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筆記

1.中國畫介紹

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是漢族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講究筆墨神韻,“以形寫神”,追求一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感覺; 講究“骨法用筆”,不講究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的光色變化的影響,以大觀小,以小觀大;講究空白的佈置和物體的“氣勢”。


2.中國畫分類

國畫大致可分爲;人物,山水、花鳥;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着緊密的聯結,因此中國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


3.工具材料

中國畫的主要工具是筆墨紙硯,號稱“文房四寶”。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特指湖筆(浙江湖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紙(安徽宣州)、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

毛筆品種較多,從原料上分,有兔毛、羊毛、狼尾、鼠須、馬毛等;從性能上分,有硬毫、軟毫、兼毫。

目前大多數書畫愛好者都使用書畫墨汁。好墨要求質細、膠輕、色黑、聲清。質細指無沙子雜質;膠輕,則書寫流暢;色黑指墨色要黑,泛紫光更佳;聲清,磨墨時聽不到聲音。

宣紙主要以檀樹皮和稻草爲原料,具有潔白如雪、厚薄均勻、質地綿韌、不蛀不腐、墨韻萬變等特點。一張宣紙的製作時間要一年左右。宣紙就吸水性能分爲生宣、半熟宣和熟宣。

硯又稱爲硯臺,最常見的硯是石硯。硯臺以質地細膩、潤澤淨純、晶瑩平滑、紋理色秀、易發墨而不吸水爲上品。

中國畫顏料主要分礦物性顏料、植物性顏料、動物性顏料和化學顏料,分膏體、塊狀、粉狀三類。礦物性顏料主要有硃砂、赭石、石青、石綠等,植物性顏料主要有花青、藤黃等,動物性顏料主要有胭脂、牡丹紅等。化學顏料主要有鋅白、鈦白、鍩黃等。


4.特點

國畫要表現“氣韻”、“境界”。國畫和西方繪畫的原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強調觀察總結不強調現場臨摹,運用散點透視法不用焦點透視法,重視意境不重視場景。現代國畫的發展也開始吸收西方繪畫的一些技巧,如明暗光影的配置,人體解剖的準確等,也有畫家將國畫的意境用於油畫創作上。

中國畫是融詩文、書法、篆刻、繪畫於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這是中國畫獨特的藝術傳統。中國畫上題寫詩文與書法,有助於補充和深化繪畫的意境,豐富了繪畫的藝術表現形式。

刻藝術,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並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可稱得上“方寸之間,氣象萬千”。


5.筆法

中國畫運筆方法十分講究,包括執筆法、筆鋒的運用和各種用筆的技法。運筆有中鋒、側鋒、藏鋒、露鋒、逆鋒、順鋒等方式。中鋒運筆,垂直,行筆時鋒尖處於墨線中心,用中鋒畫出的線條挺勁爽利,多用於勾勒物體的輪廓。側鋒運筆,鋒尖側向一邊,由於是使用筆毫的側部,故筆線粗壯而毛辣,多用於皴擦。藏鋒運筆,筆鋒要藏而不露,橫行“無往不復”,豎行“無垂不縮”,古人稱之爲“一波三折”,畫出的線條沉着含蓄,力透紙背,常用於畫屋宇、舟、橋的輪廓,也用於山石的勾勒,樹幹的雙勾。露鋒則使點畫的鋒芒外露,顯得挺秀勁健,畫竹葉、柳條便使露鋒運筆。逆鋒運筆,筆管傾倒,行筆時鋒尖逆勢推進,使筆鋒散開,筆觸中產生飛白,這種點、線具有蒼勁生辣的筆趣,在樹幹、山水的勾勒、皴擦中都可運用。順鋒運筆與逆鋒相反,採用拖筆運行,線條輕快流暢,靈秀活潑,勾雲、畫水常用此法。

6.墨法

墨法是中國畫特殊的繪畫語言。在中國畫表現手段中,墨法與筆法同等重要。筆通過墨來體現,墨通過筆來完成。中國畫以墨爲主,以色爲輔。所以,中國畫的墨就是色,與“黑”是不同的概念。墨是能夠獨立完成繪畫,能夠表現物象豐富色彩的物質手段。

用墨要有光彩、講層次,求變化。對墨的要求,清、潤、沉、和。清,層次分明。潤,墨色滋潤。沉,不浮躁。和,相互融和。中國畫又稱爲水墨畫,墨在中國畫中就是黑色。中國畫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說,即黑、白、濃、淡、幹、溼六種效果。墨的方法是爲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爲骨,墨爲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爲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

7.構圖

中國畫除了具有一般繪畫的特點外,還具有獨特的構圖方法,就是中國畫特別注重矛盾。表現爲賓主的對比、黑白的對比、疏密的對比、動靜的對比、虛實的對比、方圓的對比等等。

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稱爲“三遠”法。宋代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對三遠法下過這樣的定義:“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就是一種“散點”的時空觀,以仰視、俯視、平視等不同的視點來描繪畫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繪畫以一個視點,即焦點透視觀察景物的侷限。

8.基本步驟

揮筆作畫,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因爲筆墨在宣紙上不能塗改,所以不能有半點疏忽差錯。每筆都要考慮以便解決形象問題、遠近虛實問題、情感問題。古人講“下筆便有凹凸之形”。筆的輕、重、虛、實、強、弱、濃、淡、幹、溼都要恰如其分。因此必須集中精力,纔有可能做好。(1)勾線——凡能用線概括的地方,分出主次先後,用重墨勾線(相對於整體來看)儘量明確、肯定。勾線用筆不可猶豫不決,要“穩、準”地畫下去,遇有敗筆也不要怕,一直把整體畫面勾完之後,再進行調整。(2)皴擦——皴擦要在大的線的骨架上加以補充,以進一步表現山石的脈絡、轉折以及樹幹、建築物的體面和質感,使畫面豐富起來。“皴”和“擦”是一個意思,只是筆觸大小與輕重略有差別。(3)點染——在勾皴的基礎上進一步以不同筆法的點染加以充實,逐漸形成畫面的整體效果。染,放在最後進行。染以水分較多的筆觸去畫,不可大面積瞎塗,當留空白(即“活眼”)要留出來,不可統統堵死。點染一般需要進行多次調整,這時千萬不可急躁,要待第一遍幹後再進行第二遍,否則,容易出現髒、軟、死等毛病。(4)收拾整體——關於整幅畫的進展規律,李可染先生歸納出一個公式,叫做“從無到有”,然後“從有到無”。就是一開始畫面筆墨由無到有、由少到多地逐漸豐富起來,這時容易出現局部與局部的失調,也就是“碎”和“花”的現象。這時需要用小筆觸慢慢地(切不可急於求成,大筆塗抹)調整局部與局部的關係,使各個局部集零爲整,形成一個整體。這種整體要有一集結之處——“畫眼”,猶如人的眼睛,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起着傳神的作用。統一整體的目的完全在於突出“畫眼”的存在。(5)着色——當墨色豐富到幾乎有色彩的感覺時(一般要墨色畫到90%以上),再考慮染顏色的問題。上色過早,容易奪墨。墨色充分後上色,較易取得“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錦上添花的效果。

9.工筆畫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屬中國畫技法類別的一種。工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工筆畫以其工筆性與裝飾性構成了中國工筆畫的明顯特色。“工筆”就是運用工整、細緻、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它大致可分爲四大類:工筆白描、工筆淡彩、工筆重彩和沒骨工筆。

工筆白描就是完全用墨的線條來描繪對象,不塗顏色。沒骨(法)畫是中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之所以稱“沒骨”就是不勾墨線,直接用顏色或墨渲染。工筆重彩是指用不透明的石色爲主進行着染的方法,特點是富麗堂皇、華美典雅。工筆淡彩是用透明水色進行着染,即先用墨彩的方法把對象畫到八九分,然後用淡薄的色彩稍作渲染,它的基本特徵是色調秀麗淡雅、清新明朗,比較強調線條本身的藝術魅力。

工筆畫用筆主要分勾線筆、染色筆、底色筆三大類。

(1)勾線筆:描線需要用毛筆的中鋒來勾勒細而勻的線,所以要用有一定硬度和彈性的狼毫筆來勾線。依紋、葉筋、小紅毛等這些筆的名稱雖然不一樣,但都是以狼毫爲原料。勾線筆有大小號之分,依畫面需要來選擇,

(2)染色筆:常用的染色筆有大白雲、中白雲、小白雲和其他軟毫毛筆。白雲筆外層是羊毫,中間部分是硬而挺的毛,既能含水分又有彈性,是理想的染色筆。

(3)底色筆:工筆畫經常需要塗底色,或做大面積的平塗和渲染,因此需備有各種寬度的排筆或羊毛板刷。底色筆有五寸、二寸、寸半等,要求全爲羊毫所制,筆鋒柔軟、蓄水能力強,主要用來平塗底色。


10.五代花鳥兩大流派

(1)黃家富貴

“黃家富貴”指的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中的一個流派,以黃筌爲代表。在中國花鳥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成熟於五代西蜀的黃筌,光大於宋初的黃居寀。

黃筌爲宮廷畫家,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勾勒精細,設色濃麗,不露墨痕,所謂“諸黃畫花,妙在賦色”(沈括),畫成逼肖其生,故有“黃家富貴”之稱。黃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成爲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入宋後,當時凡畫花鳥無不以“黃家體制爲準”。

(2)徐熙野逸

徐熙野逸指的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以徐熙爲代表,落墨,風格迥異,故有“徐熙野逸”之說。所繪的汀花野竹、小鳥淵魚、草木蟲獸,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鳥,形骨輕秀,樸素自然,清新淡雅,獨創“落墨法”。

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瀟灑的風格,故後人以“徐熙野逸”稱之。徐氏的筆墨技巧,對於後世影響很大,至徐熙之孫徐崇嗣出,徐熙畫派名聲漸振。後經張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陳道復、文徵明、徐渭等人加以發展,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從而與黃筌的花鳥畫派,兩者互相競爭,影響了宋、元、明、清千餘年的花鳥畫壇。


11.書法

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書體沿革流變,書法藝術異采迷人。從甲骨文金文演變而爲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一直散發着獨特的藝術魅力。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達到了中國封建文化的最高峯,可謂“書至初唐而極盛”。楷書行書草書發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對後代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張旭、懷素以顛狂醉態將草書表現形式推向極致,張旭史稱“草聖”。

12. 四君子畫

明代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被稱爲“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聖人高尚的品德。

“四君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題材,以謂四君子,其文化寓意爲:梅,探波傲雪,高潔志士;蘭,深谷幽香,世上賢達;竹,清雅澹泊,謙謙君子;菊,凌霜飄逸,世外隱士。

13.中國畫寓意

中國畫博大精深不僅在於他獨特的運筆之處,還在於其中蘊含的各種寓意。人們總是喜歡將寓意比較美好的字畫懸掛於家中,來給自己或是家人帶來好運,主要有以下:

(1)牡丹圖:國花牡丹象徵富貴、姣妍、繁華、紅火等,易掛在客廳(新婚夫妻)、臥室(夫妻)、迎屏等處。

(2)大鵬展翅圖:通常被掛在書房及客廳,帶給人一種"鵬程萬里"的積極向上心境。

(3)衆魚嬉水圖:習俗以"水"爲財,而魚又有"年年有餘"的吉祥喻意,所以雙魚嬉水圖有"招財"喻意。

(4)書法:書法在風水上最常見用處是擋"門煞",例如大門正對着臥室,在堪輿學上房被門正對着有不利之說,因爲大門開閉所形成的急速氣流會直"衝"入房,遇上這種情況就可以在房門上掛墨寶。

(5)一帆風順圖:寓意一切順利,出行平安。

(6)山水畫:作爲"靠山",能增加貴人運;“傍水”,能增加財運。山水也讓人賞心悅目,增加生活情趣。

(7)竹子:寓意升高,節節高。

(8)荷花:也是蓮花,寓意和氣,出污泥而不染,信佛的也有寓意圓滿、善心等。

(9)雞圖:寓意大吉大利,民間有雞喫百蟲的習俗,因此,孩子小時易掛在小孩的臥室,有孩子不得病、辟邪等傳說。

(10)鍾馗圖:鍾馗辟邪,因掛在正面,如迎屏、電視的上面等。但也有請神容易送神難的說法,因此儘量不要懸掛。

(11)馬:寓意生活事業萬馬奔騰,蒸蒸日上,前途遠大。

14.繪畫鑑賞

(1)內容描述

藝術創作內容豐富多彩,它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社會生活。因此,具備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對於美術鑑賞非常的重要。同時,美術鑑賞也離不開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閱歷,因爲鑑賞者總是在自身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感受、體驗和理解藝術作品。

(2)形式分析

繪畫是美術中最重要的門類之一,它是運用線條、形體、色彩、筆觸等造型語言在二維平面上塑造藝術形象,以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

繪畫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形式美法則,它能夠通過靜態的形象,表現出深遠的藝術境界和審美意蘊。繪畫藝術語言包括形體、構圖、色彩、材質、肌理等。

對於中國畫,可注意構圖、空間、色彩以及筆法、技法等。

(3)畫家意圖

藝術來源於生活,美術作品也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概括。不同時期的審美思想和價值取向都會在美術作品中有所反映和體現。因此,我們在進行作品鑑賞時,應結合該作品的社會背景來具體分析,感受體會畫家的意圖。例如,在鑑賞八大山人的作品時,鑑賞者需要了解畫家金枝玉葉老遺民的身世,才能感受到他“墨點不多淚點多”簡潔孤冷的畫風,體會到他內心深處的孤寂、無奈、悲涼與落寞,感受到他畫外的深遠寄託,如圖所示。

(4)作品評價

1)藝術語言的鑑賞

鑑賞者對繪畫藝術語言的敏銳度決定了鑑賞的層次。例如,線條在西方繪畫中用以把握實體,而在中國繪畫中還用以暗示物象的骨格、氣勢和動向;形體除了可以表現物象的形貌外,還體現出潛在的情感傾向;色彩能增強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更能反映豐富的情感。因此,繪畫鑑賞應結合繪畫的藝術語言來解讀作品,並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進入“再創造”的欣賞佳境。

2)不同鑑賞標準的運用

由於繪畫作品的畫種、創作背景、民族風格等因素的不同,繪畫鑑賞應運用不同的鑑賞標準。例如,中國傳統繪畫崇尚文、意、趣,重視筆墨、線條的運用,側重表現與寫意。而西方傳統繪畫重視客觀的觀察,主要通過精確的透視、光線和色彩來再現物象,具有理性的精神。

3)感性與理性的結合

鑑賞者在進行鑑賞活動時,一方面要充分調動自身有利的條件,諸如生活閱歷、審美經驗以及情感體驗等,使鑑賞活動有充分的感性基礎;另一方面鑑賞者應通過內省和理性的分析,理清情感中的審美成分和非審美成分,切忌盲目衝動地評價,歪曲原作品。審美者只有將感性與理性充分地融合,才能達到主客觀的統一,才能逐漸提高自身的審美品位和鑑賞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