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前世今生

早期計算機大多應用於軍事或高科技用途或學術單位的前瞻性研究,程序需要使用讀卡機傳送打孔紙帶執行,修改程序需要全部重構,不能與操作系統交互,後來經過改良可以用鍵盤輸入

 

1960年 MIT(麻省理工學院)發展了相容分時系統,實現多個終端機(只有輸入輸出設備)同時連接一臺大型主機,通過主機CPU調度實現運算工作,早期只能支持30個以內的計算機

 

1965年 Bell實驗室,MIT,GE聯合發起Multics計劃,計劃實現300終端連接同一大型主機的任務,結果實驗不理想,Bell實驗室退出。

 

969年 曾參與Multics計劃Bell的Ken Thompson因個人需求,空閒時間利用組合語言(Assembler)開發出基於PDP-7主機硬件的Unix最早期的原型,在Bell實驗室內應用廣泛

 

1973年 考慮到Ken Thompson開發的早期Unix移植到其他硬件設備需要重新改寫的不方便,Bell的Dennis Ritchie將B語言重新改寫成C語言,用C語言重新編寫了Unix,即Unix的正式版本

 

1977年 柏克萊大學的Bill Joy(即Sun公司創辦者)取得Unix源代碼後,改寫成適合自己機器的版本,稱爲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後來可以運行在x86架構的FreeBSD就是據此而來的

 

1979年 AT&T(Bell是它的)推出的 System V第七版Unix,最大特色是可以支持x86架構個人計算機,而後因爲商業考慮進行版權宣告

 

1984年 Andrew Tanenbaum(譚寧邦)教授基於x86架構改寫Unix,開發用於教學目的的Minix系統(可以通過磁片/磁帶購買)

1984年 Stallman(史託曼)發起GNU計劃,最初的構想是創建一個自由的Unix操作系統,但考慮到其複雜性,於是從GNU軟件入手,先後開發Emacs,GNU C(GCC),GNU C library(glibc),Bash Shell,創建自由軟件基金會(FSF),爲避免自由軟件被其他人利用成爲專利軟件,推出通用公共許可證GPL,GNU開發的核心稱爲Hurd

【普及一下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的區別】

自由軟件:可以取得軟件和源代碼,可以複製,修改,再發行,但不可以取消GPL授權,不可以單獨售賣軟件(但可以通過服務創造價值)

開源軟件:源代碼可以修改變成自己的軟件,加上公司專利,進行商業用途,不可以限制其用途或所有者

 

1988年 圖形使用者接口(GUI)的需求促使MIT成立非盈利性質的XFree86組織,即(X Window System+Free+x86)

 

1991年 芬蘭大學生Linus Torvalds(託瓦茲)利用GNU軟件改寫Minix系統,開發出基於intel386的Linux系統,而後修改Linux符合POSIX規範,使Linux可以提供類似Unix的標準接口,大大推動了Linux的發展。Linux的自由精神吸引廣大黑客志工加入,共同維護Linux,各大廠商基於Linux內核加入其他軟件和工具,形成不同Linux版本

 

參考資料:《鳥叔私房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