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寫作課》:寫作很難嗎?斯坦福大學教授告訴你答案 01 02 03 04

01

國家取消學科類課外輔導班的消息一出,感覺整個社會都要沸騰起來了。

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悲。

回北京的火車上,一個家長跟我抱怨說,孩子現在放暑假,每天都要上輔導班,他早晨去送,晚上接回來,孩子累,他也累。

我以爲是上興趣班,說,多培養個興趣也挺好的。

可家長說,現在補的主要都是學科類的,作文、數學、英語都有。

我問,不上輔導班行嗎?

家長說:不上輔導班,單靠老師講的聽不懂。


現在國家政策不讓補課了,這種情況也許會有變化吧。

最讓我感慨的是,現在作文補習班竟然這麼多。在網上一搜作文培訓,首頁幾乎都是培訓機構的廣告。

漢語是我們的國語,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說的語言,可是現在的孩子們卻不會用漢字表達內心的感受了。

爲什麼寫作會那麼難呢?


02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很難的作文,對於成人來說也是一個考驗。

雖然作爲成人,我們的漢字儲備庫已經極爲豐富,可是把這些漢字組合起來,構成一篇言之有物的文章,對於許多人來說仍然是個很大的考驗。這一點,從論文到公文寫作的各種“槍手”中也能一睹端倪。

寫作真的很難嗎?

哈佛大學教授、斯坦福大學創意寫作項目創始人——華萊士·斯泰格那給出了否定的答案:No。


華萊士·斯泰格那何許人也?

他是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小說家,其創作的小說《安息角》(Angle of Repose)曾獲普利策小說獎,小說《旁觀鳥》(The Spector Bird)獲美國國家圖書獎,還是《洛杉磯時報》“羅伯特·基爾希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作爲教師,他曾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任教,並開創了斯坦福大學創意寫作項目,培養了無數優秀的作家,包括知名作家諾曼•梅勒、雷蒙德·卡佛、羅伯特·斯通、肯·克西、戲劇家愛德華·阿爾比……

所以,不管是作爲小說家還是教師,華萊士·斯泰格那都是成功的,他對於寫作的想法,也是有說服力的。而他也把自己40餘年寫作與教學經驗傾囊相授,彙總在新書《斯坦福大學寫作課》中。


03

但,首先要說明的是,如果想尋找寫作套路和速成方法,這本書可能不適合你。這本書能給你的,是開闊你的創作視野,啓發你的寫作思維。

1)斯泰格那鼓勵他的學生去寫作,而不是讓他們自命爲“作家”

有人問斯泰格那:想要創作出出類拔萃的小說,作家應該怎麼做?

斯泰格那回答道:寫幾本好書。

相比作品成功後的功名利祿,這位教授更加看重“寫”的這個過程。

我們也說“一日不寫手生”,想要寫出好的作品,需要的是下功夫去努力、去嘗試多寫。

沉迷於“名”,就會看不清現在的路,以及應該努力的方向。

看看中國近代偉大的作家,幾乎都是多寫多產的代表。魯迅一生寫作600萬字,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沈從文是京派小說代表,他一生出版了30多部短篇小說和6部中長篇小說,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而張恨水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多產作家,共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小說。


2)寫作的天賦是上天贈予的禮物,老師只是與上天的饋贈一起共事

華萊士·斯泰格那相信一句話:你永遠無法把一個天生的藥劑師培養成作家,無法把一個短跑選手訓練成鏈球運動員,或者把一個五音不全的人教育成音樂家。你只能從天賦出發,天賦或大或小,而你則協助它充分自如地發揮。

斯泰格那的觀點很清晰:寫作需要一定的天賦,而老師能做的,是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讓學生把這種天賦發揮出來。

這也從側面闡述了在寫作中教師的作用。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的重點不是“教”給學生寫作知識,也不是“修改”“矯正”學生的作品,而是蘇格拉底式的引導,讓學生髮揮出自己獨特的天賦。


3)寫作需要學會細心觀察,廣泛涉獵

寫作雖然是一項私人化的表達,但作者想表達出內心的東西,還是需要一定的積累。

寫作需要對生活顯而易見的觀察力,對世界清醒的警覺,對語言敏銳的感覺。

寫作,首先需要一雙細心觀察的眼睛,因爲“一個嚴肅的作者是生活中感官細節的販賣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寫出來的作品也千差萬別,而恰恰是這種細微的差別,讓作品有了獨特的魅力。

現在的孩子寫作文很難,原因可能就是缺少了對生活的感知力和觀察力。因爲孩子們習慣了手機、平板等各種視覺化的被動刺激,主動探索觀察的能力反而弱了。


04

華萊士·斯泰格那教授的這本《斯坦福大學寫作課》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寫作方法論,但是它從源頭上告訴了我們一個寫作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