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上學真像你以爲的那麼輕鬆嗎?

 

 
  

 
  
一名家長帶着小孩參加活動(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張國俊/圖) 
  
惠特尼中學流傳着一個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爲4分的成績,你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讀。 
  
美國教育協會(NEA)曾經頒佈過一條指導原則,即:美國中小學生每天做家庭作業所用的時間,不得超過其年級數與10的乘積。比如,一年級小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應該最多花10分鐘做完;二年級最多花20分鐘。十年級(相當於中國高中一年級)的家庭作業,應該至多100分鐘做完。 
  
然而這終究是個不可實現的理想,密歇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中小學生平均每週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從1981年的2小時38分鐘,增加到2004年的3小時58分鐘。美國國家教育數據中心2007年的統計顯示,美國中學生當年每天的作業時間高達6.8個小時。 
  
6.8個小時?下午3點就放學的美國高中,在國人眼中簡直如同“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爲什麼也搞起了這種題海戰術? 
  
我們不妨把自己代入到一個美國家長的視角來看問題。聽多了來自中國一線城市家長們關於“學區房”“擇校費”的抱怨與吐槽,美國第一大都市紐約的家長是如何處理孩子上學問題的呢? 
  
首先,你會搜到一個叫做“School Digger”的網站,這上邊有紐約2364所小學的排名。然後你會發現排在第一名的“Anderson School”已經連續多年霸榜。不錯,仔細看看,誒!這個學校的學區怎麼那麼大,幾乎覆蓋了整個紐約市區? 
  
這所學校,就是所謂的“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根據紐約教育局的官方中文翻譯,稱爲“資優校”。這種學校不是劃片就近入學,而是通過考試選拔全市的頂尖高手。全紐約市這樣的學校只有5所。 
  
資優考試包含語言類和非語言類兩種考試,全面考查了孩子的數字處理、邏輯推理、空間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並不簡單。而只有考到97分,纔有資格報名那些“全市統考”的牛校,是不是有點可怕? 
  
更可怕的是,由於高手太多,競爭過於激烈,常常是“那些考了99分的孩子還沒安排完,入學名額已經被99分的孩子填滿了”。 
  


2016年紐約市資優課程錄取總表(李伯根/圖) 
  
看到這裏,是不是有點理解,爲什麼2009年美國會上映一部名爲《無處比賽》的紀錄片,該片展示了那些不堪忍受巨大學習壓力,被迫自殺,或是考試作弊的學生。 
  
美國教育從平均程度上來看的確不如東方國家這樣壓迫而機械。然而美國有兩類學校,旨在爲“天才”和那些“希望改變命運”的孩子提供更多可能性。 
  
比如天才。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中全國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學就是典型的爲天才服務的學校:156名畢業生共收到14份長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內的822份錄取通知書。在這個學校流傳着一個數字:4。即“4小時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獲得滿分爲4分的成績,你得每天只睡4個小時,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讀。 
  
再比如那些希望改變命運的普通孩子。美國有個名爲KIPP的學校系統(KIPP即the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知識就是力量”項目),生源96%爲黑人和拉丁族,88%有資格領取政府提供的免費午餐補助,可謂邊緣、弱勢、窮人的代表。然而這個系統卻讓84%的人數學成績居於同年級平均水平之上,又有80%的KIPP學生最終考取大學——這些孩子很多都是家裏的第一個大學生。 
  
KIPP的成功沒什麼祕密,只不過是通過懲戒立規、控制自由、家長簽寫承諾保證書、七點前到校、下午六點放學週末還要加課、喊勵志口號“There are no shortcuts”(沒有捷徑)完成的。這一切努力都是爲了KIPP的核心訴求:考上大學。就連教室都是用各個大學的名字命名的。 
  
美國《大西洋》月刊撰稿人格林菲爾德,曾經寫下陪自己在紐約曼哈頓區一所著名中學就讀的13歲女兒做作業的經歷:11道代數題;閱讀普利策文學獎作品《安琪拉的灰燼》79頁,從中摘錄“3段關鍵引文並用一兩句話簡要分析其意義”;準備第二天地球科學課關於礦物質章節的測試。 
  
這位父親由於被缺乏樂趣的閱讀和五花八門的礦物質搞昏了頭,竟然睡着了。而她的女兒花了5小時,終於做完了一份再普通不過的家庭作業。 
  
-- 
  
※ 來源:·水木社區 http://www.newsmth.net·[FROM: 221.226.7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