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爲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低代碼平臺

2014 年,研究機構 Forrester Research 提出了“通過寫很少或幾乎不需要寫代碼就可以快速開發應用,並可以快速配置和部署的一種技術和工具。”的低代碼技術定義,並被廣泛認可,回溯定義出現的那天,低代碼已經至少有8年的歷史。對於循環往復、此起彼伏的技術圈,確實算不上什麼新鮮事物。

而近幾年亦出現了一類以低代碼爲代表的新興技術,比如雲計算,讓開發團隊免去建站、運維之苦,專注於業務開發;比如 Serverless,讓開發人員不必關心 Server、服務器,專注於業務邏輯;比如低代碼,將工程師從他們不想寫的代碼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高價值的代碼中去。這些技術出現發展起來的核心共同點,都是讓人,不必再去做無價值的髒活累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價值的工作中去。這,纔是新興技術發展的真正脈絡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低代碼產品跟 API 類產品有其相似之處,但低代碼平臺更多是以“Platform”形式存在,提供一個環境來運行、配置,而後者則具備更強的靈活度,同時成熟度也遠非低代碼平臺可比。

成爲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低代碼平臺

 

低代碼在產業數字化的道路上,具有推動軟件開發革命的標誌性作用。業界也普遍看好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未來,2018年,成立16年、專注低代碼開發平臺12年的OutSystems 獲得來自KKR和高盛的3.6 億美元投資。Outsystems 因此成功擠進10億美元俱樂部,成爲新晉獨角獸。

Forrester對2021 年軟件開發的預測中亦提到,將有75%的企業傾向於使用低平臺進行軟件開發,高於2020年的44%。而根據 Gartner 的最新預測,到2021年全球低代碼開發技術市場總額將達到138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2.6%。

成爲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低代碼平臺

 

低代碼平臺如此受到資本的重視,其背景邏輯跟過去兩年間音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是一致的。在疫情加速下的數字化轉型時代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遠超從前,但數字化方向的人才儲備、開發工具乃至管理水平,都大大落後於市場需求。由此帶來了對降低開發門檻的低代碼平臺的追捧。

有了低代碼開發平臺,軟件開發者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專注在複雜大型軟件的開發工作中。日常一些低效、冗餘、簡單、個性的軟件應用模型搭建,會交給低代碼平臺來完成。同時,低代碼開發平臺也會讓之前只懂業務不懂開發的管理及業務人員參與軟件開發工作,這會使組織內部的羣體更協作高效,打造出來的產品將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及靈活應變能力。

成爲企業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低代碼平臺

 

在當前,低代碼正在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創新萌芽期,隨着低代碼平臺的日益成熟,模板越來越豐富、生態越來越完善,低代碼的適用範圍也會得到擴展。未來可以預測的是:客戶手上既要上線各種成熟的OA、ERP、CRM等專業軟件,同時也需要配備一套低代碼平臺,解決公司碰到的個性化應用場景搭建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