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centos7)下詳細安裝Redis數據庫

Linux (centos7)下詳細安裝Redis數據庫

1.先簡單瞭解一下redis

redis(REmote DIctionary Server)是一個由Salvatore Sanfilippo寫key-value存儲系統,它由C語言編寫、遵守BSD協議、支持網絡、可基於內存亦可持久化的日誌型、Key-Value類型的數據庫,並提供多種語言的API。和Memcached類似,它支持存儲的value類型相對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鏈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類型)。這些數據類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並集和差集及更豐富的操作,而且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礎上,redis支持各種不同方式的排序。與memcached一樣,爲了保證效率,數據都是緩存在內存中。區別的是redis會週期性的把更新的數據寫入磁盤或者把修改操作寫入追加的記錄文件,並且在此基礎上實現了master-slave(主從)同步,redis在3.0版本推出集羣模式。

2.特點、優勢

  • k、v鍵值存儲以及數據結構存儲(如列表、字典) 所有數據(包括數據的存儲)操作均在內存中完成

  • 單線程服務(這意味着會有較多的阻塞情況),採用epoll模型進行請求響應,對比nginx

  • 支持主從複製模式,更提供高可用主從複製模式(哨兵) 去中心化分佈式集羣

  • 豐富的編程接口支持,如Python、Golang、Java、php、Ruby、Lua、Node.js

  • 功能豐富,除了支持多種數據結構之外,還支持事務、發佈/訂閱、消息隊列等功能 支持數據持久化(AOF、RDB)

3.開始安裝

(1)首先打開下面的網址,下載linux版本的redis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6.tar.gz

TODO:值得注意的是,下載的版本爲4點幾的版本,最新版本可能會與centos有不兼容問題。

(2)下載完成後,使用xftp連接工具上傳得到opt目錄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使用命令:tar -xvf redis-4.0.6.tar.gz 將redis壓縮包解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再使用命令 對redis文件夾進行重命名。命令:mv redis-4.0.6 redis406

(5)使用yum安裝gcc依賴,對redis源碼進行編譯打包,命令: yum install gcc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提示:過程中出現詢問輸入y,再敲回車鍵即可繼續下載。下載完成後如下圖所示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進入redis目錄, 進行編譯安裝
進入命令:cd redis406
編譯安裝命令:make MALLOC=libc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7)將/usr/local/redis406/src目錄下的文件加到/usr/local/bin目錄
命令:cd src && make install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以上就安裝成功了redis,可進入redis安裝目錄中,使用命令直接運行redis。命令:./redis-server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以後臺進程方式啓動redis(這一步自主選擇設置)

(1)進入redis的安裝目錄,編輯redis.conf文件
命令:vi redis.conf
將daemonize no改爲yes,設置爲後臺進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註釋 # #bind 127.0.0.1,設置非本機也可訪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將遠程保護模式關閉,改爲no(或者是: 在redis客戶端 運行
CONFIG SET protected-mode no CONFIG REWRITE),並保存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進入src,後臺啓動命令:./redis-server /opt/redis406/redis.conf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使用進程查看命令,看是否成功開啓redis,命令:ps -aux|grep redis
如要執行下面5.自啓動設置,可運行命令:kill -9 4499 (看自己的進程號,每個人都不同)關閉redis服務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設置redis開機自啓動(自主選擇設置)

(1)進入etc目錄,新建redis目錄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2)將/opt/redis406/redis.conf 文件複製一份到/etc/redis目錄下,並命名爲6379.conf
命令:cp /opt/redis406/redis.conf /etc/redis/6379.conf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3)將redis的啓動腳本複製一份放到/etc/init.d目錄下
命令:cp /opt/redis406/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d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4)設置redis開機自啓動,先切換到/etc/init.d目錄下, 執行自啓命令
進入命令:cd /etc/init.d
自啓命令:chkconfig redisd o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提示:遇到錯誤: service redisd does not support chkconfig
解決方法:使用vi編輯redisd文件,在第一行下面加入如下兩行註釋,保存退出。

# chkconfig:   2345 90 10
# description:  Redis is a persistent key-value database

意思: redis服務必須在運行級2,3,4,5下被啓動或關閉,啓動的優先級是90,關閉的優先級是10。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再次執行開機自啓命令,成功
命令:chkconfig redisd o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redis啓動命令:service redisd star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TODO:這表示redis服務原來非法的關閉了,但沒有刪除 pid文件,這導致不能啓動
解決方法:進入 var/run的目錄下,刪掉redis_6379.pid文件
進入命令:cd var/run
刪除命令:rm redis_6379.pid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7)再次使用redis啓動命令,即可正常啓動:service redisd star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8)使用命令:chkconfig --list
可查看開機自啓動服務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9)使用客戶端關閉redis,命令: redis-cli SHUTDOWN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6.如果想要搭建redis集羣,可參考我這篇博客,寫的比較詳細。

地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422604/article/details/106924585

7.以上就是redis全部的安裝過程啦,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一些問題,也可在底下留言交流,我們一起進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