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記錄9

1.我讀(曾國藩日課第八條:謹言。“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曾國藩所說的戒多言、謹言、慎言,本質上不是一味地要少說話,或者不說話,更不是我們常說的沉默是金,而是指在面臨人和事的時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禍從口出,亂從口出。遇事遇人的時候不糾纏,少爭論,少情緒化,多一點理性。這是一種行動的智慧,也是一種交際的智慧。)

我思:一個人如果不是活動指定的主講者,隨時隨地長篇大論自說自話,可能是此人太愛表現求認可;也可能是自以爲是很久,飄飄然習慣了;或者此人心智還在嘴沒把門的蒙童時期,這絕對不是成年人健康的交流方式。

我在一個心理學專業羣裏,就觀察到這麼一個標本:其每次都是這麼開始,給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然後發工作、家庭、生活、同事、同他人的其主導的事件,跟着來的一定是一段飄飄然的自我讚美。最開始我以爲其真的是做學問的案例探討,對於有些技術應用的合理性給了反饋,後面發現我很愚蠢。每次打開羣都是其連篇累牘的信息,實在是厭煩,乾脆摺疊了羣消息。

謹言,提醒我們說話除了自己,他人和情景有沒有平衡考慮。如果自己說了很多話,迴應者寥寥,需要自省的是自嗨過度,忽視他人了;如果自己將和他人的私人對話交流公佈於其他羣體,尤其是貶損對方,擡高自己的多言,這是不妥的。同樣的語言在不同的語境呈現的意思會有偏差,離開情景說自己是,他人非,不僅僅是情商太低,品行都要反省了。

舒適的言語,自我、他人、情景一定是兼顧的;每天回顧自己的言行,看看自我、他人、情景的得分是不是相對平均的,謹言的修行就有章可循。

2.我讀(“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型。下則爲河嶽,上則爲日星”。在上下之間,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之間,我們一個大寫的人也應該渾身充塞這種天地正氣。這就是元氣。)

我思:曾國藩日課第九條強調養氣。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正氣。”,《黃帝內經》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中國的古聖先賢們都很重視自身的修養,身體元氣充盈,人則精神旺健;精神上正氣凜然,身體機能相應也強健。

由此想到教育孩子爲什麼要有理想,理想之光長存,生命的潛力纔會不斷爆發。溫室的花朵經不起自然的風雨,嬌養的孩子扛不住生活的坎坷。父母修身養氣,意到身到口到,身教言傳一起養孩子的正氣。

3.我讀(西方文化大多是鬼神崇拜,所以宗教特別發達。而自西周代殷商以後,中國的文化崇拜就變成了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本質其實是什麼?其實是先賢崇拜。我們可以在先賢身上找到那種亙古流傳的民族核心價值。那種核心價值的背後,其實就是文天祥所說的凜然正氣,其實就是于謙所說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種氣代代相傳,這種氣纔是曾國藩所要養的丹田之氣。)

我思:西方哲學走到今天,爲什麼會走入絕境?西方科技發展到今天,爲什麼會讓人類處於毀滅的威脅?

中華文明爲什麼經歷無數次外族入侵後,可以化外族融入“我”之中,成爲自己的一部分?

放入更大的時空來看,語言、文字、文化,纔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感謝書生支持,幫我下載《中國通史》紀錄片,碎片時間可以補一補歷史知識了。看完此紀錄片,可以開始讀史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