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率、帶寬、延遲、時延帶寬積、丟包率、吞吐量

1. 速率

速率(數據率,數據傳輸速率,比特率)

  • 單位時間(秒)傳輸信息(比特)量
  • 單位:b/s(bps)、kb/s、Mb/s、Gb/s
  • k=103、M=106、G=109

速率往往是指額定速率或標稱速率。

2. 帶寬

“帶寬”原本指信號具有的頻帶寬度,即最高頻率與最低頻率之差,單位是赫茲(Hz)。
網絡的“帶寬”通常是數字信道所能傳送的“最高數據率”,單位:b/s(bps)。
常用的帶寬單位:
kb/s(103 b/s)、Mb/s(106 b/s)、Gb/s(109 b/s)、Tb/s(1012 b/s)

3. 延遲/時延(delay或latency)

分組在路由器緩存中排隊

  • 分組到達速率超出輸出鏈路容量時,發生丟包
  • 分組排隊,等待輸出速率可用時,發生時延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 四種分組延遲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dnodal = dproc + dqueue + dtrans + dprop

dproc:節點處理延遲(nodal processing delay)

  • 差錯檢測
  • 確定輸出鏈路
  • 通常<msec

dqueue:排隊延遲(queuing delay)

  • 等待輸出鏈路可用
  • 取決於路由器擁塞程度

dtrans:傳輸延遲(transmission delay)

  • L:分組長度(bits)
  • R:鏈路帶寬(bps)
  • dtrans = L/R

dprop:傳播延遲(propagation delay)

  • d:物理鏈路長度
  • s:信號傳播速度(~2×108 m/sec)
  • dprop = d/s

排隊延遲:

R:鏈路帶寬(bps)
L:分組長度(bits)
a:平均分組到達速率

流量強度(traffic intensity) = La/R

  • La/R ~ 1:平均排隊時延很小
  • La/R -> 1:平均排隊時延很大
  • La/R > 1:超出服務能力,平均排隊時延無限大

5. 時延帶寬積

時延帶寬積(bits) = 傳播時延 × 帶寬 = dprop × R
時延帶寬積又稱爲以比特爲單位的鏈路長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 丟包率

丟包率 = 丟包數/已發分組總數

7. 吞吐量/率(Throughput)

吞吐量:表示在發送端與接收端之間傳送數據速率(b/s)

  • 即時吞吐量:給定時刻的速率
  • 平均吞吐量:一段時間的平均速率

瓶頸鍊路(bottleneck link):端到端路徑上,限制端到端吞吐量的鏈路。

參考文獻:
哈爾濱工業大學網課“計算機網絡之網盡其用”李全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