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只有思考清晰,才能表達有力

寫在前面:我是「雲祁」,一枚熱愛技術、會寫詩的大數據開發猿。暱稱來源於王安石詩中一句 [ 雲之祁祁,或雨於淵 ] ,甚是喜歡。


寫博客一方面是對自己學習的一點點總結及記錄,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對大數據感興趣的朋友。如果你也對 數據中臺、數據建模、數據分析以及Flink/Spark/Hadoop/數倉開發 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動態 https://blog.csdn.net/BeiisBei ,讓我們一起挖掘數據的價值~


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生命不是要超越別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ง •_•)ง

一、前言

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但老大在團隊內部技術交流會議上的力薦,促使了我翻開這本書並耐着性子讀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不知道搞技術的同學平時有沒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表達” 比 “做” 實在是難太多了。有時候明明做得挺好的一件事情,可能自己表達出來卻不是那麼回事情。

如何整理自己的思維邏輯,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如何能讓對方看懂、聽明白、記住我們想表達的;如何讓對方順着我們的思路一起思考。這是值得我們深究的一門學問。

那在這方面該如何提升呢?

最爲經典、實用的方法,當屬芭芭拉·明託在《金字塔原理》一書中提到的結構化思維了。

二、金字塔結構邏輯概要

簡單概括本書,主要爲四部分內容:

  1. 表達的邏輯:講述了使用金字塔結構的原因和具體構建方法,並詳細敘述了序言的寫作方法
  2. 思考的邏輯:使用金字塔時,組織思想的邏輯順序和如何概括各組思想
  3. 解決問題的邏輯:界定問題-結構化分析-用金字塔解決問題
  4. 演示的邏輯:在PPT演示和文字中使用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結構非常簡單,顧名思義,整體結構如下圖。整一個結構是一個大金字塔,任何一個節點都是可以獨立存在,成爲一個小金字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搭金字塔結構的具體做法簡單來說就是:自上而下表達,自下而上思考,縱向總結概括,橫向歸類分組,序言講故事,標題提煉思想精華。

對於讀者來說,最容易理解的順序是先了解最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後再瞭解次要的、爲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同時,對自己而言,弄清楚自己思想,也是需要這種結構,這種結構能夠使自己的思想考慮周全、抽象化,自己的思維層次上升臺階。

三、表達 + 思考的邏輯

這部分主要圍繞金字塔結構的構建來論述,當我們看到金字塔很容易想到以下結構,縱向上每一層的上一層是這一層的結論,最上層就是我們最初始的主題;橫向上每組思想處於同一邏輯範疇,比如同屬某個事件的原因。

3.1 兩大核心:橫向&縱向思考

先介紹下金字塔結構中的思想兩大核心方向:橫向和縱向

  • 橫向: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於統一邏輯範疇,必須按照邏輯順序組織。
    常見的邏輯順序:演繹順序、時間(因果)順序、結構(空間)順序,程度(重要性)順序。
  • 縱向:縱向上顯示來思想的不同抽象層次,向上爲結論,向下做具體闡述。

如何將自己的思想轉化成金字塔結構,如何將自己想表達的內容轉化成金字塔結構,機械化地填塞非常容易,但做到遊刃有餘、自然而然,那也是相當考驗一個人的思考能力,尤其是抽象概括能力。

在開始動手寫之前,先將自己的思路放入金字塔結構中,看是否符合金字塔的規則,如果不符合,需要調整思路,多次進行調整,便於寫出結構清晰的文章或者 PPT等。

3.2 兩種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構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顧名思義從最上層開始。先給出上層的結論,然後再具體闡述理由,由於人的記憶容量有限,每組思想盡量不要超過5個。而最上層的結論也就是我們要回答讀者最初疑問的答案,這個答案是由之前的序言引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序言包括:背景-衝突-疑問,即我們要先用講故事式的序言說明問題起源的背景,在這背景中發生了某一事件——衝突,繼而使讀者產生了疑問,然後我們給出答案,接着通過層層論證爲這個答案提供支持(或者說不斷的疑問/回答式對話)。

自下而上法:即從底層開始,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找出各要點邏輯關係,然後歸類概括得出上一層次的結論,再通過倒推寫出序言。正如中學時做語文閱讀題時,有時要求我們給文章加題目,就需要我們找出每段的主題,最終歸納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對於我們非常熟知,非常擅長的領域,通常會直接採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比如,我是 大數據開發老司機,對於大數據技術架構的規劃,我是非常擅長且思路清晰,我會很快就畫出我的整體框架,首先可以劃分幾個領域:邏輯 / 物理架構、網絡、高可用、安全等,然後每個領域再進行細分,比如,邏輯架構領域可以分爲:數據源層、數據處理層、數據應用層等等。

但如果是我們不太擅長的領域,無法直接構建金字塔結構的頂部。可以採用自下而上思考,通常分這幾步:

  • 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思想要點(頭腦風暴)
  • 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
  • 得出結論

然後,再將這個過程逆轉過來,自上而下地表達。

3.3 SCQA架構——結構化表達工具

以上是整體金字塔結構的搭建,那在一個小金字塔結構裏面,如何闡述一個觀點,常有效的方法有 SCQA 方法:背景(Situation)、衝突(Complication)、疑問(Question)、答案(Answer)。比如我在邏輯架構領域設計了數據處理層,如何來闡述這個點,就可以用這個方法,背景是什麼,遇到到困難是什麼,我採取了哪些措施,達到了什麼效果。SCQA 可以不用每項都用,但基本都是這幾項。

運用SCQA架構時,各部分的順序可以有所變化,但必須包含“背景”、“衝突”和“答案”。你可以採用“背景-衝突-疑問-答案”的基本結構, 也可以採用標準式的“背景-衝突-答案”結構順序,或者開門見山式的“答案-背景-衝突”順序,或者突出憂慮式的“衝突-背景-答案”順序,以及突出信心式的“疑問-背景-衝突-答案”順序。

3.4 MECE法則——歸類分組的技巧

對於金字塔每一層的支持論據,有個極高的要求:MECE,即彼此相互獨立不重疊,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窮盡不遺漏。不遺漏才能不誤事,不重疊才能不做無用功。

MECE法則也叫MECE分析法(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爲“相互獨立,完全窮盡”。採用MECE法則,一方面使同一組中的思想不存在重合,保證了不會做無用功,提高思考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同一組中的思想不遺漏,保證了思維的嚴謹性,提高思考的質量。

3.5 一些通病

如上的金字塔結構介紹下來,稍加練習,上手非常容易。通常的情況下,明確一個主題思想,快速搭建好文章總體框架結構總不是太難的事情。但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一些通病。一些主題思想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思想缺乏內在的邏輯關係。比如,該組織存在兩個問題;我們建議進行五項改革等等。

我們要儘可能得避免此類缺乏思想的句子,主要有三大原因:

  • 思想結論不明確
    存在兩個問題,嚴重?不嚴重?什麼級別的?會造成什麼傷害?等等
  • 一個簡單的複數名詞,無法表達這些內容的邏輯關係
    存在的兩個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容易遺漏同一級的內容,思考不完整
    還有沒有第三、第四個問題呢?

這種句子會掩蓋思考不完整的事實,是你錯失一個進行邏輯性和創造性思考的絕好機會。有幾個方法可以儘量避免此類問題:

  • 總結句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目標
  • 羅列的思想中,是否可以往上抽取、概括思想。這些羅列的思想是否是相同層次的
  • 判斷該層級的思想是否已經完全窮盡

回到我們的實際工作過程中,還是舉技術優化的例子,我經常會發現,一些同學會有類似的“缺乏思考”的計劃,比如,我這個 Q 要做 1,2,3,4,5 條優化點,完全沒有拔高一層在思考問題,只是停留在當前具體做事的角度,這樣整體的思考就非常的侷限和單一,沒有往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這也是我們通常說的從點到線,到面的過程。

概括分組思想能力的培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斷的打磨鍛鍊的。對一組思想進行嚴謹的提煉、概括、總結,必然能夠推動思維的發展。

舉個例子,在上一家公司的時候,每年的這個時候,是晉升季。整個準備、答辯過程通常需要 1 個月的週期,這個過程,大家都覺得像是被扒了一層皮。光是 PPT 的修改,來回起碼7、8次,且都是大改。這個過程在幹嘛?在提煉自己的思想,概括抽象內容,既能如實敘述自己的成績,又能讓評委快速領悟你的要點和亮點。

四、解決問題的邏輯

書中的第三部分是我們經常要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因爲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立足社會必備的能力。那麼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呢?

整個流程爲:

  • 界定問題
  • 結構化分析
  • 組金字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回答問題1和問題2是爲了界定問題,問題3則是尋找產生問題的原因,問題4和5是尋找解決問題(或抓住機遇)的最佳方案。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介紹分析結果的時候,問題1和問題2的答案就是文章的序言,問題3-5的答案就是金字塔結構中的思想、觀點、論點、看法。

五、寫在最後

最後,我們需要明白邏輯思維是需要訓練和培養的。因爲邏輯思考需要我們有意識的努力,可能會勞心費力,經過一個不愉快的過程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從進化角度來看,人類總是趨利避害的,我們本能的喜歡輕鬆簡單無需意志努力的方式。

我自己的總結就是要不斷地問: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不斷地問: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一步步的往前追,追究到問題產生的根源;一步步地往後推,推到能夠做出具體的、明確的行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