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開啓電商平臺的“小圈”時代,阿里美團跟隨其後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互聯網商業的發展,是一個從增量到存量、從粗放增長到精細化增長的過程。互聯網下半場,如何精細化增長?電商行業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標配路徑:X小圈。

第一個喫螃蟹的是拼多多。2020年2月,拼多多率先上線“拼小圈”功能,主打真實評價,意在通過好友之間分享真實購物體驗,促進用戶的下單決策。此舉通過“好友真實評價”對傳統電商的“陌生人評價體系”進行了一次降維打擊。

隨後各大電商紛紛效仿,“小圈”類產品漸成行業標配。據統計,繼拼多多之後,去年8月,淘寶緊跟着上線了“淘友圈”,兩個月後,京東上線了“京友圈”,近期媒體報道顯示,美團也開始了“飯小圈”產品內測。

各大電商的“小圈類”產品模式基本一致,都是借力用戶關係構建一套真實的評價體系,從消費側完成“去僞存真”的鑑別環節,進而降低用戶決策成本。

移動互聯網十年,用戶流量見頂,粗放圈地增長的時代已經落幕。但競爭並未消退,如何守住用戶池、對用戶需求做深耕細作,成爲當前玩家們最關注的事。通過“X小圈”打造真實的用戶評價體系,是各大玩家精細化用戶運營的共識。

從搜索到推薦,再到“用戶評價”

爲何各大電商開始執着於“真實評價”?真實評價解決的問題,是用戶下單前會猶豫。

電商的精細化增長歸根到底還是要回歸到用戶,精細到用戶下單的每一個環節。“圈子類”產品解決的是用戶在下單之前的搖擺不定,給用戶下單釘上最後一錘。

縱觀電商發展的路徑,其實一直都是“由粗到細”。

早期以淘寶爲代表的傳統電商,底層基礎是“搜索”,用戶在購物之前,腦子裏已經大概知道自己要什麼。比如想買一條褲子,就搜索“褲子”,再在琳琅滿目的商品頁面進行最終選擇。“搜索”是電商行業最早的標配機制。

再後來,電商不再滿足於僅僅服務用戶的明確需求,用戶還有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潛在需求。比如買過嬰兒奶粉的用戶可能也需要嬰兒服飾,愛喫川菜的用戶應該也會喜歡重慶火鍋。

於是“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在原本“搜索”的基礎上大大擴展了需求半徑。隨後,以大數據爲基礎的“推薦”算法成爲了行業標配。在淘寶買衣服,刷到的都是你喜歡的風格;在美團點外賣,推薦的都是你愛喫的口味。

但還可以更細。滿足用戶的偏好只是手段,讓用戶下單纔是目的。線上購物的侷限性,使得用戶下單前不可避免會猶豫,於是“評價”成爲了用戶決策的有效參考。對“用戶評價”的精細化運營,也成爲了電商行業的共識。

專注“真實評價”,小圈已成行業標配

如果說“搜索”和“推薦”解決了用戶“能不能買到”的問題,那麼“真實評價”解決的就是用戶“該不該買”的猶豫。

傳統的“陌生人評價體系”的弊端在於,有幾萬條用戶評價,有人說強烈推薦,有人說強烈不建議購買。加上傳統電商的刷單現象屢禁不止,虛假好評越來越多,用戶在面對這些褒貶不一的評價時,根本無法判斷。

當衆說紛紜的評價無法作爲用戶的決策參考時,“評價”也就相當於不存在。構建真實的評價體系,成爲了各大電商首要解決的問題。

拼多多上線“拼小圈”之後,傳統電商“陌生人評價體系”的行業標準就被顛覆了,真實評價+互動社交的玩法撬動了線上用戶的線下人際關係,並用線下熟人社交的信任,填補了線上評價體系真僞難辨的弊端。

比如,當用戶正在猶豫要不要買一個助眠枕頭時,看到自己熟悉的朋友給出的“強烈推薦”評價,基於這個朋友日常就是個對睡眠質量要求很高的人,那麼可以預見,這個用戶將快速放心下單。

“真實評價”在消除用戶猶豫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能有效避免誤買、亂買,提升用戶體驗。各家都看到了“真實評價”對於用戶下單決策的有力推動。也就不難理解爲何淘寶、京東、美團都紛紛要上線自己的“小圈類”產品了,一切只爲降低用戶決策成本。

“X小圈”成爲電商行業的標配,是電商精細化用戶增長的一種方式。隨着行業繼續向“精細化”發展,基於存量用戶的精細化服務也會更加完善,相信更多的創新產品將陸續到來。對用戶來說,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