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aaS到SaaS,騰訊二十年自研技術雲上集結

創立已有22年的騰訊,究竟積累了多少自研的技術?

 

從數據中心和網絡建設,到數據庫、存儲、大數據等,伴隨着業務的不斷髮展,騰訊在技術上也有了深厚的積澱。無論是從消費互聯網到產業互聯網,還是聚焦“新基建”,技術都是騰訊戰略佈局的底氣所在。

 

在轉型產業互聯網後,騰訊原本自研自用的技術和業務,開始通過騰訊雲對外輸出。一方面,騰訊云爲企業提供計算 、存儲、網絡等基礎技術產品,讓企業免去自建IT基礎設施之憂。另一方面,騰訊雲也提供人工智能、大數據、企業管理工具等各項工具和SaaS服務,助力企業降本增效。

 

9月11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原生技術專場,騰訊雲就集中展示了在新基建和數字化轉型領域多年來的自研技術積澱與產品服務,從自研服務器到自研數據中心,再到自研雲端軟件,揭開了騰訊雲技術自研領域的全景圖。未來,依託大量的技術積累與海量用戶服務經驗,騰訊雲也將繼續加速構建自研技術體系,爲各行各業提供更優質的雲計算服務。

 

  

深耕信息基礎設施,全球化的雲廠商

 

正如雲計算是新基建的信息基礎設施,數據中心則是雲計算的底層基礎設施。

 

據騰訊雲數據中心資深架構師李典林介紹,2009年,騰訊第一個完全自建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落戶天津濱海,從此開始了在全國的快速佈局。目前,騰訊數據中心技術已經發展到第四代,研發的T-block產品家族讓數據中心的建設實現了標準化和產品化,就像“搭樂高積木”一樣,從平整場地開始,最快只需要9個月就可以完成建設。通過採用高壓直流(HVDC)、光伏、間接蒸發冷卻、騰訊智維管控、全產品化建設交付等核心技術,總體節能超過50%,做到高可靠、高彈性、低PUE、低成本。

 

作爲騰訊雲海量業務的底層,騰訊的數據中心遍佈全球,運營着超過100萬臺服務器。據瞭解,未來騰訊雲還將新增多個超大型數據中心集羣,規劃部署服務器超過一百萬臺。

 

爲了管理好遍佈全球的數據中心節點,騰訊雲同樣需要強大的網絡,騰訊雲網絡就是在新基建背景下構築的新型網絡基礎設施,並且進化到了4.0的階段,支撐了數據中心、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等業務的發展,以及騰訊視頻、微信、遊戲等自有業務。

 

騰訊雲網絡總經理王亞晨介紹,騰訊雲網絡4.0的核心是以 NFV (網絡功能虛擬化)和 SDN (軟件定義網絡)爲基礎,更加軟化的方向來發展,成本更低,可靠性更高。比如騰訊自研的數據中心交換機,作爲數據中心的核心設備,通過集中式批量管理大幅降低了成本,同時將設備故障探測時間從90秒降低到了1秒;自研的開放光網絡可以管理多廠家的光層、電層設備,功耗降低約50%;分佈式路由系統的構建讓控制、轉發與路由平臺分離,實現了億級表項更快速、平滑的擴展,這也是騰訊雲網絡最核心的部分。

 

 

今年8月,騰訊雲率先公佈了其在5G物聯網領域的最新進展:自2018年開始佈局5G產品以來,騰訊目前已全面構築全矩陣的5G產品,還攜手主流設備廠商和運營商,提供完善的一站式5G解決方案服務能力,並推動開放的5G生態建設。預計在今年底,騰訊雲將完成300個邊緣計算節點的建設,全面支撐騰訊智慧工業、園區、能源、教育、車聯以及雲遊戲、4/8k直播業務和機器人等5G業務。 

 

騰訊雲邊緣計算中心T-Block

 

隨着5G網絡逐步的鋪開,邊緣計算也隨之得到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多體系的結構、設備,爲資源的融合、調度、安全以及運維都提出了挑戰。

 

對此,騰訊雲旗下的邊緣雲推出了IaaS產品ECM,對外提供邊緣容器以及邊緣虛機的服務,來整合、虛擬化大量異構設備,協同端-邊-雲的資源調度,同時還基於ECM邊緣容器研發了PCDN平臺,基於ECM邊緣虛機研發了RTC平臺及雲遊戲平臺,除了用於自研業務外,也對行業開放。騰訊雲邊緣計算技術負責人朱柳嵩介紹到,疫情期間,在線會議和在線教育大幅增長,很多用戶就依託於邊緣雲的資源,“抗住”了暴增的用雲需求。

 

 

可以看到,在基礎設施領域,騰訊的數據中心、雲網絡和邊緣雲,一起支撐起了騰訊雲全球的海量業務,以及5G技術和新基建戰略的快速發展。

 

構建完備PaaS產品體系,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

 

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曾公開表示,“騰訊不是把雲作爲一個獨立業務來考慮的,是作爲整個平臺戰略去考慮的,採用騰訊雲的解決方案,用戶就接受並得到了整個騰訊的平臺,得到騰訊幾十年經驗和能力的支持。”建立在騰訊能力平臺之上,通過PaaS對行業用戶進行整體性解決方案化的技術助力,也是騰訊雲跑贏其他競爭對手的核心優勢。

 

在日前國際知名調研機構Gartner首次發佈的《Magic Quadrant for Cloud Infrastructure and Platform Services》報告中,騰訊雲入選魔力象限代表企業,是入圍本次魔力象限的7家國際廠商之一,這意味着騰訊雲IaaS和PaaS產品能力已進入全球頂級序列。

 

騰訊雲PaaS能力已經支撐大量的產業互聯網項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智慧政務板塊。近幾年,騰訊已經支持了多個國家級、省級的大型政務服務平臺的建設,成功打造了多個“爆款”的政務服務產品,其中國家政務服務小程序突破1億實名用戶,2020年抗疫“健康碼”支持全國370億次訪問,廣東省“粵省事”小程序突破7000萬實名用戶,並支持廣東“數字政府”在由國家行政學院主導的全國省級政府和重點城市網上政務服務調查評估中,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榮獲第一名。而這些項目中,都離不開來自騰訊里約的支持。

 

騰訊里約是面向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推出的新一代數字化建設的基礎設施產品,也是騰訊企業應用基礎架構團隊基於十多年的信息化實踐,提煉出的一套可信身份和應用支撐中間件產品和與之配套的建設規範。在騰訊智慧政務最新發布的未來城市Wecity 2.0的產品體系中,騰訊里約已經作爲了“融合支撐平臺”的底座,面向政務服務、政務協同、社區服務、監管、決策、產業等領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而在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騰訊里約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騰訊里約爲什麼能支持這些政府項目取得豐碩的成果?在政府機構和大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中,數字化中臺是核心,可以整合資源、技術、公共業務及數據。騰訊里約就是爲有效建立數字化中臺而生。騰訊里約基於“融合支撐”的總體思路,一方面能充分兼容和整合客戶現有信息化的基礎,一方面又能給客戶帶來互聯網公司在信息化領域的最佳實踐,重點解決了混亂的用戶身份、分散異構的應用、複雜的網絡訪問等難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和用戶身份、應用管理、網絡訪問控制的融合統一,又可以大幅度促進數字化中臺搭建成型,並向上層提供靈活多樣的公共服務。

 

 

計費系統是也同樣是企業線上業務的核心繫統之一。據騰訊米大師技術負責人鮑東坡介紹,米大師(騰訊計費)是騰訊從創立就不斷髮展和迭代的重要技術能力,支持了我們熟悉的王者榮耀、騰訊視頻以及騰訊廣告等業務,目前已經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支持250多個支付渠道,服務商戶過百萬,付費用戶過億,賬戶託管達到百億。

 

計費系統如果出現問題,將會對企業財務帶來巨大損失,但在大型活動期間如電商618、手遊88節等,每秒會收到數十萬的併發請求,這也對計費系統提出了極高的技術要求。米大師將16年的經驗,抽象出金融級計費核心框架TDMesh,輸出瞭如TDSQL、TDMQ、TDLedger等Paas服務。在技術和服務升級的基礎上,米大師逐步打造成了以“收、付、管”爲核心的企業計費智能管理方案,幫助企業客戶實現價值升級,爲企業提供全面可靠的計費服務。

  

打造豐富SaaS生態,做數字化助手

 

在前一日的大會上,騰訊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指出,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新基建最大的改變在於從硬件到軟件的轉變,SaaS化企業服務的價值將越來越得到凸顯。

 

在原生技術專場上,還有許多源於騰訊自研自用的原生技術,正依託騰訊雲,以SaaS的形式爲數字化提供助力。

 

比如一站式企業SaaS學習社區平臺騰訊樂享,2008年即在騰訊內部上線,凝聚了騰訊十二年組織建設及管理經驗的精華,以“連接人與知識”、“連接人與組織”、“連接人與人”爲核心理念,通過文檔、課堂、考試、學習地圖、直播、論壇、投票、活動、祝福、積分和證書等12大核心應用,滿足企業知識管理、學習培訓、文化建設、員工關懷和內部溝通等多元化的需求,提供全行業、多場景解決方案。

 

 

還有TAPD騰訊敏捷研發協作平臺,是騰訊十餘年團隊協作理念和敏捷研發經驗的集合,提供了看板、在線文檔、思維導圖、敏捷需求規劃、迭代計劃&跟蹤、任務工時管理、缺陷跟蹤管理、持續集成、持續交付&部署等可配置功能,並沉澱專業解決方案,提升團隊協作效率。TAPD日前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一年間,用戶在TAPD上共完成超過3000萬個協作任務,接收約1.15億條工作提醒;憑藉敏捷研發全流程管理,TAPD平均爲每位用戶節約了近25個工作日,相當於“每人每年少上1個月的班”。

 

 

成立於2002年的騰訊客服,從最初服務QQ、遊戲大廳等PC端,到之後服務於微信、手遊等移動互聯網端,隨着服務量的爆炸式增長,騰訊客服也從人工服務爲主,開始藉助大數據、AI和雲計算,通過智能客服和智能輔助人工的形式來提高效率。據騰訊客服高級總監程剛介紹,目前騰訊客服開放了專業雲客服SaaS平臺,將自身十餘年積累的客服平臺能力產品化,幫助企業一鍵搭建自己的客服平臺。

 

 

在C端產品上有着成熟運營經驗的騰訊,也將運營能力通過SaaS產品對外輸出,騰訊移動推送可以爲企業提供穩定、快速、高抵達率的推送服務,尤其作爲雲原生產品,其基於騰訊雲完善的全球基礎能力,覆蓋了全球200+國家和地區,自13年開發上線以來服務了全球數十萬款APP,月覆蓋移動設備量超過15億,日均推送消息條數超過500億條。

 

 

還有騰訊微卡,從以電子校園卡爲核心的數字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到進一步將統一身份認證、統一門戶、統一支付管理、大數據分析等能力整合後推出的騰訊微卡,提供電子工卡、一碼通等功能,連接企業線上線下服務,爲各行業提供智慧後勤、員工服務、行政管理等解決方案,助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目前已經覆蓋了製造業、互聯網、交通等多行業,服務了騰訊、深圳機場、微衆銀行、長虹美菱、農夫山泉、雀巢等客戶。

 

 

“騰訊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數字化助手,做好工具箱,把我們看到的東西毫無保留的打開讓客戶來選擇,SaaS服務比如像騰訊會議、騰訊微卡、騰訊樂享、TAPD,客戶拿來就用就好了。”騰訊相關負責人表示。

 

從軟件到硬件,全方位的安全守護

 

安全是產業數字化的底座。隨着雲計算、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黑灰產也在與時俱進,惡性安全事件頻發,即使是騰訊也受到攻擊的威脅。

 

“黑灰產的數據已經上雲,存儲成本降低,也非常抗揍,而且黑產也開始玩AI,驗證碼、人臉替換、活體動作都已經都已經被不法分子盯上,並且形成了穩固的鏈條,他們利用業務之間風控能力的差異,攻擊不同的業務來攫取利潤。”騰訊雲安全策略高級研究員gibbs介紹,騰訊黑鏡曾監測到一個手機號,在7天之內橫掃騰訊至少8個業務“薅羊毛”,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騰訊黑鏡針對黑灰產的人羣、資源、工具、手法,進行安全情報的收集和整理,並聯合各產品團隊一起對抗黑產。2018年騰訊黑鏡完成了黑灰產情報的統一中臺服務,開始走出騰訊召集更多的業界夥伴一起團戰黑產,2019年騰訊黑鏡一舉拿下了四項大獎,一手情報率有效率100%。未來,騰訊黑鏡將以監測黑產動向、挖掘黑產鏈條、黑灰產工具評測爲三大重點發展方向,爲行業團戰黑產助力。

 

 

面對不斷進化的黑灰產,企業需要從軟件到硬件,從內到外更全面的安全防護。比如針對企業內部業務運營,騰訊雲DDoS防護團隊自主研發的宙斯盾系統,從事前攻擊檢測感知到事中防護清洗過濾,再到事後的持續安全運營形成了閉環能力,長期保障了騰訊全線業務的安全穩定運營。近年來DDoS防護團隊還積極引入安全大數據、AI算法對防護算法進行升級,併爲騰訊雲DDoS高防產品提供對第三方的後端技術支持。

 

 

對企業雲上的安全保護,騰訊雲天幕團隊研發的全流量智能分析PaaS平臺,將依賴內核纔可實現的功能直接設計在內核態中,避免應用層和內核態的反覆切換。藉助騰訊自研的雲服務器“星星海”,天幕PaaS平臺進一步提升底層安全算力,實現了毫秒級處理萬兆網絡雙向流量的實時管控,威脅阻斷成功率達到99.99%,並藉助AI技術,不斷提升PaaS平臺的安全運營能力。

 

 

在線下場景,騰訊即視以智慧視覺的AI技術作爲底層的核心技術,不斷拓展並形成了覆蓋各類場景的AI+解決方案,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建築、數據中心等,通過高效地收集和處理視頻信息,保障了樓宇及園區的安全防範,並提高各類資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即視聯合了騰訊雲對外向各行業的客戶輸出解決方案,並不斷探索在公益領域發揮AI的價值。

 

當前,跌倒已經成爲導致老人意外受傷甚至身亡的“隱形殺手”,特別是獨處的老人,更時刻處於危險之中。騰訊即視團隊面向高齡用戶推出了“智能跌倒監測系統”,當系統發現老人發生跌倒時,系統的攝像頭會自動識別老人姿態,並及時報警,讓老人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救治。其智能的特點在於智能跌倒監測系統還會判定老人是否獨處,只有獨處時纔會報警。

 

 

技術創新是雲計算的核心生命力。依託遍佈全球的數據中心,騰訊將雲計算、大數據、AI、安全等技術與業務場景結合,提供了從IaaS到SaaS的行業解決方案。從自研服務器到自研數據中心,再到自研雲端軟件,騰訊雲已經在雲計算技術自研領域進行了廣泛佈局。

 

騰訊雲也正不斷整合自身資源與經驗,加速構建從基礎設施層到應用層的全鏈路自研技術體系,爲新基建做好技術儲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