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會的“成年煩心事”

在電商行業,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綜合電商平臺越做越強,留給垂直電商平臺發展的空間並不大,多數垂直電商平臺要麼被淘汰出局、要麼轉型,置身行業邊緣地帶。不過,也有少數垂直電商憑藉差異化的戰略打法突出重圍,走上持續盈利的道路。

近日,主打品牌特賣的垂直電商平臺唯品會發布了第二季度財報,營收、淨利同比增長,成爲垂直電商領域爲數不多長期盈利的平臺。此外,唯品會在財報中預計,2021年第三季度淨營收將在243億元人民幣至255億元人民幣之間,同比增長約爲5%至10%。

也就是說,下一季度唯品會很有可能繼續刷新季度盈利記錄。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悶聲發財

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體量小、聲量小的垂直電商平臺唯品會時常製造業績驚喜。

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唯品會淨營收達29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8%;GMV爲48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毛利潤爲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6%;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運營利潤爲17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爲15億元人民幣。淨利潤爲15億人民幣,同比增長11.3%。

至此,唯品會已實現35個季度盈利。

唯品會收入主要由自營商品收入、其它收入兩部分構成,自營商品收入佔大頭。第二季度,唯品會自營商品收入約爲282.3億元左右,其他收入約爲13.8億元。也就是說,自營商品收入直接影響唯品會整體業績。

本季度,唯品會自營商品業績增長得益於其“品牌商品+折扣價”運營策略的持續深化。

一來,唯品會目前已與國內外超30000家知名品牌建立合作關係,建立起良好的供貨體系,保證了品牌貨源。二來,唯品會通過大數據算法全方面觸達、精準聚焦高價值、高潛能用戶,大大提高了復購率。三來,唯品會不斷豐富商品品類,面對不同消費羣體提供差異化的商品,增強用戶粘度。

特別是“他經濟”浪潮兇猛,唯品會男士彩妝、男士服飾等商品銷量大漲,推動了自營商品業績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6.16特賣活動中,唯品會品牌特賣的11大品類中,服飾穿戴依舊領跑。其中,面膜、連衣裙和防曬成爲消費者購買最多三大品類,男性的防曬產品訂單數同比增長400%,男士彩妝品類訂單量同比增長達480%。

對此,唯品會官方也表示:“第二季度,唯品會經營策略進一步聚焦,一方面更聚焦頭部品牌,進一步凸顯“好品牌的超值價”這一特賣模式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聚焦高價值、高潛能核心用戶運營,確保用戶數的快速增長是高質量、可持續的。”

月活量攀升

縱觀整個電商行業,線上流量見頂獲客艱難,越來越多電商平臺通過燒錢營銷來推動用戶增長和提升品牌競爭力,唯品會也不例外。

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營銷費用繼續走高至14億元,同比增長37%;而上一個季度,唯品會的營銷費用是12.9億元,同比去年疫情時期的第一季度暴漲214.63%。唯品會官方表示,營銷費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對於客戶獲取和保留相關的廣告活動的投資增加。

可以發現,熱門綜藝、影視劇、短視頻等場景頻頻出現唯品會的身影。

獨家冠名熱門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在熱播劇集《三十而已》、《都挺好》裏植入廣告。同時,唯品會還嘗試直播、短視頻、微信羣、社羣等獲客方式,多渠道吸引用戶。

鉅額營銷爲唯品會帶來新用戶,推動了交易額的增長。第二季度,唯品會活躍客戶數爲5110萬,同比增長32%;超級VIP付費會員規模同比增長近50%。他們爲唯品會帶來了481億元的GMV和2.215億個訂單,分別同比增長25%和30%。

不過,燒錢營銷吸引來的“看客”,也很容易流失。而且,相比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綜合性電商平臺,以及從直播切入電商領域的短視頻平臺抖音、快手,唯品會總用戶規模、活躍用戶規模較小,競爭力不足。

財報數據顯示,阿里零售平臺2021年第二季度的月活量是9.39億;京東2021年第二季度月活近5.35億,單季新增3200萬;拼多多2021年第二季度活躍買家數達到8.499,呈上漲趨勢。

總而言之,燒錢營銷短時間內能帶來巨大流量,但做好用戶服務、商品運營,鞏固供應鏈實力才能留住用戶,爲平臺帶來更大的效益。

“品牌+低價”生意搶手

唯品會品牌特賣生意的邏輯是和各大品牌商建立供貨體系,以低價獲取合作品牌庫存商品,再以平臺價格賣給消費者獲取中間差價。

對於消費者來說,品牌代表產品品質、服務品質,比三無產品更值得選擇。同時,特賣意味着低價,對於想要高品質產品、高品質服務卻囊中羞澀的普通消費者來說,品牌特賣平臺無疑是最佳的購物渠道。

特別是Z世代羣體十分注重消費體驗和產品品質,隨着Z世代羣體消費能力不斷提升,品牌特賣產業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此情景下,越來越多電商平臺推出品牌特賣活動,“品牌+低價”生意越來越搶手。

目前來看,“品牌+低價”有兩類玩法,一是唯品會、蘑菇街等做特賣垂直電商平臺,直接低價售賣品牌庫存商品,賺取差價;二是淘寶、京東、拼多多等綜合性平臺,通過百億補貼、限時秒殺、拼團、品牌閃購等活動,低價售賣正品商品。

電商巨頭在“品牌+折扣”上動作頻頻,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唯品會創收。

一方面,拼多多、聚划算、京東等各大平臺相繼推出百億補貼玩法,壓低價格、豐富商品品類,讓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唯品會不再是唯一特賣渠道。另一方面,隨着“正品低價”之爭加劇,消費者對平臺商品品質、消費服務體驗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要求電商平臺增加投入來完善高標準服務。

綜合電商平臺大玩“品牌+折扣”模式加劇了行業“內卷”,唯品會的特賣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增長焦慮加劇

唯品會持續35個季度盈利的背後是增長乏力、股價大跌的焦慮。

二季度,唯品會營收增速環比下滑,沒能保持一季度的增長勢頭。財報數據顯示,唯品會第一季度總淨營收爲人民幣284億元(約合43億美元),同比增長51.1%;而第二季度,唯品會淨營收達29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8%。

增長放緩的原因在於,垂直行業增量有限而且唯品會核心競爭力不足。一來,市場增量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潛力,而特賣模式易複製、行業天花板低,“小而美”的特賣平臺面臨如何擴大市場規模,激發市場增量的瓶頸。

二來,互聯網紅利消退。電商平臺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各大平臺之間從燒錢搶市場的比拼,變成線上線下融合、完善物流體系和供應鏈體系的較量,而唯品會無論是線下渠道佈局,還是自建物流的時間和速度都趕不上其他巨頭。

資本最關注企業未來的增長空間,唯品會股價跌跌不休,側面證實了資本消極的態度。8月25日,唯品會最新股價爲15.44美元,與最高點相比下跌約七成。市值從彼時的310億美元回落至當前104.41億美元,總計205.59億美元蒸發掉了。

電商市場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僅有“特賣”護身的唯品會,既要追趕前浪又要預防後浪突襲,還能“浪”幾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