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鉅變

                      第一卷

道風仙骨凝成石    乘輦跌落化成山

    話說遠古時代,自從牛郎披上牛皮,找來籮筐,挑上兩個孩子即將追上織女之後。王母娘娘摘下頭上玉簪往身後就地一劃,天空中出了一道銀河,從此牛郎織女分隔兩岸。牛郎是天天領着兩個孩子在河岸盼織女,織女是夜夜思念牛郎。

      埋藏在人間的牯牛道風仙骨很有靈性,不忍看着這悲情的一幕,就地化成一塊巨石。開始聚日月之精華,凝泥沙之地氣,日夜不停的開始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每天整米整丈的增長。想以此直插雲霄,阻斷銀河,成全牛郎織女兩個孩子一個家庭美好的生活。

      就這樣增着長着,這天,太白金星下山巡遊至此,看見這一帶方圓幾百裏風沙湧動,不知原由,驚慌失措趕回天宮稟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急召羣臣商議,問其原由,有太乙真人上前稟告,此乃地界一頭得道成仙的牯牛遺骨,在此造山運動,欲比天高,擋住銀河,務必用天界唯一一座乘輦,套住此牛,方能降住。

      端坐一旁的王母娘娘自然坐不住了,深知是由自己惹的禍端,更捨不得和玉皇大帝一起出遊乘坐的乘輦。說道:小小一頭野牛作怪,居然需要天宮乘輦鎮壓,派些蝦兵蟹將,讓魚參謀也跟着去參謀一下。

        這些蟹將魚參謀領帶一羣蝦兵,浩浩蕩蕩的從南天門出發,來到牯牛山附近,安營紮寨。

        他們從銀河引來大水,大雨下了十天半月,水漫牯牛山半月有餘,終將退去,牯牛山屹然聳立。

      這些蝦兵隨後全部撲到牯牛山上,掄起大鉗,大肆挖掘,牯牛山被挖現出牯牛巨石。此時,一道白光一閃,白骨現出牯牛原形,牛尾一甩,狂風大作,蝦兵禁不住大風一卷,全被埋在沙下,化成一座座小山。

      大風將蟹營的帳篷也掀了出去,蟹將掄起大鉗退到山後,牯牛衝上,頭頂蟹將,蟹將裂開大嘴,張開大鉗,就此暴亡,化成了一座蟹山。兩個魚參謀也衝了上來,牯牛兩腿一踹,兩個魚參謀也被踢到幾裏開外,眼珠一歪,尾巴蹦噠了幾下,化成了鯉魚鰱魚之地。

        此後,玉皇大帝又多次派出將領,終無濟於事,擒牛不成反被牛踩。

      一次次大戰之後,牯牛山也在一截截的升高,玉皇大帝氣得瑟瑟發抖。無奈牯牛發力太強,終是低下了頭,閉上了眼,手一擺,喊到:把乘輦擡下去吧。

      幾位大力士上前將乘輦擡到南天門外,放了下去,“呯"的一聲,乘輦跌落牯牛山上,僵繩牢牢的套住牛脖子,牯牛長天一嘆。頓時,山崩地裂,溝壑叢生,牯牛山也從幾千米崩塌到幾百米,再也動彈不得。

      從此,天界無乘輦 ,地有掛車山

山不過千米,綿延千里

本故事純屬作者原創虛構,任何轉載請聯繫作者,侵權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