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其實是5G最弱的武器,系統BB一下5G的殺傷力指數

       今天給大家聊聊5G,關於5G的話題最近兩年非常的火爆,想必大家的耳朵都聽出繭子了。其實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5G速率多麼的高,其實5G牛逼之處不僅僅是快,還有很多比快更重要的東西,作爲一名資深通信汪,今天從不同維度系統給大家科普一下5G到底多NB。

     5G(generation)就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他是相對於1/2/3/4G來說,1G模擬通信時代,2G GSM通信時代,也是數字通信時代的開始,之後的都屬於數字通信,3G 速率相對2G有較大提升,也是智能終端時代的開始,4G LTE通信時代,也是通信發展最快的時代,然後就是今天咱們要聊的5G了,基本每個通信時代持續10年。

        通信技術是一代代進行演進和發展的,這是技術和需求之間平衡的結果,不過還需要有組織有計劃的推動,這個非常是重要的,否則形不成統一的標準,如果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非常不利於技術的發展,通信像其他行業一樣也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鏈,很多公司只是其中的一環,你想想一下比如你生產一個螺絲帽,我生產一個螺絲釘,然鵝用的時候咱倆對不上,這玩意是不是會讓人瘋掉。通信行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組織,一個是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國際電聯,主要負責全球無線頻譜管理,協調各國工作,達到共同目的,這些工作可分爲電信標準化、無線電通信規範和電信發展。ITU 1865年5月17日,法、德、俄、意、奧等20個歐洲國家的代表在巴黎簽訂了《國際電報公約》,國際電報聯(InternationalTelegraphUnion,ITU)宣告成立。當時的無線通信也就只有無線電報業務,所以當時叫國際電報聯盟,後來改成了國際電信聯盟,每年5/17日成爲國際電信日,一般一些通信相關的重大決定喜歡在5/17日頒佈(重點來了,股民小夥伴注意了哈,如果你關心通信題材股的話)。1947年10月15日國際電信聯盟成爲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其總部由瑞士伯爾尼遷至到日內瓦(國際組織爲什麼都那麼親賴日內瓦呢,下次咱們可以專門聊一下)。ITU比較牛,雖然屬於聯合國,但在法律上不是聯合國附屬機構,它的決議和活動不需聯合國批准,但每年要向聯合國提交工作報告。第二個組織就是大名鼎鼎的3GPP,是通信標準的制定組織。一些通信相關的著名公司都是3GPP的成員,華爲、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對於通信行業來說,ITU相當於是決策者,3GPP是幹活的,差不多可以這麼理解。

 

        其實5G的法定名(大名)其實並不叫5G,5G是他小名的簡稱(就像各位小夥伴都有一個大名一個乳名一樣),5G的法定名字叫IMT-2020,就是國際電聯ITU在2015年同意制定並推進5G研究的一個決議,將5G的法定名定爲IMT-2020,4G的法定名是IMT-advance。現在大家通常聽到的5G各種牛逼的功能,其實都來源於IMT-2020遠景,什麼是願景,就是需求理論,大部分是還沒有實際應用的東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對比IMT-advance 4G,來聊一下IMT-2020 5G的理論遠景,來看看5G的殺傷力指數。

       

         IMT-2020願景分8個維度,3大應用場景。首當其衝的就是速率維度,5G的峯值速率要求20G,4G是1Gbps,相當於4G的20倍,用戶隨時隨地最低體驗速率100M以上,4G是10Mbps,是4G的10倍。高速率維度對應的就是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移動帶寬的應用場景。然後就是時延維度,5G無線時延要求降低到1ms以內,4G是10ms,當然這是理想值,典型(通常)端到端時延爲5-10ms,4G是的50-100毫米,知道你眨個眼需要多長時間嗎,統計大概是200ms左右,是不是很快。低時延維度對應的是URLLC(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時延、高可靠的應用場景。再就是大鏈接維度,5G要求km2(平方公里)能夠接入1M(1000000)的設備量,就是你方圓1公里內能接入1百萬臺設備,要求實現萬物互聯,大鏈接維度對應就是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大規模機器通信,物聯網應用場景。然後還有就是對移動速度的支持要求,要求最大能支持500km/h速度移動,就是物體以每小時500公里速度移動時,能夠給他提高穩定的網絡支持,4G是350km/h,高鐵的速度。還有三個維度(頻譜效率,網絡能效,區域能力)都是概念性的要求,暫時沒有實際對應應用場景。

        下面主要看一下上面提到的三大應用場景,eMBB,URLLC,mMTC。

        eMBB就是大帶寬應用,峯值20Gbps,殺傷力指數⭐⭐⭐,基本我們現在能想到的應用都能滿足吧,小夥伴說了我要看高清視頻,高清才1080p,4G就可以了。8K也不在話下,8K是個分辨率的概念,分辨率 7,680 × 4,320 像素 (16:9) (約每幀3300萬像素圖像),每秒120幀,可以理解爲一個視頻每個畫面有3300萬像素,每秒放映120個畫面,要求網絡傳輸帶寬35-45Mbps。還有就是咱們一直說的VR/AR應用,到時候大家都可以在家帶個VR眼睛逛天貓,京東,和逛商場沒什麼兩樣,隨時隨地逛商場,這個可是敗家的節奏呀。全息投影應用,什麼是全息投影呢,比如你想你媽了,直接全息到你家裏,和真人過來了一樣,比如身在天南海北的同學,可以瞬間一起做到一個教室裏上課。讓遠程近視接近現實。然後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在5G速度面前也是不在話下。

        URLLC就更厲害了,URLLC 特點是高可靠、低時延、極高的可用性,殺傷力指數⭐⭐⭐⭐。它包括以下各類場景及應用:工業應用和控制、交通安全和控制、遠程製造、遠程培訓、遠程手術等。URLLC 在無人駕駛業務方面擁有很大潛力。此外,這對於安防行業也十分重要低時延高可靠對於自動駕駛非常重要,不然要撞車了,避讓信號才接收到,那不要出人命的。無人駕駛你趕緊想想以後坐上你的私家車你自己幹啥呢,又不用你開,車是不是變成了一個移動的small house。人工智能,你看看現在媒體上的機器人,卡頓的像個殭屍,尤其是語言,沒見過你看看機械舞就知道了。5G時代控制信號實時接收甚至比人體的控制神經信號還要快,想想你咋個眼還要200ms呢,5G是要1ms,這樣我們人類的行動會不會在機器人看來像是慢動作回放。

        三大場景裏,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of Communication)大規模機器通信,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萬物互聯,我覺得mMTC最厲害,殺傷力指數⭐⭐⭐⭐⭐。你想想一下所有的東西都能聯網控制,再加上人工智能,如果夜晚你在家睡覺時發熱了,你的穿戴設施(手錶、被子或者什麼)立馬發現了體溫不正常,然後將你的各種表徵直接上傳醫院,醫生根據各種表徵診斷,然後對症開了藥,通知你的汽車直接去取回來,汽車通知你的機器人家僕拿回來衝好端到你面前,主人你該吃藥了,什麼我生病了嗎?不過這個有時也挺危險的,這讓我想起劉慈欣3體的一個場景,黑客攻破了智能網絡中樞,下發了刺殺某個人的信號,不管你走到那都不安全了,喫飯可能被勺子下了毒,走路可能被垃圾桶攔了路,看電視可能爆屏,睡覺都有可能被被子悶死,這可咋整,開個玩笑,不過還是有細思極恐的感覺。另外大連接、低時延高可靠、再加上低功耗(要求有10年待機能力),主要面向物聯網業務,作爲 5G 新拓展出的場景,重點解決傳統移動通信無法很好支持地物聯網及垂直行業應用。低功耗大連接場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能農業、森林防火等以傳感和數據採集爲目標的應用場景。可以在森林裏放上成千上萬的傳感器,不但能防火還能防“光頭強”,是不是很妙。

       BB了這麼多,其實5G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3GPP第二階段標準制定今年3月份才凍結(完成),現在5G網絡剛剛開始建設,各種高級網絡功能還需要進一步測試、驗證、優化,而且就算5G網絡具備滿足各種應用的要求,也僅僅是管道支持了,我們知道網絡是管道,最終的還要看應用,有了應用才能發揮管道的作用,5G說我理想情況下能支持20Gbps峯值速率,但現實卻很骨感,目前最牛逼的手機硬件的寫入速度也就100M/s左右吧,所以5G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G生態系統應用更是如此。正如工信部部長苗煒所說:“尊重市場規律,推動5G應用漸進式發展。5G應用涉及很多新興領域,更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在培育過程中採取‘沿途下蛋’的策略,使5G應用不斷落地。”

       好了這次就聊到這,希望能在科普中帶上科幻,放飛我們的想象力。記錄、分享、BB帶給我快樂和價值,謝謝各位小夥伴的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