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職場競爭力

一篇阿里技術人的分享,技術人如何在職場提高競爭力。

一個人是否成長衡量標準是:

成長速度是否匹配甚至超越業務發展的速度

只有成長速度超越組織發展速度的時候,組織纔會把更多的職責交給你,如果你成長的速度跟不上業務發展速度,可能被調整。

技術人成長可圍繞於四個維度:

技術能力成長、業務能力成長、軟技能提高、心態變化

  • 技術能力成長主要是提高技術的深度。
  • 業務能力成長主要是提高業務理解的高度。
  • 軟技能的提高圍繞於領導力、影響力。
  • 心態是需要我們持有樂觀、皮實、自省心態。

具備技術複雜度與業務複雜度系統經驗

技術深度主要圍繞於兩點:具備業務複雜度系統的處理,具備技術複雜度系統的處理。

一個系統發展的複雜主要有兩點造成:

  • 規則
  • 規模

處理業務複雜度高的系統,需要處理的規則勢必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我們具備比較強的抽象、建模能力,比如常見的面向對象思想,模塊拆分,領域驅動,合理的系統分層。

技術複雜度高的系統,就是我們需要處理一些因爲業務發展規模帶來的問題,如數據規模也就是大數據,高流量、高併發,以至於對於高可用的支撐。

我們處於業務團隊,做的是業務技術,如何更好的做業務技術呢?有兩點:

  1. 業務複雜度:基於複雜業務場景的抽象能力,體現的是某種技術深度能力,業務的本質是模型,需要我們具備基於複雜業務場景進行抽象,抽象出領域模型或者複雜業務場景下的流程編排,做好分層、分模塊。其實支撐好複雜業務系統的建設,不僅反映了對於業務的認知的深度,同時也會反映技術深度。

  2. 技術複雜度:針對於大用戶量或者大數據量的可用性建設,可以很好的反映技術深度,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我們過往對於可用性高併發的解決方案,是否可以橫向遷移到新的業務場景或系統上。比如原來的單體架構我們做的鑑權、熔斷、限流都是基於API來的,但是如果變成了一個SaaS或PaaS平臺之後,不同租戶具備的個性化需求是不一樣的,我們的系統是否需要在原有基於API的能力上在做到多租戶&多賬號的能力呢?比如按照租戶指定不同鑑權能力,針對不同租戶做到不同限流治理能力。是否有某種特殊的租戶需要我們區別對待,而引入這種個性化邏輯之後,我們系統應如何消化,這些都是新的問題與挑戰,我們可能不能簡單的用以前的解決方案去做,不能喫老本。

業務團隊的技術團隊做事情和那種純技術的團隊,比如SRE、中間件團隊是有差別的,一種顯示的要求就是就是我們做技術選型與架構搭建過程中,需要識別出技術的非功能需求及業務的功能性需求。

總結來說,應用層架構的本質是:

核心業務邏輯和技術細節分離。

我們應該用分治的思想,把也愛和技術作分離,從而降低系統複雜度。

站在更大的業務視角去思考系統發現,做架構規劃

作者舉了個例子,他在18年選擇去做一個賬號、權限產品化的項目,背後的思考是他想有機會站在業務線或公司層面去思考一些問題,比如這個賬號、權限產品化之後對於業務會帶來什麼變化。

  • 背景:阿里從一家公司變成了一個經濟體
  • 背景之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業務需要考慮雲化、產品化,支持生態下的所有合作伙伴
  • 有什麼的挑戰呢:ToB類業務面臨賬號、登錄、權限類基礎能力的重複建設,沒有好的統一的解決方案

抽象下來有三點:自建難、集成難、管控難

  • 解決方案:將賬號、鑑權能力產品化,提供一整套成熟能力,對外提供標準化支持

背後做事的思考在於,在原有系統層面思考,變爲站在部門、公司甚至經濟體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得到的解決方案是服務於部門、公司和經濟體的。

所以這裏引出一個話題,技術人每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需要去主動的own一個系統,而自己需要對這個系統的未來做出規劃,以及對應的演進路徑。比如這個系統如果往產品化或中臺化方向發展,可以給部門甚至公司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其實很簡單,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把我們負責的系統後面加上一個“平臺”就行,這樣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思考。

比如我之前做交易網關,如果只在網關角度去規劃這個系統的話,他就是微服務架構中的一環,只做好流控、鑑權、監控、聚合就行。能做的事情也是有限,帶來的業務承載也是有限。後來第二年我在這個系統上面做規劃,寫了一個“平臺化”,也就是我們網關係統從以前的微服務網關轉變成了一個交易流量平臺,作爲平臺我們就需要承載更多的交易相關的流量,而以往網關上的能力需要以系統、工具、框架角度去承載,變得通用,對於不同業務線的個性化需求是否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接入,這樣我們纔有機會承載更多業務方的業務,最終演進成平臺。

其二是我們需要在流量上做更多的文章,因爲在一整套微服務架構下,我們處於整個交易平臺唯一有機會對外的產品的銜接部位,我們上游所有的業務都是域內的微服務,他們不需要對外提供流量,所以我們流量上可以做的更多的是一整套的標準化治理能力,比如安全、流控、監控、灰度、端治理、多種通信協議、推拉集合等,所以這部分也被規劃成了一套比較強大的平臺化治理能力。

還有一種體現是,我們將原有大一體的系統(既包含各種業務側的個性化能力、通用化能力,還有鑑權、流控、治理等非功能需求雜糅在一起),按照技術與業務分離,每個分離按照能力內聚、邊界清晰的角度劃分成立不同的域,域裏沉澱通用能力,引入編排層,編排層抽象爲規則,規則和租戶與業務標識綁定,實現可配置可獨自治理。

阿里對於高職級的技術人員有着比較高的業務能力要求,最好具備一定的業務高度。

所以需要技術人員對於所負責的業務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技術人員只能會變成PM的資源,安排什麼做什麼,而且只會做短期的解決方案,這種短期的解決方案往往會變成系統發展的技術債,所以我之前的文章提過一個對於功能性需求的非功能性支持的標準,你的某個功能是否可以快速下掉,而對核心業務鏈路無影響。

如果你對於業務有比較好的理解,某種層面可以幫助消化PM的需求到現有系統中,幫助系統核心能力的沉澱,還可以幫助理出產品期望的一個長期方向,後續的技術規劃可以圍繞於這個長期目標,做適當的前瞻性規劃和技術擴展性準備。前瞻性說的是你思考的東西和真正的邏輯是一致的,這就是要求前瞻性,如果思考的方向和真實業務發展背道而馳,就不叫前瞻性。

另一點是要求我們系統的沉澱和業務規劃方向的沉澱一致,只有真正沉澱了那些通用且有價值的能力之後,纔可以複製能力應用於其他業務場景下,影響更多的人。

規劃可以圍繞於兩點:

  1. 結合當前業務,不能脫離現狀談規劃
  2. 需要走出去參考行業標杆,找到可借鑑的成功理念,再有取捨的融入到我們的業務場景和系統中去

可以和pm經常聊,聊期望、目標、行業標杆怎麼做,我們需要做哪些取捨。

對業務能力要求的想法圍繞於三點:

  • 務實的落地能力
  • 務虛的規劃能力
  • 沉澱方法論,將能力可複用,放大價值

技術與業務之外,我們需要提高個人的軟素質

軟技能分層兩部分:向外的影響力&領導力,向內的學習力。

影響力與領導力可以很好的影響他人,讓大家以一種團隊形式拿取成績。

學習力要求我們具備結構化思維,金字塔原理,抽象能力,具備一眼看穿本質的能力。

領導力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領導力是一種說服他人,並且引領他人達成目標的能力。

領導力的核心是溝通,通過溝通產生信任,進而引領他人一起達成目標。

在溝通視窗中,人際關係溝通分層四個區,分別是:公開象限、隱私象限、盲點象限、潛能象限。

我們應該不斷從別人象限拿一些東西到公開象限中去,放大公開象限,這樣提高你的影響力,比如國家領導人或明星,他們的公開象限就很大。公開象限放大了,其實就很好擴大建立信任了。

隱私象限的擴大可以通過寫文章寫自己的成長經歷,或者多和同時聊過去,聊理想,這樣就很好的實現了自我揭示,從而建立信任。

盲點象限是那些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或者意識到但是沒有太過關心的內容,關於擴展這部分象限可以懇請對方指出與反饋。比如我們多做分享,可能會意識到一些我們不太關心的內容自己不太care,但是別人卻很在意的部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發現這部分內容。

潛能象限是說每個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只不過有的人開發的多,有的人開發的少,對於這部分我們需要具備成長性思維,不斷開發我們的潛力,知行合一,終身成長。

阿里有一套領導力方法論:

  1. 心力:讓大家對這件事情內心一致認同
  2. 腦力:對事情進行深度思考
  3. 體力:引領大家落地,那結果

影響力可以通過兩部分展示:你做了一個牛X的產品,廣爲人知,進而熟悉了你,提高了你的影響力;另一種就是個人的影響力確實足夠。

  • 做一款牛X的產品,不斷完善產品
  • 能說會道,多表現

你做出來了東西,要想辦法去找資源橫向放大你的價值,這個非常重要,比如你可以去寫文章,去做分享,去找運營幫你寫稿子。多組織分享,組織大家寫了幾十篇文章,然後找運營去幫忙推廣。

影響力其實就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能力,這裏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表達,把你的內心的東西通過一定的途徑表達出來,表達最核心的東西其實就是“能說”加上“會寫”。

能說:你去現場演講,你去做做直播,都是鍛鍊你的“能說”。 會寫:你去寫文章或者寫書都是鍛鍊你的“會寫”。

我們應該通過這兩種途徑不斷的去提高你的個人影響力。

結構化思維是幫助我們在工作中把事情做得更好,避免受力不討好的問題。

推薦金字塔原理+刻意練習。

  • 表達條例
  • 做事條例

表達要條理清晰,你在晉升的時候要能把你自己領域的東西讓別的領域的評委也能聽得懂,這個就需要不斷的強化你的表達能力,這裏羅列了四種常見的思想組織邏輯。因果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程度順序。

給別人傳達的一種思想是按照時間+空間的順序:

  • 時間:從 3 年前到現在
  • 空間:從服務阿里集團,到服務阿里經濟體,再到服務中國政府
  • 事情:全部是圍繞着賬號 & 權限這塊來展開,塑造一個領域專精的形象

這麼一講,思路就非常清晰,後面的 PPT 也都按照這個來展開。

做事要有方法論,不同領域都有前輩高人總結的方法論,我們應該學習他,會讓我們做事做的更好。比如我們分析問題常見的 “5W2H” 模型,還有我們定 KPI 的時候的 SMART 模型,就應該經常要使用它。

比如在講 PPT 的時候,也是應用了 “5W2H 的模型”,我做了 BUC ,那麼我怎麼去講 BUC 呢?

這裏不能一上來就講我在 BUC 裏面做了什麼,而要先講 WHY,講清楚了 WHY,後面講成果的時候就水到渠成。好的 PPT 其實是每一頁都要講 WHY 。“BUC 的業務特點”這部分其實就是 WHY,然後在“我應該做什麼”這部分是 WHAT,最後我獲得了一些獎項是 HOW。

萬物皆抽象,抽象能力讓你可以化繁爲簡,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也能體現一個人的格局,所以我們要特別注重這種能力的訓練。

抽象可以幫助我們抓住事物的本質。

如何進行抽象?這裏其實就三招:

  1. 通過對比尋找共性,把共性提煉出來。
  2. 如果沒有共性了,那麼就提升抽象的層次,往上提升,比如植物和動物再往上提升就是生物。
  3. 最終構建出一個金字塔。

大家可以學習《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基本就這個套路。

如何如何提升抽象的能力呢?

  1. 多學習

文字的東西最具有想象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多思考,抽象能力就慢慢提升了

  1. 多總結並寫作

總結是一種提煉,一種歸納。總結後並且寫出來無形中會讓你抽象能力提升更快。所以要多寫文章。

  1. 領域建模訓練

對於我們技術同學來說,領域建模其實就是一種抽象的過程,把核心業務邏輯抽象出來並沉澱到領域層,這樣可以極好的幫助我們去提升抽象的能力。

學習和總結的過程會讓你的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建立更多的連接,從而產生羣智效應。

構建認知座標是一種比深度思考更加重要的思維方式。我們看待一個事物,要看過去,看現在,看本質和看未來。

  1. 看過去

丘吉爾說:“看得到過去有多遠,就能看得到未來有多遠”,很多大牛其實都在不斷的研究史書,借鑑過去的成功經驗來探索未來。所以我們研究競品的時候也一定要去研究競品的歷史,他的存在和成功肯定是有歷史的原因的,不能一上來就去研究他一堆功能,功能只是一個表象。

  1. 看現在

王興說:“每個行業在不同時代都值得重新做一遍”。這句話很有道理,比如“新聞”這個領域,沒有互聯網前是用報紙來傳遞,後面出現了“四大門戶”,現在的“今日頭條”,不同的時代會出現不同的產品形態。我們做產品要抓住時代的節點和規律,順勢而爲。

  1. 看本質

任何事物都有表象和本質之分,我們要剝開層層迷霧,抓住他的本質,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比如認證功能,認證的本質其實是證明你是你。至於在不同的時代肯定有不同的證明方式,比如傳統的賬密,現在的掃臉,還是其他的一些生物識別等方式,都是證明你是你的一種形式而已。

  1. 看未來

歷史的車輪滾滾滾向前,新時代一定會出現一些新的事物,然後讓你的產品會有新的形態,所以我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從而抓住未來的發展機會。

《教父》裏面一句話影響了很多人:“花半秒鐘就能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訓練這種能力有 3 個步驟:

  1. 善於找到某一個領域的節律(節點和規律)

很多事情發展往往是藉助了大勢,抓住時代的節律,取得了不一樣的成功。

那麼如何去訓練這種能力呢?方法是找到這個領域最經典的 100 個案例,反覆的探索和鑽研,不斷總結其中的共性和特性,就能悟出其中的節律。記住一定要找最經典了,最經典是經過時間考驗的,越經典越接近事物的本質

  • 你要做廣告,就研究最經典的 100 句廣告詞,仔細探索和對比,找到共性部分。
  • 你要做音樂,就去研究 100 首最經典的歌曲,去找到它的音律的共性部分。
  • 如果你要去創業,就去研究 100 個最經典的創業案例,仔細探索和對比。
  1. 找到不同領域的之間的共同規律

當你精通某一個領域後,你研究別的領域發現也相對容易,因爲很多東西其實是相通的,比如達芬奇就在繪畫,植物、光學等很多領域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1. 你要從萬變中找到不變

人們常說“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這個道理,當你到了這個層次,別人看到的是變化,你看到的是不變。

  • 商業模式千變萬化,但是人性是不變的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其實忽略了心態的歷練。一個人能走得有多遠,能力是一方面,其實心態更加的重要。

阿里對心態的要求是樂觀、皮實和自省。

  • 樂觀:萬事萬物有高潮就有低谷,我們要樂觀的看待,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 皮實:遭遇人生的挫折的時候還能及時調整就是皮實,比如被人批評了、被人挑戰了、被 DISS 了、晉升失敗了、被打 3.25 了,都是挫折,這個時候要能及時調整心態。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把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件事都當作是一次人生的修煉。
  • 自省:就是一種覆盤,及時的總結和思考過去的得與失。這裏最忌諱兩種,一個是從不自省,覺得自己是最厲害的。
  • 一種是自省過頭了,感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對自己一味的否定。所以我們要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成長方法論遵循 721 原則。

  1. 70% 做中學

做得多會有更深的體會,思考得多會有更多的沉澱。

我們首先一定要做,不能光說不練,有的時候思路沒有很順暢的時候,可以先嚐試去做一點東西,做着做着就有思路了。另外在做的時候要思考,思考主要有兩個維度:

  • 第一,下次如何把這個工作做得更好,這次這個工作做完了,代碼已經寫完了,但可不可以讓它更漂亮,效果更好,這是一方面。
  • 第二個問題,能不能讓這份工作更高效,把這份代碼寫完之後上去時,想下次能不能以更短的時間完成。

只要問自己這兩個問題,會發現有很多答案,這個答案再帶入到下一個字,行。也就是在你工作過程中,下一個輪迴時再去做時,同時觀察自己,再提自己問題。有了這個循環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

  1. 20% 向他人學習

聽聽牛人的分享,看他們的文章,多和不同的人進行交流,然後總結沉澱下來。

  1. 10% 自學

自己參加培訓和看書,然後寫作和分享,分享會讓你把學習到的東西真正的變成自己的東西。要保持有海量和高質量的輸入。

阿里價值觀的底層思想其實是借鑑了 釋(佛)、儒、道三種思想:

  • 釋(佛家):處理好人與心的關係,我們要戰勝自己。
  • 儒(儒家):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我們要團結好他人。
  • 道(道家):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應該順勢而爲。

價值觀分爲 3 層:

  • 最底下一層解決人與心的關係,讓每個人成爲更好的自己;
  • 第二層解決人與人的關係,讓每個人可以更好的和他人合作;
  • 最上層其實是基於下面兩層的,只有每個人搞定了自己也搞定了合作伙伴,那麼服務起客戶來肯定會如魚得水。

價值觀 20 條,如果我們都按照上面去做,肯定會讓你在職場變得不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