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碼分析設計模式 7】Integer中的享元模式

一、基本概念

說到享元模式,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池技術了,String常量池、數據庫連接池、緩衝池等等都是享元模式的應用,所以說享元模式是池技術的重要實現方式。

比如我們每次創建字符串對象時,都需要創建一個新的字符串對象的話,內存開銷會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創建了字符串對象“Flyweight”,下次再創建相同的字符串“Flyweight”時,只要把它的引用指向“Flyweight”,這樣就實現了“Flyweight”字符串在內存中的共享。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網絡聯機下棋的時候,一臺服務器連接了多個客戶端(玩家),如果我們每個棋子都要創建對象,那一盤棋可能就有上百個對象產生,玩家多點的話,因爲內存空間有限,一臺服務器就難以支持了,所以這裏要使用享元模式,將棋子對象減少到幾個實例。下面給出享元模式的定義。

二、享元模式的結構

享元模式( Flyweight),運用共享技術有效的支持大量細粒度的對象。UML結果圖如下:

1、Flyweight 是抽象享元角色。它是產品的抽象類,同時定義出對象的外部狀態和內部狀態的接口和實現;

2、ConcreteFlyweight 是具體享元角色,是具體的產品類,實現抽象角色定義的業務;

3、UnsharedConcreteFlyweight 是不可共享的享元角色,一般不會出現在享元工廠中;

4、FlyweightFactory 是享元工廠,它用於構造一個池容器,同時提供從池中獲得對象的方法。

三、內部狀態和外部狀態

1、上面享元模式的定義爲我們提出了兩個要求:細粒度和共享對象。我們知道分配太多的對象列到應用程序中將有損程序的性能,同時還容易造成內存溢出,要避免這種情況,用到的就是享元模式,這裏就需要提到內部狀態和外部狀態了。

因爲要求細粒度對象,所以不可避免地會使對象數量多且性質相近,此時我們就將這些對象的信息分爲兩個部分:內部狀態和外部狀態。

2、內部狀態指對象共享出來的信息,存儲在享元對象內部並且不會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3、外部狀態指對象得以依賴的一個標記,是隨環境改變而改變的、不可共享的狀態。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棋牌類遊戲大家都有玩過吧,比如說說圍棋和跳棋,它們都有大量的棋子對象,圍棋和五子棋只有黑白兩色,跳棋顏色略多一點,但也是不太變化的,所以棋子顏色就是棋子的內部狀態;而各個棋子之間的差別就是位置的不同,我們落子嘛,落子顏色是定的,但位置是變化的,所以方位座標就是棋子的外部狀態。

那麼爲什麼這裏要用享元模式呢?可以想象一下,上面提到的棋類遊戲的例子,比如圍棋,理論上有361個空位可以放棋子,常規情況下每盤棋都有可能有兩三百個棋子對象產生,因爲內存空間有限,一臺服務器很難支持更多的玩家玩圍棋遊戲,如果用享元模式來處理棋子,那麼棋子對象就可以減少到只有兩個實例,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對象的開銷問題。

四、享元模式的優缺點

1、優點

大大減少了對象的創建,降低了程序內存的佔用,提高效率

2、缺點

提高了系統的複雜度,需要分離出內部狀態和外部狀態,而外部狀態具有固化特性,不應該隨着內部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五、享元模式的使用場景

1、何時應用

(1)系統中有大量對象時

(2)這些對象消耗大量內存時

(3)這些對象的狀態大部分可以外部化時

(4) 需要緩衝池的場景

2、實現方式

用唯一標識碼判斷,如果在內存中有,則返回這個唯一標識碼所標識的對象,用hashmap存儲。

3、應用實例

(1)string常量池

(2)數據庫連接池

六、代碼實例

應用實例的話,其實上面的模板就已經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類似於String常量池,沒有的對象創建後存在池中,若池中存在該對象則直接從池中取出。

爲了更好的理解享元模式,這裏再舉一個實例,比如接了我一個小型的外包項目,是做一個產品展示網站,後來他的朋友們也希望做這樣的網站,但要求都有些不同,我們當然不能直接複製粘貼再來一份,有任希望是新聞發佈形式的,有人希望是博客形式的等等,而且因爲經費原因不能每個網站租用一個空間。

其實這裏他們需要的網站結構相似度很高,而且都不是高訪問量網站,如果分成多個虛擬空間來處理,相當於一個相同網站的實例對象很多,這是造成服務器的大量資源浪費。如果整合到一個網站中,共享其相關的代碼和數據,那麼對於硬盤、內存、CPU、數據庫空間等服務器資源都可以達成共享,減少服務器資源;而對於代碼,由於是一份實例,維護和擴展都更加容易。

那麼此時就可以用到享元模式了。UML圖如下:

1、網站抽象類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abstract class WebSi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
}

2、網站具體類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ConcreteWebSite extends WebSite {
    private String name = "";
    public ConcreteWebSit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se() {
        System.out.println("網站分類:" + name);
    }
}

3、網站工廠類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import java.util.HashMap;
 
public class WebSiteFactory {
    private HashMap<String, ConcreteWebSite> pool = new HashMap<>();
 
    //獲得網站分類
    public WebSite getWebSiteCategory(String key) {
        if(!pool.containsKey(key)) {
            pool.put(key, new ConcreteWebSite(key));
        }
 
        return (WebSite)pool.get(key);
    }
 
    //獲得網站分類總數
    public int getWebSiteCount() {
        return pool.size();
    }
}

4、client客戶端

這裏測試用例給了兩種網站,原先我們需要做三個產品展示和三個博客的網站,也即需要六個網站類的實例,但其實它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代碼,可以利用用戶ID號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用戶,具體數據和模板可以不同,但代碼核心和數據庫卻是共享的。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WebSiteFactory factory = new WebSiteFactory();
 
        WebSite fx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產品展示");
        fx.use();
 
        WebSite fy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產品展示");
        fy.use();
 
        WebSite fz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產品展示");
        fz.use();
 
        WebSite fa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a.use();
 
        WebSite fb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b.use();
 
        WebSite fc = factory.getWebSiteCategory("博客");
        fc.use();
 
        System.out.println("網站分類總數爲:" + factory.getWebSiteCount());
    }
}

5、運行結果

可以看出,雖然我們做了6個網站,但網站分類只有2個。這樣基本算是實現了享元模式的共享對象的目的,但想想上面提到的內部狀態和外部狀態,這裏實際上沒有體現對象間的不同,只體現了它們的共享部分。

6、用戶類

所以我們再加一個用戶類,作爲網站類的外部狀態,並在use()方法中傳遞用戶對象,UML如下:

下面添加一個User類。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User(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Name(){
        return name;
    }
}

然後再對use()方法進行修改,添加參數,以抽象類爲例:

package designMode.Flyweight.web2;
 
public abstract class WebSite {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
    public abstract void use(User user);
}

而客戶端中只需對每一個網站添加一個用戶即可,如:

fx.use(new User("素小暖"));

運行結果如下:

這樣就可以協調內部與外部狀態,哪怕接手了上千個網站的需求,只要要求相同或類似,實際開發代碼也就是分類的哪幾種。

七、Integer的享元模式解析

1、測試類

package designMode.advance.flyWeight;

public class FlyWeigh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如果 Integer.valueOf(x) x 在  -128 --- 127 直接,就是使用享元模式返回,如果不在
        //範圍類,則仍然 new

        //小結:
        //1. 在valueOf 方法中,先判斷值是否在 IntegerCache 中,如果不在,就創建新的Integer(new), 否則,就直接從 緩存池返回
        //2. valueOf 方法,就使用到享元模式
        //3. 如果使用valueOf 方法得到一個Integer 實例,範圍在 -128 - 127 ,執行速度比 new 快
        
        Integer x = 127; // 得到 x實例,類型 Integer
        Integer y = new Integer(127); // 得到 y 實例,類型 Integer
        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7);//..
        Integer w = new Integer(127);

        System.out.println(x.equals(y)); // 大小,true
        System.out.println(x == y ); //  false
        System.out.println(x == z ); // true
        System.out.println(w == x ); // false
        System.out.println(w == y ); // false


        Integer x1 = Integer.valueOf(200);
        Integer x2 = Integer.valueOf(200);
        System.out.println("x1==x2" + (x1 == x2)); // false
    }
}

2、如果想了解怎麼實現共享的,就得分析Integer的源代碼

Integer x = 127;和Integer z = Integer.valueOf(127);是一個意思;

下面我們來看下valueOf方法:

//意思就是 在一個區間之內,直接用IntegerCache.cache[]數組裏面的數返回,否則new 一個新對象。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assert IntegerCache.high >= 127;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再看一下IntegerCache類:

//是Integer內部的私有靜態類,裏面的cache[]就是jdk事先緩存的Integer。
private static class IntegerCache {
    static final int low = -128;//區間的最低值
    static final int high;//區間的最高值,後面默認賦值爲127,也可以用戶手動設置虛擬機參數
    static final Integer cache[]; //緩存數組

    static {
        // high value may be configured by property
        int h = 127;
        //這裏可以在運行時設置虛擬機參數來確定h  :-D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250
        String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sun.misc.VM.getSavedProperty("java.lang.Integer.IntegerCache.high");
        if (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 null) {//用戶設置了
            int i = parseInt(integerCacheHighPropValue);
            i = Math.max(i, 127);//雖然設置了但是還是不能小於127
            // 也不能超過最大值
            h = Math.min(i, Integer.MAX_VALUE - (-low) -1);
        }
        high = h;

        cache = new Integer[(high - low) + 1];
        int j = low;
        //循環將區間的數賦值給cache[]數組
        for(int k = 0; k < cache.length; k++)
            cache[k] = new Integer(j++);
    }

    private IntegerCache() {}
}

其實很簡單,就是用一個Integer數組先緩存了,後面如果是是在區間內的數直接從緩存數組中取,否則才構造新的Integer。緩存思想還是很重要的!謝謝大家觀看。

八、享元模式和單例模式的區別

1、享元模式可以再次創建對象,也可以取緩存對象;單例模式則是嚴格控制單個進程中只有一個實例對象。

2、享元模式可以通過自己控制對外部的單例,也可以在需要時創建更多的對象;單例模式是自身控制,需要增加不屬於該對象本身的邏輯。

兩者都可以實現節省對象創建的時間, threadPool線程池、數據庫連接池都有使用享元模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