從之前我接觸的年輕同事離職說起吧。

1. 從 965 去 996 修福報

我司上班時間基本是 965,可以說是目前 IT 互聯網行業的一股清流。我們團隊裏很多年輕同事跳槽去了 BATMD 等大廠,大廠一般是 995、996。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說過,跳槽去大廠表面看起來工資漲了不少,但實際上時薪可能降低了,爲什麼?可能有人沒看過,再囉嗦一下。

假設每天午休 1 小時,965 一週工作 40 小時,大廠一週工作大約 60 小時(995 工作 55 小時,996 工作 66 小時,抖音的大小周是 60 小時)。工作時長增加了 50%,如果工資漲幅低於 50%,是不是時薪就降低了?

再加上我經歷過 996 的工作,所以,之前有同事提離職申請的時候,我一般會和他們談一次心,會問他們是否做好了累到沒有業餘時間的準備,也會和他們算算上面時薪那筆賬,提醒他們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別盲目把時間賣給公司。

大部分人的反應是這樣的:

  • 我還真沒想過時薪的事情……好吧,雖然時薪低了,但是不把時間賣給公司,我自己很可能也是把時間浪費給了抖音、王者榮耀。

  • 看在漲薪的份上,大廠累也忍了,沒辦法現在房租越來越貴,工資都攢不下了。而且,再過幾年歲數大了,大廠也不要了。

  • 去大廠之後能認識更多優秀的人,能做做大項目,自己能變得更強,這些將來從大廠出來之後都用得上。

我誤以爲年輕人閱歷淺,不知道大廠的壓榨,誤以爲他們只看到了工資,其實大部分人很清楚去了大廠會失去什麼、會得到什麼,非常清醒。

而且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生活不易,多拿點工資也很眼前最實際的。

2. 從北京回成都老家

再說一個年輕同事離職的事,去年一個工作 4 年的開發人員提離職,想回老家成都。

這名年輕開發非常優秀,優秀到什麼程度呢?每個月的團隊評優,幾乎都會評上他,屬於團隊前 10% 裏面的。

所以,這位兄弟提離職的時候,我是百般挽留,最終也沒留住。他是這麼考慮:

  • 北京房價太貴了,和房價比起來工資實在太低了。除了高房價,房租也是年年漲。

  • 眼瞅着快到結婚年紀了,和女朋友算了一下,雙方家境一般,兩人不喫不喝攢好久才能湊齊首付款,還只能買非常偏遠或者非常小的房子。

  • 就算房價不再漲,搞定了首付款,後面還會面臨還貸款的壓力,將來孩子落戶、上學的困難,想想就頭大。

  • 成都現在 IT 行業還可以,很多大廠已經在成都設點了,找工作應該不愁。而且在北京幾年攢了點錢,可以在成都交套房子首付。

是啊,如果家裏有礦,誰不想留在大城市,誰不知道大城市工作機會多、收入高,誰不知道大城市醫療、教育各方面資源集中。

現在房價確實太高了,想想我自己,也就是運氣好,上班早,趁着房價還沒這麼變態的時候上了車。

所以,當你看到年輕人回老家發展的時候,不用輕易給他們貼上“逃離一線城市”的標籤了。“逃”是貶義詞,不好聽,實際上可能是迫於無奈。

而且成都、西安等城市互聯網環境越來越好,回到二三線城市的背後,可能是年輕人選擇了另外一種奮鬥的方式。

3. 年輕的號主

我現在業餘時間在寫公衆號,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幾個非常聊得來的號主。

剛認識他們的時候,從他們公衆號文章看起來,我以爲都是工作經驗豐富的老程序員了。後來一問才知道,大部分都是工作三年以內,有的甚至還是實習生。

但是無論是他們更新文章的質量、速度,還是他們的粉絲數量、漲粉速度來說,都比我厲害多了。

我都不敢想象,一個實習生做的程序員類公衆號,居然能有十萬讀者。搞得我一度有點懷疑人生。怎麼這麼優秀,還能不能一起愉快的寫作了?

再說一個事,我今年花了 965 塊錢,加入生財有術的知識星球,然後翻看了三四年積累的幾百個賺錢案例。別多想,沒有擦邊踩線的,都是正經的賺錢方式。

在感嘆牛人真多的同時,我發現很多人賺錢都是從年輕時候的“折騰”開始的。例如,有人挖掘畢業季的商機,還沒走出校園裏賺到了人生第一筆錢;有人覺得事業單位工作太清閒,工作之餘搞電商,又趕上了紅利期,電商收入超過上班工資好幾倍。

所以,論職場,可能中年人還有經驗、職位上的優勢。但是現在職場之外的機會一點都不少:公衆號、抖音、B 站、社羣等等,在這些領域,中年人可能真不一定是年輕人的對手。年輕人好奇心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年輕人精力旺盛,沒太多顧慮,擼袖子就幹。

這裏也提醒一下年輕人,斜槓青年、副業收入雖然很誘人,但是搞副業別佔用主業時間,特別是如果你的主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別丟了西瓜撿芝麻。

另外,注意心態,別幻想快速成功,更多是需要持續努力。就像我們幾個號主一樣,一邊抱怨着寫作、漲粉太難了,一邊堅持用業餘時間累的和孫子一樣埋頭苦幹。

4. 爲年輕人創造點機會

在公司裏面,越往上的崗位越少,而且靠上面的坑,往往是被先來公司的人佔着。

如果公司沒有出現一波擴張,上面的坑的數量也不會大幅增加。

所以,坑的數量稀缺,再加上老人佔着坑不走,下面的年輕人往往會覺得晉升更多是論資排輩,對努力工作的結果心裏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我們這些在職場已經成功卡位的中年人,在說年輕人“不思進取”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給年輕人提供“思進取”的條件:

  • 團隊是不是已經老氣橫秋了?

  • 團隊的坑是不是已經固化了?

  • 是不是有老人佔坑不幹活的現象?

  • 團隊是不是論資排輩?

這也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作爲管理者自己的心態不能先老了,應該經常主動拋出一些事情,讓年輕人去折騰,爲他們創造一些能夠證明自己的機會。

我承認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優秀的人都是少數,但是不能因爲人少就忽略了他們。

不怕團隊裏沒有優秀的人,沒有可以招人。最怕優秀的人進來之後,看不到機會,看不到希望,在團隊裏慢慢變成平庸的人。

最後

誰都年輕過,誰都有過不成熟,誰都被說過“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我剛參加工作那幾年,也經常聽老同事們說我們“現在的年輕人……”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自己的視角,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作爲中年人,對年輕人可以指點,但是別指指點點。多去接近年輕人的世界,同時還能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年輕。

這篇文章完全是深夜的有感而發,想到哪寫到哪,就寫這麼多吧。

     精 彩 文 章 

END
最後說個題外話,相信大家都知道視頻號了,越來越多的小夥伴都開通了視頻號。小詹也開通了一個視頻號,會分享互聯網那些事、讀書心得與副業經驗,歡迎掃碼關注,和小詹一起向上生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