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孩子能教會你什麼?你可能想不到

文:冷冬悟

圖:網絡

看到標題,肯定有人先是奇怪,繼而發笑,兩歲小孩能教會你什麼?

兩歲小孩想玩土就玩土,完全不顧及手、衣服髒不髒的問題,只要是他想做的,從來都不滯於物。

而大人們呢,想做一件事情時,要麼是畏首畏尾,要麼是想要兩全。結果事沒做成,反倒被憂思傷了身體。

這不滯於物說起來簡單,卻是修行之人苦修數十年方纔能達到的境界(悟性差的一輩子都達不到)。

兩歲小孩見到小貓小狗,小雞小鴨,小蟲子都會打招呼,在他的眼裏,衆生皆平等。

要知道,這是聖人、佛祖,道祖才能達到的境界。

對此,大概你會不以爲然,不過這很正常。

因爲每個人的大腦運行機制永遠都是先調動所有的存儲信息(也就是認知),然後進行各種的聯想,比較,最後再做一個二元化的定義(也就是評判):這不可能!

其實當過父母的都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會說一些奇怪的話,而且很多話最後還真的應驗了。

今天帶我不到兩歲的兒子去農家看公雞,一個圍欄裏有八九隻大公雞,他忽然指着其中一隻說,這個要打鳴了。

我當時先是一愣,心想大中午的公雞打什麼鳴,就沒有放在心上。結果過了一分鐘,他原先指的那隻公雞居然真的打鳴了!

八九隻公雞,他怎麼就認定那隻公雞要打鳴呢?

過了一會兒,他又指着另外一隻公雞說,那隻公雞要打鳴了,等了一會兒果然又應驗了。

來來來,誰能用科學原理解釋一下這件事?

記得今年三月份回老家,我兒子一見隔壁那個老太太就嚇得哇哇直哭。

我家老人悄悄對我說,這不是好兆頭,結果過了幾個月,隔壁老太太就走了。

這個又怎麼解釋?

好吧,可能有人認爲這不科學,那我們從聖人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前一段翻譯過來的大致意思是,嬰兒德性之厚,連野蜂毒蛇,猛獸猛禽這些人類天敵都要退避三舍。

今年上半年有個新聞報道說,藏區有個小孩被狼還是豹子給叼走了,但孩子最後在山頂上出現了,而且毫髮無損。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們無須懷疑它的真實性,因爲小孩本身就具有“神仙”特性。

後一段中的握固是說,所有嬰兒出生時,都是握着小拳頭出來的,而且不是一般的握拳,是大拇指掐着無名指根部,此種握法爲握固。無名指的指根處,爲肝之魂竅,也是生髮之機竅。

接着又說嬰兒骨弱筋柔,剛出生時,小孩的身體柔若無骨,這是生命的最佳狀態,搞瑜伽的練一輩子也達不到這種狀態啊。

最後一句是說,小孩一天到晚扯着嗓子哭,嗓子也不啞。大人試着哭一個小時看看?嗓子不啞纔怪。

千古聖人,文武雙絕(注意是雙絕,不是雙全)的陰陽先生曾說過,人爲天地之心。人的良知無所不窺,無所不能,因爲良知就是天理。

每個人出生時,良知是完全光明的,它能發揮巨大作用,但是這時候小孩的囟門未合,不能言語,彷彿是上天不讓他泄露天機似的。

我們以爲初生的嬰兒一無所知,其實我們纔是一無所知。

我們對自己的小孩百般憐愛,愛不釋手,可是他往往表現得不屑一顧。大概在孩子眼裏,我們大人的這種表現是滑稽且可笑的。

爲什麼大人無論見到誰家的小孩就生出親近心?是因爲他可愛?如果這個小孩所表現出的品行不好呢,你還會不會生出親近之心?

其實讓我們生出親近之心的不是小孩本身,而是他光明的良知。我們之所以會對有德之人生出親近心,也是這個道理。

小孩喜歡圍着一件物體轉圈圈,其中也隱藏着巨大的含義。

我們人類本身就活在大圈圈小圈圈中,你看太陽昇起,落下,又升起,這不是一個小圈圈麼?

我們天天喫飯睡覺工作,如此循環往復,不是一個小圈圈麼?

一個星期,一個月,再到一年,還是在大圈圈小圈圈裏兜兜轉轉。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一個人從起點出發,兜了一個大圈子,最終還是要回到起點,這才能算圓滿。

普通人覺得修行是往上修,其實修行是往下修的,修到孩童時期良知光明的境界。這就叫返璞歸真。

你看又兜了一個圈子繞回去了。

小孩慢慢長大,沾染了世俗的人慾,道心(良知)漸漸被矇蔽,他也就變得平凡而不起眼了。

最後,我想表達的是,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不要過多幹涉他的行爲,不要試圖用你沾滿人慾的思想去改變他,讓他憑自己的本性(良知)去自由發揮該多好。

經調查,那些頂級的富豪之所以具備強大的賺錢能力,不是因爲他把致富經研究得多麼透徹,而是依靠本性達到的,而這個本能就是良知。

日本有個成功的商人叫稻盛和夫,他有兩家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強,曾經還把一家瀕臨倒閉的航空公司,用一年時間做到了行業第一。

記者採訪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只說了三個字:致良知。

看看,我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爲我們所棄,卻被外國人當成珍寶供起來了。你要再不去了解學習,那就很可惜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