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全)

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上)

本來想先在專欄裏簡單的說一下二叉樹,紅黑樹的內容後再說HashMap的,但看到評論區裏不斷的出現HashMap這個詞,怕大家等得着急,本篇文章就先說說HashMap吧,前面講ArrayList和LinkedList時把源碼說得很細,只要理解了這兩塊內容,本篇內容也很好理解,先來看看HashMap在Map這個大家族中的位置。

上圖中,白色部分是接口,黃色部分是要重點了解的,最好是看一遍源碼,綠色部分已經過時,不常用了,但是面試中可能會問到。這裏先簡單的說一下這幾個Map,TreeMap是基於樹的實現,HashMap,HashTable,ConcurrentHashMap是基於hash表的實現,下文我們會介紹hash表。HashTable和HashMap在代碼實現上,基本上是一樣的,和Vector與Arraylist的區別大體上差不多,一個是線程安全的,一個非線程安全,忘記了的朋友可以去看這篇文章,傳送門:Arraylist與Vector的區別。ConcurrentHashMap也是線程安全的,但性能比HashTable好很多,HashTable是鎖整個Map對象,而ConcurrentHashMap是鎖Map的部分結構,LinkedHashMap後續會單獨開文講解。

Map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key,對應一個value。本章我們重點了解HashMap,話不多說,上代碼:

執行構造函數,當我們看到這個new,第一反應應該是這貨又在堆內存裏開闢了一塊空間。

構造函數如下:

似乎簡單,就是初始化了一個負載因子

負載因子默認爲0.75f,這個負載因子後續會詳說。

嘿嘿,又看到了傳說中的數組,數組裏原對象是Node,來看一下Node是什麼鬼

其實很簡單,一些屬性,一個key,一個value,用來保存我們往Map裏放入的數據,next用來標記Node節點的下一個元素。目前還沒有任何代碼用到Node,我們只能從成員變量入手了

這兩個就不多說了吧,一個是邏輯長度,一個是修改次數,ArrayList,LinkedList也有這兩個屬性,老規矩,我們來畫一畫

HashMap我們就初始化好了,成員變量table數組默認爲null,size默認爲0,負載因子爲0.75f,初始化完成,往裏添加元素,來看一下put的源碼

就一行代碼,調用了putVal方法,其中key是傳進來的“張三”這個字符串對象,value是“張三”這個Person對象,調用了一個方法hash(),再看一下

看到了熟悉的hashCode,我們在前面的文章裏已經強調過很多次了,重寫equals方法的時候,一定要重寫hashCode方法,因爲key是基於hashCode來處理的。繼續看putVal方法

resize方法比較複雜,這兒就不完全貼出來了,當放入第一個元素時,會觸發resize方法的以下關鍵代碼

再看這個DEFAULT_INITIAL_CAPACITY是什麼東東

又是傳說中的移位運算符,1 << 4 其實就是相當於16。

恩,這句是關鍵,當我們放入第一個元素時,如果底層數組還是null,系統會初始化一個長度爲16的Node數組,像極了ArrayList的初始化。

最後返回new出來的數組,繼續畫圖,由於篇幅有限,下圖中省略了部分數組內容,注意,雖然數組長度爲16,但邏輯長度size依然是0

繼續執行下圖中putVal方法裏的紅框內容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這段代碼初學者可能看起來比較費勁,我們重寫一下以便初學者能更好的理解,這兩段代碼等同,下面是重寫後的代碼,清晰了很多

i = (n - 1) & hash;//hash是傳過來的,其中n是底層數組的長度,用&運算符計算出i的值 
p = tab[i];//用計算出來的i的值作爲下標從數組中元素
if(p == null){//如果這個元素爲null,用key,value構造一個Node對象放入數組下標爲i的位置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這個hash值是字符串“張三”這個對象的hashCode方法與hashMap提供hash()方法共同計算出來的結果,其中n是數組的長度,目前數組長度爲16,不管這個hash的值是多少,經過(n - 1) & hash計算出來的i 的值一定在n-1之間。剛好是底層數組的合法下標,用i這個下標值去底層數組裏去取值,如果爲null,創建一個Node放到數組下標爲i的位置。這裏的“張三”計算出來的i的值爲2,繼續畫圖

繼續添加元素“李四”,“王五”,“趙六”,一切正常,key:“李四”經過(n - 1) & hash算出來在數組下標位置爲1,“王五”爲7,“趙六”爲9,添加完成後如下圖

上圖更趨近於堆內存中的樣子,但看起來比較複雜,我們簡化一下

上圖是簡化後的堆內存圖。繼續往裏添加“孫七”,通過(n - 1) & hash計算“孫七”這個key時計算出來的下標值是1,而數組下標1這個位置目前已經被“李四”給佔了,產生了衝突。相信大家在看本文的過程中也有這樣的疑惑,萬一計算出來的下標值i重了怎麼辦?我們來看一看HashMap是怎麼解決衝突的。

上圖中紅框裏就是衝突的處理,這一句是關鍵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也就是說new一個新的Node對象並把當前Node的next引用指向該對象,也就是說原來該位置上只有一個元素對象,現在轉成了單向鏈表,繼續畫圖

繼續添加其它元素,添加完成後如下

到這裏,我們的元素就添加完了。我們debug看一下

大框裏的內容是鏈表的體現,小框裏的內容是單元素的體現。

紅框中還有兩行比較重要的代碼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當binCount>=TREEIFY_THRESHOLD-1
      treeifyBin(tab, hash);//把鏈表轉化爲紅黑樹

再看看TREEIFY_THRESHOLD的值

鏈表長度到8時,將鏈表轉化爲紅黑樹來處理,由於相關的內容本專欄還未講解,紅黑樹的內容這裏就不深入了。樹在內存中的樣子我們還是畫個圖簡單的瞭解一下

在JDK1.7及以前的版本中,HashMap裏是沒有紅黑樹的實現的,在JDK1.8中加入了紅黑樹是爲了防止哈希表碰撞攻擊,當鏈表鏈長度爲8時,及時轉成紅黑樹,提高map的效率。在面試過程中,能說出這一點,面試官會對你加分不少。

注:本章所講的移位運算符(如:“<<”)、位運算符(如:“&”),紅黑樹哈希表碰撞攻擊等,這裏不做詳解,大家有興趣的話請在評論區留言,響應的人多的話,會單獨開文講解。

思考下面代碼:

hash方法的實現:

在put放入元素時,HashMap又自己寫了一個hash方法來計算hash值,大家想想看,爲什麼不用key本身的hashCode方法,而是又處理了一下?

本文到這裏先告一個段落,先做一個小結

HashMap的最底層是數組來實現的,數組裏的元素可能爲null,也有可能是單個對象,還有可能是單向鏈表或是紅黑樹

文中的resize在底層數組爲null的時候會初始化一個數組,不爲null的情況下會去擴容底層數組,並會重排底層數組裏的元素。

 

 

HashMap底層實現原理(下)

上一篇文章我們介紹了HashMap的底層實現,但還遺留了一點內容,我們再回顧一下上一篇文章裏說的內容

執行完紅框裏的代碼,personMap裏放入了8個元素,放置完成後在堆內存表現如下圖

如果忽略底層實現細節,是這樣的

在Map中,一個key,對應了一個value,如果key的值已經存在,Map會直接替換value的內容,來看一下源碼中是怎麼實現的,來看以下代碼

Person oldPerson1 = personMap.put("張三", new Person("新張三", 21));
Person oldPerson2 = personMap.put("孫七", new Person("新孫七", 32));

System.out.println("oldPerson1.getName() :" + oldPerson1.getName());
System.out.println("oldPerson2.getName() : " + oldPerson2.getName());
System.out.println("personMap.size() : " + personMap.size());

new了一個Person“新張三”,注意,key依然是張三,看一下源碼

放入“新張三”時,會執行以上代碼1、2、5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上面這段代碼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改寫過了,改寫後的代碼如下:

i = (n - 1) & hash;//hash是傳過來的,其中n是底層數組的長度,用&運算符計算出i的值 
p = tab[i];//用計算出來的i的值作爲下標從數組中元素
if(p == null){//這兒P不爲null,所以下面這行代碼不會執行。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這行代碼不會執行
}

很簡單,直接在底層數組裏取值賦值給p,由於p不爲null,執行else裏的邏輯

Node<K,V> e; K k;
if (p.hash == hash &&  //如果hash值相等,key也相等,或者equals相等,賦值給e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賦值給e

又看到了熟悉的equals方法,這裏我們hash值相等,key的值也相等,條件成立,把值賦值給e。(如果key的值不相等,就比較equals方法,也就是說,就算key是一個新new出來的對象,只要滿足equals,也視爲key相同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定義一個變量來存舊值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把value的值賦值爲新的值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返回的值
}

這段代碼就比較簡單了,用新的value替換舊value並返回舊的value。畫一下圖

再new一個Person“新孫七”並put到personMap中,注意,key依然是“孫七”,會執行圖17-2裏的1、2、3、4、5,由於2、3不滿足條件,實際執行的是1、4、5,1這一步已經說過了,重點說一下4這一步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循環
    if ((e = p.next) == null) {//如果循環到最後也沒找到,把元素放到最後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把元素放到最後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如果長度超>=8,轉換成紅黑樹
            treeifyBin(tab, hash);//轉換成紅黑樹
            break;
        }
        if (e.hash == hash && //這段代碼和第2步一樣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如果hash值相等,key也相等或者equals相等,賦值給e
        }
    }
}

其實就是循環鏈表的節點,直到找到"孫七"這個key,然後執行圖17-2裏的第5步,如果找不到,就添加到最後,這裏我們key是“孫七”,在鏈表中找到元素替換value即可,再畫一下圖

最後來看看放到樹裏的方法putTreeVal,由於樹的內容我們還沒涉及到,下面只標註出了關鍵代碼

和鏈表類似,循環(遍歷)樹的節點,如果找到節點,返回節點,執行圖17-2裏的第5步更新value。如果循環完整顆數都找不到相應的key,添加新節點。

最後我們看一下本文初那段示例代碼的執行結果:

雖然元素已經替換成新的值,但示例中打印的是替換前的值,元素個數還是8不變,debug看一下,是不是value更新成功了

更新已經成功。

 

結合上一篇內容,做一個總結,在hashMap中放入(put)元素,有以下重要步驟:

1、計算key的hash值,算出元素在底層數組中的下標位置。

2、通過下標位置定位到底層數組裏的元素(也有可能是鏈表也有可能是樹)。

3、取到元素,判斷放入元素的key是否==或equals當前位置的key,成立則替換value值,返回舊值。

4、如果是樹,循環樹中的節點,判斷放入元素的key是否==或equals節點的key,成立則替換樹裏的value,並返回舊值,不成立就添加到樹裏。

5、否則就順着元素的鏈表結構循環節點,判斷放入元素的key是否==或equals節點的key,成立則替換鏈表裏value,並返回舊值,找不到就添加到鏈表的最後。

精簡一下,判斷放入HashMap中的元素要不要替換當前節點的元素,key滿足以下兩個條件即可替換:

1、hash值相等。

2、==或equals的結果爲true。

 

由於hash算法依賴於對象本身的hashCode方法,所以對於HashMap裏的元素來說,hashCode方法與equals方法非常的重要,這也是在說說Java裏的equals(中)一文中強調重寫對象的equals方法一定要重寫hashCode方法的原因,不重寫的話,放到HashMap中可能會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本示例中放入的key是String類型的,String這個類已經重寫了hashCode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源碼。

 

擴容resize()方法  源碼看:

https://blog.csdn.net/truelove12358/article/details/106423200

 

 

作者原文知乎專欄:https://zhuanlan.zhihu.com/p/2850187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