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50Pro——以黑鏡戰黑卡?不是一路人

剁手契機

買了兩年的魅族 16X,爲了 Android 10 等了快兩個月,官方一直稱存在嚴重問題屢次推遲。8月底終於得以內測,誰知升級完續航雪崩,那兩個星期電充得極慢,耗電飛一樣。

解決問題三連:重啓重裝換設備。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這一代的魅族 17 也去掉了小而美,重量向索半斤靠攏,直接就被我排除。小米這邊也好不到哪去,都在 200 克左右徘徊。

無奈🤷‍♀️重回 MIUI 的計劃只能再等等,雖然那個鎖屏解鎖動畫我是真的心水。

劃掉了一衆索半斤 mini,能選的 5G 輕薄手機其實很少,OV 竟雙雙突圍。此前在一個朋友那裏試了一下機,Vivo 的人像讓我印象深刻。

加上手機的顏值尚可,高幀率屏幕(90Hz,P3色域)給我的感覺也足夠清晰,就衝動入手了......

外觀速描

8.04mm (黑鏡機器厚度爲8.07mm) 和 181g 的重量在 5G 手機中算是很輕薄了(作爲對比,小米 10 Pro 是 8.96mm 208g,至尊版更達 221g)

雖然如此,和我上一部魅族拿在手上的感覺相比,也要厚實不少。

我買的是黑鏡,相比液氧(藍色)的工藝,這部簡直就是指紋收集器。我還是老老實實上套(隨機贈送)

黑鏡的背部是一種銀色到黑色的漸變色,在鏡面反射能力上,也是上邊會更強一點。隨着角度不同,還呈現一種藍色。

相機模組組合方式是1-2-1,呈現階梯排列,模組最大的微雲臺 4800 萬主攝是第一階梯,下方左邊是等效 50MM 1300 萬人像鏡頭,右邊是等效 16MM 超廣角加微距鏡頭

潛望式 800 萬長焦位於第二階梯,等效 135MM,約爲主攝的 5.4 倍光學變焦。仔細看會發現模組邊緣略高於鏡片,減少鏡頭刮花的可能性

機身頂部很簡潔,只有在某個角度可以看到的 5G 鐳射字體,以及一個麥克風。底部是單揚聲器,Type C,另一枚麥克風以及 SIM 卡槽。

作爲一部有 HIFI 芯片的手機,居然沒有配備高端的 3.5MM 接口,也沒有附贈轉接頭,着實離曬大譜。

何以戰黑卡?

這裏的黑卡,我將範圍擴大至畫質相近的一英寸卡片機,本文以佳能 G7X Mark3 爲例

黑卡這個中間設備,是我過去一年間的拍攝主力,焦段實用,畫質好又輕便。但有一些地方還是比較遺憾:超廣角、人像、夜景

而這三個模塊,Vivo X50 Pro 幾乎是穩贏。並且,Vivo 還有一個逆光 HDR,動態範圍也十分強悍

超廣角

以下照片均爲直出或僅調整大小

超廣角是一個暫無法用算法實現的功能,完全受制於物理焦距。你可能想到用全景,但全景一般只有一個方向,超廣角是全面擴大視角。而對於視頻,就連補救機會都沒有了,只有物理的超廣角纔可以做到。

超廣角適合在空間狹窄的地方展現空間全景,一般這時候沒辦法通過退兩步來解決視角問題,或者表現廣闊的風景、展現超長腿(誤)等功能

本次評測選的深圳人才公園和南頭古城恰好有合適的場景可以讓超廣角施展拳腳。
先來看看廣角與超廣角的視角對比:

再來看看廣角拍不到的視角:

這是春筍對面的孔雀法師位,一般的廣角拍攝沒辦法把孔雀的尾巴也攝於景中。

這是南頭古城新修繕完畢的新安縣衙,由於位於城中村,道路較爲狹窄,退無可退,只有通過超廣角纔可以完整展現全貌。

人像模式

Vivo 的人像模式支持先拍照後對焦,不限拍攝對象。焦距雖然沒有作嚴格限制,但最推薦的還是 50MM 的人像鏡頭。

人像模式支持虛化程度調整,對於能檢測到人臉的照片,還支持額外的人像光效,這都是一英寸的卡片機所不具備的。遺憾的是,本次評測中並沒有拍到多少人像照片,但下面這張夜景人像亦足以展現它的實力:

這是看完信條後,我沒看到自己進入電影院,在海上世界拍到的照片。已經是晚上7點半,藉着路燈的光源拍攝的,出片率高,虛化也沒有翻車。

人像模式除了用在拍人,拍景也是可以的。黑卡的大底可以實現拍攝時虛化前景,而手機的中長焦一般底都不大,很難做到。

比如下面的場景:

下面是在模擬正常情況下手機拍攝到的景深:

得益於人像模式,我們可以輕鬆地把景深變淺,讓整體更具意境:

夜景和逆光 HDR

拍攝夜景,不借助三腳架,不借助手動堆棧,類黑卡相機基本就廢了。手機依靠算法,成功構建了護城河。

這是某個雨夜的深圳灣體育中心,相機手持出來的觀感比較一般(人像就更不用說了)。

同樣是手持,Vivo X50 不僅有堆棧算法加持,還有額外的微雲臺,可以拉長整體的曝光時間。ISO 也可以下降,提高純淨度。這是在南頭古城前,用手機自帶的黑金濾鏡拍攝的照片。

再來看看逆光 HDR 的表現。
且不論畫質,單看下面的照片你更願意給誰點贊?

上方相機拍攝的出現明顯的高光溢出,暗部細節也不夠。而手機則在明暗處做了平衡。雖然用 PS 也可以實現這樣的效果,但能直出誰想自找麻煩呢?

類黑卡相機如何還手?

強悍的畫質依舊無法撼動

儘管 Vivo X50 Pro 有超廣角還有噱頭的 60X 變焦,但拍攝出來的畫質並不能滿足我的要求。放朋友圈還好,一放大就涼涼。

同樣是微距,雖然這臺手機的微距聲稱可以達到 2.5CM 的近距離對焦,但 800 萬像素相比佳能的 5CM 2000萬像素,加上大底大光圈,完全吊打。手機能實現的近距離,相機拍出來後稍微放大就可以達到了。

底大一級還是能壓一壓

前面在談到景深的問題時,我已經做了相關的闡述。

雖然拍人時一英寸的卡片相機景深談不上多好,但在長焦下,手機的小底小光圈(夜景下甚至直接長焦不給用,切換到主攝)景深基本全實,限制了拍攝的場景

結論

優勢互補,並不存在誰全面碾壓的情況。

對於喜歡拍攝人像、大光比風景、夜景,Vivo X50 Pro 是你的考慮清單之內,它的弱勢也比較明顯,超廣角和長焦畫質一般,我更希望工程師們把精力花在提高這兩項的畫質上,而不是搞 60X 這種花裏胡哨的噱頭。

如果說到使用上的遺憾,我還挺希望 Vivo 的產品經理們能把車軌、流水長曝光這種功能加上,隔壁華爲都上很久了。星空模式似乎在城市中並不算一個特別常用的功能啊。另外,手機的變焦切換也十分生硬,估計體驗過 iPhone 11 的朋友會覺得比較難受。

關於手機的其他部分體驗還有可以聊的,後續可能還會單獨列出文章單聊,敬請不要太期待,萬一又咕咕咕了。

樣片時間

使用相機拍攝的沒有水印,同樣爲直出


公衆號:Vision攝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