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些世界級特大橋隱藏的“5G祕密”嗎?

如果問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哪個領域

不斷刷新一項又一項紀錄

展現中國這個“基建狂魔”的力量

成爲中國的又一張新“名片”

成爲中國人心中的驕傲

那必有

中國橋樑建設

丹昆特大橋—世界上最長的橋

貴州北盤江大橋世界上最高的橋

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滬蘇通公鐵大橋—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

世界上最長的十座大橋中

中國有六座上榜

最長的丹昆特大橋近165公里

港 珠 澳 大 橋

大橋就巨龍一樣橫跨江海之上

異常壯美

2020年6月底

“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全線開通5G信號

至此,實現5G、4G全覆蓋

在港珠澳大橋通行過的朋友

肯定已體驗到了好網絡

你是不是在驚訝

咋沒看到一座基站(高聳的信號塔)呢

基站都建哪了

原來

基站天線都安裝在大橋的龍門架上

在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

信號覆蓋則採用

泄漏電纜+對數週期天線的方式

通過鐵塔公司統一協調

大橋管理方支持

運營商密切配合

港珠澳大橋上的

移動通信基礎設施

100%共享

“社會塔”、社會電、社會管道

成本大幅節約

滬 蘇 通 長 江 公 鐵 大 橋

今年7月1日

世界上首座跨度超過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通車運營

標誌着世界公鐵兩用橋跨度

進入“千米級”時代

大橋上下兩層都要實現5G全覆蓋

怎麼做到

鐵塔公司牽頭組織

三家電信企業共建共享

採用“微站+漏纜技術”

相結合的綜合覆蓋方案

突破了技術難題

公路橋建設38個小型微站

充分利用橋塔、路燈杆、機房等

大橋自有資源建設

鐵路橋主跨段通過一根漏纜

多家電信運營企業共享使用

進行信號覆蓋

5G全覆蓋預計將於7月中下旬實現

武 漢 多 個 5G 基 站 橋 梁

在武漢

鸚鵡洲長江大橋、楊泗港大橋

等多座壯美的大橋已經成爲城市名片

要想在上面建設原來那種“黑大粗”的基站

武漢市民也不會答應

5G基站怎麼建呢

通過鐵塔司統籌

積極爭取政府支持

5G基站建設充分共享利用了

大橋上的路燈杆、電力、管道等

社會資源

不僅解決了移動網絡覆蓋難題

還實現基站與大橋整體的協調統一

平 潭 海 峽 大 橋

福建平潭海峽的公鐵兩用大橋

是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

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公鐵兩用大橋

平潭海峽爲世界三大風口海域之一

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

大橋信號覆蓋建設

面臨基站選址困難和施工環境惡劣兩大難題

鐵塔公司統籌三家電信企業的信號覆蓋需求

統一規劃

定製專用小型化、低風阻、高增益天線

並結合大橋結構特點

充分利用已有龍門架、風屏障等資源

加裝抱杆放置天線和設備

助力實現大橋5G、4G網絡連續、無縫覆蓋

浙 江 舟 山 跨 海 大 橋

大橋粉飾了城市的夜晚

信號溫暖了你與遠方的家人

在信號覆蓋中

鐵塔公司統籌三家電信企業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周邊高點資源

實現大橋通、信號通

從列舉的大橋之中

不乏從4G覆蓋升級爲5G

01

4G基站和5G基站到底有哪些差異呢

先來看看它們的硬件配置上:3/4G站點主流基站形態是BBU+RRU+天線的形式,5G時代主流基站演變成BBU+AAU (有源天線)的形態。

由上圖可以看出最大的差異RRU(無源天線)和AAU(有源天線)。爲什麼要升級?硬件上是如何升級的呢?

原因一:網速需求的提升,接口需求增多,導致鐵搭擁擠加劇

隨着無線網絡的發展,一個基站要支持2G,3G,4G等多種制式,還要兼顧900M,1800M,2100M多個頻段。甚至,還有700M,2600M等4G專頻段

考慮到一個基站通常有3個扇區,鐵塔上就要掛上就有15個各頻段的RRU,再連接到3個多端口天線上,共計18個設備,導致鐵塔上擁擠不堪。

原因二:降低運營成本

在國際上,很多運營商租賃鐵塔是按照上面掛的設備數量來收費的,因此怎樣在頻段和容量不變的前提下減少塔上掛的設備數量,成爲了一個強需求。

在4G瓶頸已經出現的背景下,而又考慮到商業利益最大化,這就促成了AAU的誕生。把RRU和天線融合在一起的設備,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線單元所謂有源,就因爲這種帶天線的設備需要供電才能把信號發出去,畢竟RRU在裏面裝着呢

 

02

市面上AAU大致分爲四類

  1. RRU和天線松耦合式AAU

爲了高效、價格美麗、設備商不太願意花大力氣重新設計全新的一體化產品,於是,出現了天線和射頻松耦合式的AAU這樣一種折衷設計。

其天線能和RRU無縫對接,相當於天線需要供電,這就是其名稱中“有源”的來源;同時它用來外接RRU的端口叫做“無源”端口,這是一種有源跟無源結合的方案。

在4G時代這種AAU還能勉強用用,到了5G時代就完全招架不住了。

2. 用作深度覆蓋的美化AAU

這是一種用於鬧市區等人口密集區域深度覆蓋的AAU,對發射功率要求低一些,但對產品的美化程度要求很高,上面所說的松耦合式AAU體積大,功率大,外觀嚇人,不滿足需求。

因此,出現了此場景專用的AAU,一般僅支持一到兩個頻段2T2R,沒有外接其他RRU的無源端口,因此結構簡潔,小巧美觀。

3. 5G時代的主流:支持Massive MIMO技術的AAU

爲了提供超高下載速率,Massive MIMO(大規模多入多出)成爲了5G等核心技術。

在4G時代,主流等RRU支持4T4R,也就是下行最多支持發射4路數據信號,跟手機做4x4 MIMO,上行則支持4根天線同時接收一路相同的信號,用以增強上行覆蓋。

而5G Massive MIMO AAU一般採用192個天線單元,支持64路發射和接收信號,下行可穩定支持24路數據信號同時發送,上行也能同時接收12流號同時接收。

這樣一來,即使5G採用跟4G一樣的載波帶寬和子載波間隔,在Massive MIMO的加持下也能實現小區下行吞吐量5倍的提升!

可以看出,Massive MIMO的射頻通道多,天線陣列規模大,複雜度提升,兩個模塊間的耦合更加緊密,必須把它們硬件上合二爲一,再輔以合適的軟件算法才能實現良好性能。

因此,在5G主流的Sub6G頻段上,支持Massive MIMO的AAU成爲了絕對的主流。

並且這種AAU內的天線一般只能支持單個頻段,無法提供無源端口來外接其他低頻段的RRU,或者說技術難度太大。

比如,3.5GHz的產品就只能工作在這個特定頻段上的一小段帶寬(100M),想要天線再支持700MHz低頻,外接700MHz的RRU來擴展覆蓋,是做不到的。

4. A+P,AAU和天線的再一次融合

5G的主流頻段是2.6GHz,3.5GHz這些頻率比較高的頻段,能提供100M的超大載波帶寬,並通過AAU來提供Massive MIMO技術來支撐5G的高速率。

與此同時,像700MHz這樣的低頻段,由於頻率低帶寬窄,雖無法支撐5G高速率,卻能提供良好的覆蓋,因此也得到了運營商的青睞。

然而較高頻段Massive MIMO的AAU沒法支持700MHz頻段,需要獨立的天線纔行。這樣一來鐵塔上的設備就又要增加了,租金增加不說,很有可能壓根就沒空間放。

於是,業界有人想到了把高頻AAU和低頻天線拼接起來的辦法,管它內部結構如何,反正從外面看是一個大盒子,節省了天面空間,鐵塔租金也可以省了。

這種方案就叫做A+P。A代表有源模塊,就是其內部需要供電的高頻AAU;P代表無源模塊,就是包在裏面的低頻天線。

03

AAU其他優點

AAU除了解決上述4G的問題,還對5G首先部署在城區熱點,這些地方一般高樓密佈,不但需要覆蓋地面,高樓的垂直覆蓋也十分重要。

Massive MIMO AAU的大規模天線陣列不但支持水平面的多流發射,還能把波束在垂直面上靈活分佈,對高樓的覆蓋能力極大增強。

由於發射通道多,可以形成很窄的波束,空分複用的能力更強,把同一份頻率和時間資源共享給多個用戶。業界最多可以支持下行24路數據流同時發送,相比4G的4x4 MIMO(4流),小區能力提升了5倍。

速率的大幅提升,正是5G部署初期的eMBB業務的全部奧義,讓用戶直觀地感受到了5G帶來的暢快淋漓。

編輯 | 趙   清

校對 | 

來源 | 無線深海、鐵塔微報、國信證券

一張表全面瞭解各省市5G建設目標

2020中國新基建409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全名單!

35省/市5G建設最新進展與規劃一覽

5G時代下的“一大 (工業互聯網) 和兩小 (物聯網、車聯網)”分析報告

我叫“5G產業圈”

長按掃碼關注

最新5G資訊都在這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