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帶你體驗一把分佈式事務!so easy!

@[toc] 網上關於分佈式事務講理論的多,講實戰的少,今天我想通過一個案例,來讓小夥伴們感受一把分佈式事務,咱們今天儘量少談點理論。咱們今天的主角是 Seata!

分佈式事務涉及到很多理論,如 CAP,BASE 等,很多小夥伴剛看到這些理論就被勸退了,所以我們今天不講理論,咱們就看個 Demo,通過代碼快速體驗一把什麼是分佈式事務。

1. 什麼是 Seata?

Seata 是一款開源的分佈式事務解決方案,致力於提供高性能和簡單易用的分佈式事務服務。Seata 將爲用戶提供了 AT、TCC、SAGA 和 XA 事務模式,爲用戶打造一站式的分佈式解決方案。

Seata 支持的事務模式有四種分別是:

  • Seata AT 模式
  • Seata TCC 模式
  • Seata Saga 模式
  • Seata XA 模式

Seata 中有三個核心概念:

  • TC (Transaction Coordinator) - 事務協調者:維護全局和分支事務的狀態,驅動全局事務提交或回滾。
  • TM (Transaction Manager) - 事務管理器:定義全局事務的範圍,開始全局事務、提交或回滾全局事務。
  • RM ( Resource Manager ) - 資源管理器:管理分支事務處理的資源( Resource ),與 TC 交談以註冊分支事務和報告分支事務的狀態,並驅動分支事務提交或回滾。

其中,TC 爲單獨部署的 Server 服務端,TM 和 RM 爲嵌入到應用中的 Client 客戶端。

這些概念小夥伴們作爲一個瞭解即可,不瞭解也能用 Seata,瞭解了更能理解 Seata 的工作原理。

2. 搭建 Seata 服務端

我們先來把 Seata 服務端搭建起來。

Seata 下載地址:

目前最新版本是 1.4.2,我們就使用最新版本來做。

這個工具在 Windows 或者 Linux 上部署差別不大,所以我這裏就直接部署在 Windows 上了,方便一些。

我們首先下載 1.4.2 版本的 zip 壓縮包,下載之後解壓,然後在 conf 目錄中配置兩個地方:

  1. 首先配置 file.conf 文件

file.conf 中配置 TC 的存儲模式,TC 的存儲模式有三種:

  • file:適合單機模式,全局事務會話信息在內存中讀寫,並持久化本地文件 root.data,性能較高。
  • db:適合集羣模式,全局事務會話信息通過 db 共享,相對性能差點。
  • redis:適合集羣模式,全局事務會話信息通過 redis 共享,相對性能好點,但是要注意,redis 模式在 Seata-Server 1.3 及以上版本支持,性能較高,不過存在事務信息丟失的風險,所以需要開發者提前配置適合當前場景的 redis 持久化配置。

這裏我們爲了省事,配置爲 file 模式,這樣事務會話信息讀寫在內存中完成,持久化則寫到本地 file,如下圖:

如果配置 db 或者 redis 模式,大家記得填一下下面的相關信息。具體如下圖:

題外話

注意,如果使用 db 模式,需要提前準備好數據庫腳本,如下(小夥伴們可以直接在公衆號江南一點雨後臺回覆 seata-db 下載這個數據庫腳本):

CREATE DATABASE /*!32312 IF NOT EXISTS*/`seata2` /*!40100 DEFAULT CHARACTER SET utf8mb4 COLLATE utf8mb4_0900_ai_ci */ /*!80016 DEFAULT ENCRYPTION='N' */;

USE `seata2`;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branch_table` */

DROP TABLE IF EXISTS `branch_table`;

CREATE TABLE `branch_table` (
  `branch_id` bigint(20) NOT NULL,
  `xid` varchar(128) NOT NULL,
  `transaction_id` bigint(20) DEFAULT NULL,
  `resource_group_id` varchar(32) DEFAULT NULL,
  `resource_id`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branch_type` varchar(8) DEFAULT NULL,
  `status` tinyint(4) DEFAULT NULL,
  `client_id` varchar(64) DEFAULT NULL,
  `application_data` varchar(2000) DEFAULT NULL,
  `gmt_create` datetime(6) DEFAULT NULL,
  `gmt_modified` datetime(6)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branch_id`),
  KEY `idx_xid` (`x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Data for the table `branch_table` */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global_table` */

DROP TABLE IF EXISTS `global_table`;

CREATE TABLE `global_table` (
  `xid` varchar(128) NOT NULL,
  `transaction_id` bigint(20) DEFAULT NULL,
  `status` tinyint(4) NOT NULL,
  `application_id` varchar(32) DEFAULT NULL,
  `transaction_service_group` varchar(32) DEFAULT NULL,
  `transaction_name`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timeout` int(11) DEFAULT NULL,
  `begin_time` bigint(20) DEFAULT NULL,
  `application_data` varchar(2000) DEFAULT NULL,
  `gmt_create` datetime DEFAULT NULL,
  `gmt_modified` datetime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xid`),
  KEY `idx_gmt_modified_status` (`gmt_modified`,`status`),
  KEY `idx_transaction_id` (`transaction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Data for the table `global_table` */

/*Table structure for table `lock_table` */

DROP TABLE IF EXISTS `lock_table`;

CREATE TABLE `lock_table` (
  `row_key` varchar(128) NOT NULL,
  `xid` varchar(128) DEFAULT NULL,
  `transaction_id` bigint(20) DEFAULT NULL,
  `branch_id` bigint(20) NOT NULL,
  `resource_id` varchar(256) DEFAULT NULL,
  `table_name` varchar(32) DEFAULT NULL,
  `pk` varchar(36) DEFAULT NULL,
  `gmt_create` datetime DEFAULT NULL,
  `gmt_modified` datetime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row_key`),
  KEY `idx_branch_id` (`branch_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自己的數據庫版本信息,改數據庫連接的時候按照實際情況修改,Seata 針對 MySQL5.x 和 MySQL8.x 都提供了對應的數據庫驅動(在 lib 目錄下),我們只需要把驅動改好就行了。

  1. 再配置 registry.conf 文件

registry.conf 主要配置 Seata 的註冊中心,我們這裏採用大家比較熟悉的 Eureka,配置如下:

可以看到,支持的配置中心比較多,我們選擇 Eureka,選好配置中心之後,記得修改配置中心相關的信息。

OK,現在就配置完成了,但是先別啓動,還差一個 Eureka 註冊中心。

3. 項目配置

接下來我們配置項目。

Seata 官方提供了一個非常經典的 Demo,我們直接來看這個 Demo。

官方案例下載地址:https://github.com/seata/seata-samples

不過這裏是很多案例混在一起的,可能看起來會比較亂,而且由於要下載的依賴比較多,所以極有可能依賴下載失敗,因此大家也可以在公衆號後臺回覆 seata-demo 獲取松哥整理好的案例,直接導入即可,如下圖:

這是一個商品下單的案例,我來和大家稍微解釋下:

  • eureka:這是服務註冊中心。
  • account:這是賬戶服務,可以查詢/修改用戶的賬戶信息(主要是賬戶餘額)。
  • order:這是訂單服務,可以下訂單。
  • storage:這是一個倉儲服務,可以查詢/修改商品的庫存數量。
  • bussiness:這是業務,用戶下單操作將在這裏完成。

這個案例講了一個什麼事呢?

當用戶想要下單的時候,調用了 bussiness 中的接口,bussiness 中的接口又調用了它自己的 service,在 service 中,首先開啓了全局分佈式事務,然後通過 feign 調用 storage 中的接口去扣庫存,然後再通過 feign 調用 order 中的接口去創建訂單(order 在創建訂單的時候,不僅會創建訂單,還會扣除用戶賬戶的餘額),在扣除庫存並完成訂單創建之後,接下來會去檢查用戶的餘額和庫存數量是否正確,如果用戶餘額爲負數或者庫存數量爲負數,則會進行事務回滾,否則提交事務。

本案例具體架構如下圖:

這個案例就是一個典型的分佈式事務問題,storage 和 order 中的事務分屬於不同的微服務,但是我們希望他們同時成功或者同時失敗。

現在大家明白了這個案例是幹嘛的,我們就來把它跑起來。

首先創建一個名爲 seata 的數據庫,然後執行上面代碼中的 all.sql 數據腳本。

接下來用 idea 打開上面這個項目,在每一個項目的 application.properties 文件中(Eureka 不用改),修改數據的連接信息,如下圖:

除了 Eureka 之外,另外四個都要改哦。

OK,配置結束。

4. 啓動測試

首先啓動 Eureka。

接下來先別記着啓動其他服務,先啓動 Seata Server,也就是我們第二小節配置的那個服務,在它的 bin 目錄下,Windows 下雙擊/Linux 下執行啓動腳本。

最後再分別啓動剩下的四個服務,啓動完成後,我們可以在 Eureka 中查看相關信息:

可以看到,各個服務都註冊上來了。

接下來我們訪問 bussiness 中提供的兩個測試接口。

第一個測試接口是:

http://127.0.0.1:8084/purchase/commit

這個接口對應的代碼是:io.seata.sample.controller.BusinessController#purchaseCommit,這個地方是模擬 U100000 用戶購買了 30C100000 商品,每個商品的價格是 100,商品庫存是 200,用戶賬戶餘額是 10000,所以購買之後,商品庫存變爲 170,用戶賬戶餘額變爲 7000。這是正常購買的情況。

@RequestMapping(value = "/purchase/commit", produces = "application/json")
public String purchaseCommit() {
    try {
        businessService.purchase("U100000", "C100000", 30);
    } catch (Exception exx) {
        return exx.getMessage();
    }
    return "全局事務提交";
}

當我們調完這個接口之後,就可以去數據庫查看相應的數據。

第二個測試的接口是:

http://127.0.0.1:8084/purchase/rollback

這個接口對應的代碼是:io.seata.sample.controller.BusinessController#purchaseRollback,這次是模擬用戶購買 99999 個商品,無論是用戶賬戶餘額還是商品庫存數量,都無法支撐這次購買行爲,因此這個接口的調用最終會回滾,數據庫中的數據會保持原樣。

@RequestMapping("/purchase/rollback")
public String purchaseRollback() {
    try {
        businessService.purchase("U100000", "C100000", 99999);
    } catch (Exception exx) {
        return exx.getMessage();
    }
    return "全局事務提交";
}

這就是一個分佈式事務案例。

小夥伴們感興趣也可以研究一下官方這個案例,我們會發現這裏的東西非常簡單,單純是如下方法上多了一個註解而已(io.seata.sample.service.BusinessService#purchase):

@Global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purchase(String userId, String commodityCode, int orderCount) {
    storageFeignClient.deduct(commodityCode, orderCount);
    orderFeignClient.create(userId, commodityCode, orderCount);
    if (!validData())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賬戶或庫存不足,執行回滾");
    }
}

purchase 方法用 @GlobalTransactional 註解標記了下,就開啓了全局事務了,裏邊的兩個調用都是 feign 的調用,對應了不同的服務,最後再做一個數據校驗,校驗失敗就拋出異常,一旦該方法拋出異常,上面已經執行的代碼就會回滾。

這個項目其餘的代碼都是微服務中的常規代碼,就不贅述了。

5. 實現原理

我們稍微來說下 Seata 中這個分佈式事務的原理,先來看一張圖:

這張圖非常清晰的描述了上面的案例,大致流程如下:

  1. 有三個概念:TM、RM、TC,這些我們在第一小節已經介紹過了,這裏就不再贅述。
  2. 首先由 Business 開啓全局事務。
  3. 接下來 Business 在調用 Storage 和 Order 的時候,這兩個在數據庫操作之前都會向 TC 註冊一個分支事務並提交。
  4. 分支事務在操作時,都會向 undo_log 表中提交一條記錄,當全局事務提交的時候會清空 undo_log 表中的記錄,否則將以該表中的記錄爲依據進行反向補償(將數據恢復原樣)。

具體到上面的案例,事務提交分兩個階段,過程如下:

一階段:

  1. 首先 Business 開啓全局事務,這個過程中會向 TC 註冊,然後會拿到一個 xid,這是一個全局事務 id。
  2. 接下來在 Business 中調用 Storage 微服務。
  3. 來解析 SQL:得到 SQL 的類型(UPDATE),表(storage_tbl),條件(where commodity_code = 'C100000')等相關的信息。
  4. 查詢前鏡像:根據解析得到的條件信息,生成查詢語句,定位數據。

  1. 執行業務 SQL,也就是做真正的數據更新操作。
  2. 查詢後鏡像:根據前鏡像的結果,通過主鍵定位數據。

  1. 插入回滾日誌:把前後鏡像數據以及業務 SQL 相關的信息組成一條回滾日誌記錄,插入到 UNDO_LOG 表中。

branch_id 和 xid 分別表示分支事務(即 Storage 自己的事務)和全局事務的 id,rollback_info 中保存着前後鏡像的內容,這個將作爲反向補償(回滾)的依據,這個字段的值是一個 JSON,松哥挑出來這個 JSON 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來和大家分享:

  • beforeImage:這個是修改前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看到每個字段的值,id 爲 4,count 的值爲 200。
  • afterImage:這個是修改後數據庫中的數據,可以看到,此時 id 爲 4,count 的值爲 170。

  1. Storage 在提交前,會向 TC 註冊分支:申請 storage_tbl 表中,主鍵值等於 4 的記錄的全局鎖。
  2. 本地事務提交:業務數據的更新和前面步驟中生成的 UNDO LOG 一併提交。
  3. 同理,Order 和 Account 也按照上面的步驟提交數據。

以上 1-10 步就是一階段的數據提交。

再來看二階段:

二階段有兩種可能,提交或者回滾。

還是以上面的案例爲例:

@Global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purchase(String userId, String commodityCode, int orderCount) {
    storageFeignClient.deduct(commodityCode, orderCount);
    orderFeignClient.create(userId, commodityCode, orderCount);
    if (!validData())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賬戶或庫存不足,執行回滾");
    }
}

下單時候,扣除了庫存,並且創建了訂單,最後一檢查,發現庫存爲負數或者用戶賬戶餘額爲負數,說明這個訂單有問題,此時就該拋異常回滾,否則就提交數據。

具體操作如下:

回滾:

  1. 收到 TC 的分支回滾請求,開啓一個本地事務,執行如下操作。
  2. 通過 xid 和 branch_id 去 undo_log 表中查找對應的記錄。
  3. 數據校驗:拿第二步查找到的後鏡與當前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有不同,說明數據被當前全局事務之外的動作做了修改。這種情況,需要根據配置策略來做處理。
  4. 第三步的比較如果相同,則根據 undo_log 中的前鏡像和業務 SQL 的相關信息生成並執行回滾的語句。
  5. 提交本地事務。並把本地事務的執行結果(即分支事務回滾的結果)上報給 TC。

提交:

  1. 收到 TC 的分支提交請求,把請求放入一個異步任務的隊列中,馬上返回提交成功的結果給 TC。
  2. 異步任務階段的分支提交請求將異步和批量地刪除相應 UNDO LOG 記錄。

換句話說,事務如果正常提交了,undo_log 表中是沒有記錄的,如果大家想看該表中的記錄,可以在事務提交之前通過 DEBUG 的方式查看。

6. 小結

講了這麼多,是不是就把 Seata 講完了呢?NONONO!這只是 AT 模式而已!還有三種模式,松哥下篇文章再和小夥伴們分享。

好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分佈式事務,小夥伴們先來感受一把!標題是五分鐘感受一把分佈式事務,因爲文章裏邊我還和大家分享了原理,如果大家只是跑一下案例感受,五分鐘應該夠了,不信試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