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滅絕了的萊州灣紋蛤

 萊州灣有一種特產,學名紋蛤,當地人稱大花蛤蜊,長成後有拳頭大,殼上長滿各種各樣的花紋,很漂亮.生長在退潮後1__2米深海底沙層中,僅方圓幾海里中生長.

 趕海人是用"拱鏡子"和"踩高蹺"的辦法撈取.所謂鏡子是用木板做四方一市尺見方,下面鑲玻璃,上面空着,便於"拱".海中浪拍沙,水 混濁,看不到 

一至兩米深的水底,但,只要把鑲玻璃的一面放在水面,頭拱進上面,那就清清楚楚看清楚看清水底,大蝦,一彎腰,就"彈"了出去,頭頂的槍也刺來出去,梭蟹在水中橫行着,飄飄然,象舞蹈,見人來,橫切,溜了,最好笑的是舌頭魚,當地叫"塌泥魚",身體快速拍打泥沙,把水攪混,它潛伏水底,等泥沙落下,蓋住,藉以逃生,其實,它的體型象落下的象腳印,凸顯在那裏,一叉就能叉上來.紋蛤在沙面只留下兩個氣空,踏到它的周圍泥沙,因受震動,會擠出一股象牛奶一樣的東西,挖出,用叉挑上來(叉是五刺圍半圓排列).踩高翹增加身高,到更深水裏,會撈到更大更多,但風險也大,高翹浮力大,人體浮力小,一旦在水中倒下,就是個"底朝天",自己很難掙扎着再站起來,頭下腳上在水中,後果可想,一般都帶快刀,割斷綁腿,就可遊了出來逃生,結伴是最好的,雖然收穫少點,可互相幫助,安全.一潮下來(兩小時左右),弄好了,能挖7.8十個,3.40個很好弄.

上世紀7.80年代,青島外貿在這裏圈地搞了個養殖場,也收購趕海者的,因與民掙海灘,強龍不壓地頭蛇,聽說,改革初期被哄搶了,以後就是過度撲撈,再後來就是污染,現在滅絕了.

 紋蛤的喫法是千萬不能煮,肉在加熱的過程中收縮,象橡皮了,咬不動,撕不爛了,只能生開,菜刀對準兩殼處.連切帶劈,劈開後把湯倒在碗中,挖出肉,把那塊肌肉用刀拍酥,切碎,收在另一碗中,打上雞蛋,攪勻,蔥姜爆鍋,炒成塊,然後,把湯摻水(一定要摻水,否則太鮮,發惡)倒入鍋中.開鍋後,盛出,佐酒,下飯皆可,喫一口,用當地人話說:那鮮味直達腚眼.

【轉載】滅絕了的萊州灣紋蛤 - hhrz - hhrz的博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