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隊 vs 大團隊

點擊上方藍色“程序猿DD”,選擇“設爲星標”

回覆“資源”獲取獨家整理的學習資料!

來源 | cnblogs.com/liulun/p/7159705.html

一個問題

前段時間跟一個創業的朋友聊天,說起他們最近在做的一個項目,這是一個教育行業的管理系統,業務非常複雜,牽涉到的決策人,需要對接的系統也非常多,最後問到他們做了多久完成這個項目,朋友告訴我2個多月,6個人,其中還括一個美工,一個項目經理;剩下的都是開發人員,沒有測試,沒有前端開發;朋友問我,如果這個項目給你們做,你們需要做多久;我想了想說,這個項目如果交給我們做,順利的話,至少要半年。

爲什麼差異這麼大呢?

我們一個一個環節來分析一下,朋友的團隊跟客戶溝通需求的時候,功能性需求只用一個原型草圖,非功能性需求就一個excel表格;如果我們公司做的話,至少要做需求調研報告,需求規格說明書;這個階段的負責人甚至不會畫原型,要到設計階段纔有人能畫原型;

到設計階段,朋友的團隊幾乎沒有什麼技術設計,業務按模塊給開發人員分一下,各人設計好自己的數據庫模型,彙總起來給項目經理看一下,沒問題就進入開發階段了,界面設計花的時間比較久,跟客戶反覆確認了兩三次;如果我們公司做的話,至少要產出原型設計(低保真描述功能的設計稿,高保真描述界面的設計稿),概要設計,詳細設計(技術設計、架構設計、網絡設計)等等,而且幾乎每個設計都要經歷評審環節,組織評審就要協調人員,要等大家都有時間的時候再做評審,這都是損耗;

到開發測試階段,朋友的團隊幾個開發人員從前端到後端,從開發到測試,都是這幾個人做;如果我們公司來做的話,後臺開發人員不做前端(不做複雜的前端頁面,普通的前端工作還是要做的),質量保證要測試人員保證,測試把BUG提交到BUG管理工具,開發再去BUG管理工具查閱屬於自己的BUG,修改完成之後,再關閉BUG,測試再做迴歸測試;這些流程看起來瑣碎,但卻損耗了大量的資源;

驗收上線階段,朋友的團隊所有人都鋪在項目現場,有問題,當場解決;我們公司要收集問題,讓測試工程師驗證問題,再由開發解決,解決之後再驗證,再發布版本給現場的實施工程師,實施工程師再更新上線,給客戶驗證。

這個問題很明顯:規模大的團隊和規模小的團隊工作方式的差異非常大,組織資源的方式也有明顯的區別;我們抽象一下,把這兩種模式稱爲:大軍團模式和小編隊模式,再看這兩種模式的具體區別:

大軍團模式

之前有一種理論,要完成一項超大規模的工程,往往需要成百上千人,有組織有紀律的協作才能完成;

這樣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流程、KPI來約束這些人,

把這些人變成一個龐大機器的零部件,保證結果的達成,避免產生差錯;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大組織的運作模式,

不但在軟件行業普遍存在(華爲、惠普、IBM),

在造橋、修路、航天、汽車等工業領域也十分常見,

這種模式非常“穩”,他能保證目標的穩定達成,並且能使目標達成的過程清晰、可控。

小編隊模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信息技術革命)以來,小編隊的運作模式發展越來越好,我司IPCC產品的核心:開源語音通信軟件FreeSwitch,核心開發者也不過6個人;(說這個開源軟件養活了半個呼叫中心行業的開發者都不足爲過);這種例子在軟件行業不勝枚舉,比如:git源碼管理系統、linux操作系統、JavaScript語言等等。

甚至有些產品是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完成的,這就是英雄;

有很多大規模的公司,比如谷歌、Facebook、國內的百度也在內部推行小編隊的運作模式;

這種模式非常“快”,他能保證目標的快速達成,並且能使目標達成的效率非常高;

大軍團的不足

效率低下

大軍團強調集體的智慧,

個體想推動一項事務向正確的方向推進十分困難,

個體的決策往往會受到質疑或排斥

諸如:流程、規範、計劃、考覈、文檔、評審、調研等詞

都是爲了保證目標的穩定達成所衍生出來的東西,

它們都是團隊快速前進的束縛和絆腳石!

阻礙創新

大軍團鼓勵墨守成規、照章辦事的氛圍,

大軍團強調分工,把員工看作螺絲釘,希望員工各司其職,不是職責範圍內的事務儘量不要碰,因爲你不專業,你可能會出錯,大軍團最害怕出錯;

只有這樣才能使目標達成的過程清晰可控;

然而創新卻需要不拘一格的思想,需要獨立自主的工作空間,需要組織具備容錯性,這和大軍團的工作方式是格格不入的;

資源浪費

爲了使目標的達成過程清晰可控;

大軍團制定了很多流程和制度來約束個體的行爲;

他把每一項事務都拆分成很多環節;

又給每個環節制定了很多關卡;

而且每個環節都要留下數據,使過程有跡可尋;

因爲大軍團要做到每項事務都可以覆盤,產生問題之後要可以追溯問題根源;

這樣確實保證了目標達成過程的清晰可控,但卻浪費了大量的資源;

小編隊的優勢

小編隊也適合做大項目

有很多很龐大複雜的軟件系統,都是以小編隊的方式完成的;

比如操作系統linux,大數據分析系統hadoop,我們這個行業的freeSwitch等;

如果一個項目大到一定的規模,需要不同角色的人蔘與,那麼也應該是有更多的小編隊來做這一塊事情;甚至更極端的做法,就是一個項目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會有很多小編隊或個人參與到項目建設過程中,預留了多人、多團隊協作的支撐工具,比如說nodejs的NPM,go語言和rust語言也有相應的規劃;

小編隊也有很強的執行力

小編隊不會說這個事情需要做個評審;

小編隊不會說這個事情安排的資源不夠,需要協調更多的資源;

小編隊會把這個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不會像大軍團一樣,把這個事情當成大家的事情來對待;

我們來看個圖:

(圖片遺失,暫不補充)

小編隊也有很強的創新力

軟件行業不像建築行業,90%以上的優秀軟件一開始都是個人或者小編隊創造出來的;很少見一個優秀軟件是一個大規模的組織創造出來的。

一個案例

張小龍曾經說過一段話:

好的工具就不應該黏人,應該幫助用戶非常高效率完成任務,而不是說用完了還要拿到手裏玩一會兒、多用一會兒,那不是一個很高效的表現。但是對這樣的一些想法的話,我特別希望它能夠根植到大家意識裏,時刻想一下什麼是我們做的對用戶有價值的事情;

假設你是馬化騰,你會怎麼給張小龍定KPI呢?考覈微信的日活嗎?……

無論你制定什麼KPI,都會導致團隊去圍繞着那個KPI去完成任務;

KPI考覈準則裏有一項原則就是“可度量”,當你提出一項純數據目標的時候,團隊就會圍繞着那個數字去工作。而偏離了做好產品的初心。

一個團隊工作的目的不應該是完成KPI,工作的目的應該是做好產品,完成KPI只不過是做好產品這件事情的副產物,就像一個人好好工作的目的不應該是爲了賺錢,他好好工作的副產物是賺了很多錢;

所以你制定了一系列的kpi考覈制度,只能導致員工工作的動機更不純粹。

最後

一個組織只要發展良好,總是會吸引更多的資源,所以組織規模的擴大是無可避免的,但如果一個組織規模已經超過500人了,那麼你應該把他看作是50~100個小團隊來對待,而不是把他當作一個500人的大團隊來對待;


2017-07-13完成以上內容

2017-07-30增補以下內容

** 康威定律**

任何組織在設計一套系統時,所交付的設計方案,在結構上都與該組織的組織結構(溝通結構)保持一致。——梅爾.康威

這個定律說明,組織的結構對系統的性質和質量有着深刻的影響;

如果構建系統的組織更加松耦合,其構建的系統則更傾向於模塊化,因此耦合度也更低;

如果一個系統足夠重要,要求有更松的耦合,更模塊化的設計,系統也會反過來要求組織具備這樣的特性,這就是反康威定律;

我這篇文章並沒有提到大軍團的優勢,並不代表大軍團沒有優勢,

相反,有很多項目非“大軍團”根本就完不成,比如:衛星裏跑的程序,控制原子彈起爆的程序,導彈的制導程序,都需要大軍團來做!

然而這些程序畢竟是少數,而且不是我們身邊的東西,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需要小編隊來做。

亞馬遜提出“兩個披薩團隊”的概念,就是說亞馬遜要求組織內部不應該有團隊大到兩個披薩不夠喫。

歸根結底,就算非常龐大的組織,也應該強調小團隊的協作模式。

往期推薦

給 Spring Boot 項目減減肥!18.18M 到 0.18M 是如何做到的?

全球最大同性交友網站必備的五大神器!

爲什麼 HashMap 的加載因子是0.75?

那些實用與顏值齊飛的桌面!

Spring Boot 2.x基礎教程:MyBatis的多數據源配置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聊技術、說職場、侃社會。

頭髮很多的中年程序員DD和他的朋友們在這裏期待你的到來!

加入方式:長按下方二維碼噢

最近更新:

【技術圈】分享最近給阿里提的一個數據安全問題

【社會人】開聊這本社會百科全書《民法典》,做個合格的社會人

我的星球是否適合你?

點擊閱讀原文看看我們都聊過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