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雲怎麼就OUT了?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談混合雲的線上沙龍感興趣嗎?”

“混合雲這個話題有點OUT了!”

“混合雲還沒有完全落地,怎麼就OUT了?”

“我們看混合雲的角度可能不同吧……”

一陣兒沉默,不能再繼續尬聊下去了。

上述對話並非臆造,關於混合雲的探討,甚至爭論還會持續下去。

混合雲的時代真的到來了嗎?今天,我們只用數據說話。

RightScale的數據顯示:2019年,84%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採用了多雲,其中使用混合雲的比例從2018年的51%提升到2019年的58%,上升趨勢一直保持。信通院2019年公佈的數據:2018年,中國企業部署雲計算應用的比例爲60%左右,其中混合雲的採用比例約爲14%,比2017年有小幅增長。

從全球來看,混合雲的使用比例在持續攀升。就像任何一種新技術在落地過程中一樣,隨着用戶看得越來越清楚,也越來越理智,最開始炒作的水分被更多地擠壓出去後,新技術或新模式能否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能否帶來真正的價值纔是用戶決定是否採購的關鍵因素,而不是披在新技術、新模式身上的“皇帝的新衣”。

關於上私有云還是公有云,曾經有過長時間的爭論,爭論的結果其實就是沒有整齊劃一,而是各取所需。混合雲兼具私有云的安全、可控,以及公有云的靈活和易擴展,所以被越來越多大中型企業所接受。

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雜誌最新公佈的《混合多雲行業應用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計劃在一年內採用混合雲的企業用戶佔被調查者的40%以上,但同時也有超過30%左右的企業用戶對混合雲不感興趣。這就是混合雲的現狀。混合雲不應該是被追逐的某種時髦,它只與客戶的實際需求相關,冷暖自知。

從《報告》的數據來看,接受調查的企業用戶似乎對混合雲的好感度頗高,可能是因爲參與調查的企業中大比例是大中型企業。通常來說,大中型企業出於兼顧穩態和敏態業務的需要,對混合雲更感興趣,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

混合雲到底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帶來什麼樣的價值呢?

《報告》顯示,超過40%的受訪企業是出於更好地調度資源的目的選擇了混合雲,控制成本的需求次之,異構環境的管理與保障安全性也是企業的核心訴求。

那麼,混合雲的主要應用場景有哪些呢?

《報告》的數據顯示,數據備份的需求是第一位的(約26%),其他像應用負載擴充、災難恢復、開發與測試等也都是比較常見的需求。混合雲的優勢就是允許應用和數據方便地上下、移動,這爲安全保護和應用創新都提供了更靈活的支撐。

現在提及混合雲,很多時候都是混合雲和多雲一起談。更廣義的混合雲其實可以理解爲是一種混合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虛擬化、容器、邊緣計算等,覆蓋雲邊端。《報告》數據顯示,接受調查的企業中,只有10%左右沒有采用多雲,採用兩朵“雲”、三朵“雲”甚至更多朵“雲”的情況已經比較普遍。不同的業務,匹配不同的架構、不同的“雲”,這很容易理解。

談到企業採用多雲的主要目的,實現全局的高可用性需求一枝獨秀,比例接近50%。

剛剛有國外的市場研究機構公佈了調查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雲基礎設施的支出同比增長2.2%,其中公有云的支出達到101億美元,其增長超過私有云,私有云IT基礎設施的投資有明顯下滑,降幅爲6.3%。因爲疫情的關係,線上的應用變得更加頻繁且花樣繁多。雲作爲“新基建”的基建,其部署也更加普及。在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上雲是必由之路,這一點確信無疑,關鍵是企業要找到最適合自已的上雲之路。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雲甚至多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企業在IT方面的投資重點,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雲計算,其次是網絡安全,人工智能排名第三。雖然受到疫情衝擊,但是企業的發展與數字化已經密不可分,沒有良好的底層架構和IT支撐,企業的生存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發展了。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就是企業生存能力的一種表徵。

最後想說一句,混合雲是趨勢,但混合雲的落地纔剛剛開始,正經歷從自發到自覺的轉變和進化。隨着企業用戶對混合雲的認知不斷加深,未來混合雲和多雲可以在更廣的範圍內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

END

雲報

微信:Taogebj

長按加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