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南京,很冷很冷

這幾天南京市氣溫一直走低,而今天最低氣溫也快要觸底到了冰點,早上起來真是格外的冷。

上午10點01分,道路上秩序井然的長隊車龍都停了下來,路上的行人們紛紛駐足。一時間,汽車的鳴笛和遠方的防空警報聲融爲了一體。我們作爲生活在南京的一份子,在這一刻,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地低下頭,爲83年前那個暗黑的歲月寄託哀思。

想來今年也是我落腳南京的第4個完整的年頭了,沒事喜歡寫點啥的我,卻至今還沒有寫過一段文字來好好感受一下這座城市。而直到今天,大街上陌生的行人們都紛紛駐足凝固那一分鐘時,心裏真的特別有感觸。


說到南京,大家的心中的畫面是什麼呢?是夫子廟秦淮的煙雨?還是中華門滄桑的城牆?是總統府深邃的庭院?還是玄武湖餘暉的夕陽?

畢業來南京之前,我自己也曾反覆在網上搜索着大家對於這座城市的點滴評論,網友們各抒己見,褒貶不一。而這一刻當我自己準備嘗試來回答這個問題時,真的宛如夢境一般,原來我已經在這裏生活了好幾年了。


其實南京主城沒有我來之前想象的那麼大,最起碼在我生活過的城市印象中,感覺是沒有武漢大的。要是按照我們小區樓下本地爺爺奶奶們的說法,以前都是把古城牆內的區域才稱爲傳統意義上的南京城哩。

有人說,在南京能找到一種在古代和現代之間穿梭的感覺,我還是基本認同的,尤其每當我身立於總統府門前而目光落在不遠處的新街口德基大廈,亦或是坐車穿越集慶門古城牆左轉上立交而看到對面林立的河西高樓。城牆內是歷史和時代的留痕,城牆外則是現代化的城市風華。

時間的迭代賦予了這座城市太多的故事,而生活於其中的我們也能處處感受到歷史的滄桑。保守穩重的主流意識也會讓你在這裏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平和與包容。所以穩重大氣,充滿歷史與底蘊,是我初來這座城市的第一個感覺。


南京是全國重要的科教文衛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高等教育繁榮和城市交通便利則是我對這裏的第二大印象。

南京自古以來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如果說天下文樞說的是這座城市古代教育的繁榮,而兩所985,八所211,以及南郵、南審計、南財、南林等諸多其他強校便是這座城市當代最珍貴的教育寶藏之一。

至於交通,長三角內,僅南京到上海,每天單向200多班的高鐵,會讓你有一種在坐公交在城市間通勤的錯覺。另外市內的10條地鐵線路對於我們這些打工人來說,也是十分便利,我們享受着這些利好,唸叨着這些利好。

最後聊到城市環境和麪貌,我也去過不少省會城市,南京的表現不是最尖但也不次。想必和很多來過南京的朋友們感覺相仿,城牆內遍佈於路邊的法國梧桐成爲我們心中獨特的印象。誠然,梧桐很美,而對於我而言,卻依然抵不過跟我一起走過梧桐樹下並撿起那一片片金黃樹葉的人。


再聊幾點印象一般的點吧,免得諸君說我寧吹。

有人說南京的方言不太好聽,張口閉口帶生殖器官,侉子味重,額。。。

再者,於此地四年之久,我貌似一直沒有發現啥特別適合我自己口味的美食。可能我在武漢待了幾年,真的不太習慣江蘇菜或者淮揚菜,還是喜歡喫口味重一點的東西偏多,當然這純屬個人喜好了。俗話說的好,沒有一隻鴨子可以活着走出南京,當時的我是半信半疑的,直到看到了隨處可見的烤鴨、板鴨、醬鴨、滷鴨、鹽水鴨,鴨血粉絲湯,我便深信不疑了。

最後作爲一個程序員,不得不談到的那就是IT互聯網氛圍和機會了。之前早就聊過了,本土所萌芽出來的IT/互聯網/通信/軟件等公司還是少了一點,大部分情況都是大公司所設置的研發中心(或分部),所以技術氛圍肯定沒有一線城市那麼繁榮,而且外包也不少,算是一個遺憾吧,好在現在也越來越好了。


今年是我對南京城充滿敬畏的一年,只因三個字:安全感。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下,這座城市讓我感到了一陣陣踏實。資源充足,舉重若輕,這座城市在面對疫情時的穩重、博愛以及擔當,我們皆看在眼裏。93這個數字被牢牢地定格住,我們真的很安心。

南京就是這樣一座平凡大氣、有實力有擔當的城市,或許這纔是百轉千回的歷史滄桑和時間長河的櫛風沐雨所賦予這座城市最驕傲的資本吧。

最後,願和平常駐,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今天南京真的變冷了,看來南京的首場冬雪應該也不遠了吧。

12月13日,於南京·秦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