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N到IN,雲原生2.0帶來哪些改變?

作者 | 中國軟件網 陳楊

校對 | 中國軟件網 暻

從2006年首次提出到今天,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雲計算早已進入下半場,混合雲模式成爲企業上雲、用雲共識。

2013年,來自Pivotal的Matt Stine首次提出了雲原生概念。時至今日,憑藉着容器化、微服務和DevOps等特性,雲原生也成爲驅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技術。

Gartner相關報告也指出:2020年會有50%的傳統應用被以雲原生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將有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雲原生的容器化應用。

而如同雲計算的發展變革一樣,經過七八年的演進,華爲雲也認爲,雲原生已進入了2.0時代。

雲原生1.0,爲了原生而原生

今年7月,華爲雲委託Forrester對中國雲原生及企業級容器平臺進行了調查,通過訪問316名企業基礎架構及雲原生開發及運營相關的技術管理人員,並對研究機構、開源技術組織以及部分企業深入訪談後,雙方於11月底發佈了雲原生產業白皮書(下文簡稱“白皮書“)。

其中,白皮書明確透露了企業在引入及建設雲原生平臺方面遇到的痛點以及挑戰。通過研究調查後,Forrester認爲,雖然雲原生在國內已經得到了初步發展,但對於更多行業及企業而言,雲原生的規模化應用依然處於起步階段。

這是因爲,企業在擁抱雲原生的過程中,主要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傳統雲原生解決方案在架構、生態等方面不完備,阻礙企業雲平臺的現代化進程;二是雲原生開源技術的複雜性與不成熟性給雲原生的自主研發帶來多種風險。

具體而言,在架構、生態方面,Forrester認爲早期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存在三點挑戰:

首先是缺乏對完整雲原生應用生態的支持。相比對雲原生應用的生態構建,早期的雲原生解決方案多聚焦在無狀態應用的容器部署、編排以及治理,進而提升應用交付效率。

而隨着雲原生應用的深入,企業卻需要集中間件、數據庫、有狀態應用的容器化部署及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等容器應用爲一體的統一管理、運維雲原生解決方案。

其次是缺乏多雲、雲邊協同的編排能力。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多雲部署還是雲邊協同,均以成爲企業數字化的共識,而傳統容器平臺無法滿足混合雲模式下的協同調度和編排能力,接受調研的78%受訪者均認爲傳統容器平臺面向單一公有云或者私有云,在多雲、混合雲環境的協同編排能力不足。

最後是缺乏對新興技術的支持及以應用爲中心的資源調度能力。傳統雲原生技術利用容器及編排技術構建了以K8s爲核心的應用基礎平臺能力,卻使得雲原生平臺與底層基礎設施割裂,使得雲原生解決方案無法根據業務需求將資源動態調度,造成浪費。

在開源技術給自主研發帶來的風險上,Forrester認爲企業在雲原生應用的開發管理過程同樣面臨三點挑戰,分別爲:包括主流框架在內,不同組件迭代、成熟度的不同,給自主研發產品的穩定性帶來風險;雲原生技術體系涉及領域廣泛,給技術方案的選擇帶來是否可持續性風險;開源組件的複雜性、依賴性與企業級特性欠缺,給自主研發帶來壓力。

在華爲雲看來,這便是雲原生1.0的特徵,其技術本身便複雜,並缺乏企業級所需的生態、以應用爲中心的特性。

雲原生2.0,從ON Cloud到IN Cloud

因此,Forrester也給企業落地雲原生過程中提出了建議:建立雲原生優先的戰略,聚焦核心業務並從自身現狀着手,以平臺化的思維構建企業級雲原生能力,包含行業生態的技術深度、生態系統的廣度以及行業實踐的專業度,即構建企業級全棧雲原生平臺。

這或許也是華爲雲提出雲原生2.0的原因。早在9月底的華爲全聯接大會2020上,華爲雲CTO張宇昕便提出了“雲原生IN基礎設施“的融合架構,表示雲原生已進入Cloud Native 2.0時代。

近期,華爲雲則完整發布了雲原生2.0全景圖和行動計劃。“新雲原生企業既需要讓新生能力生於雲、長於雲,把AI、大數據、邊緣計算、視頻等新生能力用於企業,同時也需要繼承和發展既有能力,實現既有能力和新生能力立而不破、有機協同。” 張宇昕說,“雲原生2.0,就是要讓每一個企業都能成爲新雲原生企業。”

華爲雲認爲,雲原生1.0與2.0最大的區別在於,1.0的雲原生是ON Cloud,即把容器、微服務、DevOps等雲原生的特徵堆砌到雲上。這樣的做法雖然實現了彈性、敏捷等,但還僅僅是解決了基礎設施架構層的問題,是以資源爲核心,並未實現資源效率的最大化、最優解。

而云原生2.0則是IN Cloud,是以應用爲中心。除了具備雲原生1.0的容器、微服務、DevOps等特徵外,更強調對資源的配備。華爲雲產品副總裁方國偉總結道:“華爲雲提出的雲原生2.0,具備四個關鍵詞,分別是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和安全可信。“只有這樣,雲原生才能成爲企業應用的內生能力。

如何實現以應用爲中心、生態化的雲原生2.0

除了提出雲原生2.0的概念,華爲雲也發佈了雲原生2.0全景圖,這自然也是華爲雲提出雲原生2.0的底氣。而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以及安全可信便是華爲云云原生2.0全景圖的四個層面。分別來看:

資源高效:基於華爲雲擎天架構的軟硬協同能力,華爲云云原生基礎設施可提供多元算力,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個性化算力需求。

同時,基於雲原生集羣聯邦、邊雲協同操作系統,華爲云云原生基礎設施打造了高效、可靠的分佈式泛在計算平臺,並構建了包括容器、裸機、虛機、函數多種資源在內的統一計算平臺,以此實現傳統企業應用與雲原生應用更好的協同。

而以應用爲中心打造的企業應用生命週期管理規範,則爲企業傳統IT、互聯網、中間件、數據及智能等業務構建統一的雲原生應用部署、運行、運維、治理標準化流程。

應用敏捷:由於華爲雲DevCloud支持全流程DevSecOps,這使得其3種開發模式覆蓋7大開發場景。華爲雲透露,這實現了10倍的效率提升,使得應用開發更敏捷;同時華爲雲微服務解決方案具備雙棧、全場景兩大特點,使得應用治理更靈活;傳統應用和雲原生應用並存、協同,則實現了應用集成更高效。

業務智能:通過FusionInsight、DAYU以及GaussDB數據庫,華爲雲實現了雲原生的數據使能,即可以幫助企業把數據資源加工爲數據資產,使得AI能力貫穿數據處理流程,實現數據的智能化治理。

此外,華爲云云原生加持的知識計算解決方案、一站式AI開發平臺ModelArts通過從知識高效、模型高效、算力高效以及數據高效四個維度協同,加速了行業AI落地。

安全可信:基於華爲在企業安全方面近30年的技術積累,華爲雲能爲企業提供涵蓋技術、產品、安全合規能力經驗以及安全治理體系等在內的全方位安全服務。

正如華爲一直重複的“自己做的降落傘自己先跳“一樣,華爲自身便是華爲云云原生解決方案的實踐者。如華爲實現了超大規模的雲原生研發應用,資源複用率提升3倍,部署效率提升10倍;LAAS(Lab as a Service)實驗室服務化,構建實驗室作業的數字孿生;研發桌面雲使得華爲全球研發人員的開發、構建、測試等全部雲化。

除華爲以外,中國一汽、華大基因、交通部路網中心、永安保險等均藉助華爲云云原生2.0解決方案,在資源高效、應用敏捷、業務智能、安全可信四個維度實現不同程度提升。

一直定位黑土地的華爲,也自然圍繞聯合創新、產業促進、社區貢獻以及全面賦能等方面啓動了雲原生2.0行動計劃,希望通過雲原生交流平臺、開源社區,雲原生2.0產業峯會等多種方式賦能,促進整個雲原生產業的發展。

參考資料:華爲雲&Forrester雲原生白皮書

禮品限時贈送,先到先得~!

完整填寫調研問卷,可參與問卷後抽獎活動,禮品包括:100元、50元京東卡、30元星巴克券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