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排名第三,2019年雲綜合收入355.25億元

 

雲排名分析:阿里雲排名第三,2019年雲綜合收入355.25億元。

 

從媒體公佈的阿里雲在2019年收入情況來看,爲52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68億元(2020年4月1日匯率)。其中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阿里雲這個季度營收單季突破100億元,達到107.21億元,同時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業務核心系統遷移到公有云。這對於阿里雲在2020年整體的發展帶來了兩大利好。

一方面保持了高速的雲業務增長;

一方面向全球雲用戶彰顯了阿里雲對於阿里巴巴最核心的電子商務業務系統的支撐作用,表明阿里雲的能力與技術水平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按照阿里巴巴財年計算方式爲每年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因此,爲了統計對比方便,這裏分別列出每個自然季度與相對應財季的阿里雲營收數據。

2019年第一季度即2019財年第四季度(2019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爲77.26億元;同比增長76%。

2019年第二季度即2020財年第一季度(2019年4月1日-2019年6月30日)爲77.87億元;同比增長65.8%。

2019年第三季度即2020財年第二季度(2019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爲92.91億元;同比增長64%。

2019年第四季度即2020財年第三季度(2019年10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爲107.21億元;同比增長62%。

由此可以分析出,每個季度同比平均增長率高於67%。增速與2018年每季平均增速高於90%的水平同比雖然有點放緩,但是畢竟2018年已經達到了比較高的營收基數,2019年依然可以得到67%以上增速,還是不容易的了。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阿里雲2019全年營收爲355.25億元,這個數字與其他媒體已經公佈的368億元有了近13億元的差距。那麼,在這裏阿明(Aming)暫且按照財報公佈對應的阿里雲2019全年營收355.25億元來做統計比較。在2018全年阿里雲營收爲213.6億元人民幣,全年同比來看,2019年同比增長了66.32%,增幅141.65億元,平均每個季度同比2018年增加超過11.8億元收入。

中國的上市公司上雲選擇,聚焦在了阿里雲的情況比較突出。比如截止至2019年8月的時候,阿里雲已經服務了中國的59%的上市公司。

另一需要關注的方面,就是阿里雲的生態。不愧是中國公有云領域的大哥,阿里雲在所有的場合,都樂於說生態。所有的業務幾乎都會依託生態賦能。與此同時,藉助借力生態的同時,也給阿里雲帶來了新的方案和服務,以一種開放兼容幷包的方式玩轉生態,互利互惠纔是根本。

既然如此愛生態,那麼阿里云爲何還要與東華軟件走得如此近呢?

很簡單,不僅僅需要方案產品合作,更需要戰略合作,形成真正一線銷售落地用戶方案的合作團隊。

由此,早在2014年7月東華軟件宣佈與阿里雲達成戰略合作,東華軟件在浙江設立的控股子公司東華智慧城市集團將承擔東華軟件與阿里雲的具體合作,基礎還是基於阿里雲的資源來構建相關業務和服務。只是在具體營銷、市場拓展上會實現協同工作,這對於雙方都是一次大好的機會。只是東華軟件在雲領域的合作方不僅有阿里雲,也有騰訊雲。

臨近年底,2019年12月,阿里雲與恆生電子共同發佈NewCloud金融領域雲解決方案。這可能是對百度智能雲與宇信科技戰略投資、騰訊雲與長亮科技戰略投資,修築阿里雲在金融領域戰壕的最爲具體的表現。當然,這也是隨着阿里雲智能新金融事業部誕生後出現的新情況,估計以後會出現更多類似事件。

一方面,阿里雲可以更加近距離與軟件商形成多行業的合作與協作;另一方面,軟件商如東華軟件可以實現自身業務在雲領域的開拓發展。

當然,對於阿里雲來說,生態的含義與阿里雲背後實際公司名稱有關,即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

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註冊資本10元,法人爲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事業羣總裁張建鋒。隨着2018年11月阿里雲升級爲阿里雲智能,後來阿里釘釘也進入阿里雲智能事業羣。

同時阿里雲在2019年同一個月全資收購北京長亭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九州雲騰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個被收購的ISV都是與雲計算髮展相關的安全、身份認證的細分領域,這兩個細分方面技術都與雲安全有關,對雲計算後期進入to B領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

可見,自阿里雲智能羣組建完成後,阿里雲的生態策略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一方面立足雲進入to B領域可能預見的技術需求和挑戰,提前佈局,並以資本收購或生態方案合作方式在進行;一方面,繼續發展有着行業影響力的ISV或SI進入阿里雲智能的to B生態圈,按照現在的合作狀態和效果來看,下一步阿里雲智能業務羣將會細化、加深對這類合作伙伴的生態合作。

於此,如果說這是阿里雲靠生態賦能自己發展,倒不如說,這是生態共生的好思路。

此外,阿里雲還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就是阿里巴巴正在將自生態資源形成集團內部的整合利用,“阿里科技”的概念中包含了阿里雲與阿里巴巴其他獨立事業羣中技術力量的整合劃一。這樣的戰略非常利於阿里雲在企業級用戶領域的進一步深入,在這個方面的業務收入也從2019的增長項目中得到了驗證。與此而言,阿里雲已經進入了傳統企業級IT廠商的領地,下一步的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態勢,挑戰很大,機會也很大,能否讓阿里雲得到長足進步值得一看。

同時在新技術的追研與應用中,阿里雲也表現十分積極,如在芯片、人工智能、數據庫、區塊鏈等領域,不斷開拓自己的領地,這是阿里雲不斷迎來業務增長的關鍵。推陳出新,繼往開來,生態共贏,將長期左右着阿里雲的發展。

(by Aming)

看雲廠商,更要看全局,中國公有云總體市場表現:

▼2019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高達2734.21億元

▼2019年與2018年同比增長約40%。

▼2017年至2019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了58.18%。

▼TOP10雲廠商2019年總收入高達2179.03億元

▼TOP10雲廠商總收入佔總體市場規模的79.70%

數據來源:《2019年中國公有云廠商發展狀況白皮書》

- END-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文章來源:Aming,全球雲觀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都看到這裏了,加個關注吧!

【阿明】:科技評論專欄作者、科技媒體從業22年、新聞評論年產出上百萬字,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上市公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