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百家爭鳴再現

  儒家,有徐渭,文嘉,項元汴三位半聖,實力可觀。綜合實力,僅次於儒家、兵家,位列第三。

  小說家,有蘭陵笑笑生、羅懋登兩位半聖,而且小說大儒數量可觀,隨時可突破更多半聖。

  戲曲,有梁辰魚、湯顯祖兩位半聖,實力大漲,戲劇走向繁榮。

  堪輿,有徐家兄弟兩位半聖,堪輿家的絕技爲奇門遁甲術,戰鬥力頗強。

  道家,雖然僅有潛虛子一位半聖,可隨着潛虛子自領天下行走,天下道門開始走向聯合,道門勢力大增。

  佛家,半聖雲棲祩宏,着手整頓佛門,使沉寂多年的佛門有了中興之勢頭。

  聲律,半聖朱載堉,是太祖九世孫,仁宗第六代孫,鄭藩王族嫡世。憑藉聲律成就律聖,曆書、音樂、算學方面成就也是驚人,與周述學一同被公推爲小衆百家之首,“北朱南周”二聖之名一時響徹大江南北。

  盜門,有張應俞作《杜騙新書》,盜門人稱《騙經》,自此盜門日益猖狂。佔領太湖一島,公然改名爲訛島,建立杜騙書院,廣收門途,一時成爲盜門聖地,盜家弟子公然行走江湖,通用手段爲騙,祖傳盜術反倒沒多少人使用。

  ……

  張景嶽得知盜門之事,突然想起在地球看過的一部叫《大奉打更人》的小說,裏面道門長老揍得盜門宗主改盜門爲“賊門”,便尋思着一定要儘快找到潛虛子,想見證一場李逵揍李鬼之事。

  八年前,張景嶽利用聖院力量在京城棋盤街找到那正在擺卦攤的潛虛子,給他講了一通封神演義故事梗概,又大講特講更爲熟悉的洪荒故事,將潛虛子驚爲天人。

  當聽聞截教戰敗,萬仙隕落,通天教主要再立風火水土,潛虛子激動得就要去重建龍脈,打通隔絕的仙凡之路。

  嚇得張景嶽差點沒一頭栽倒,他只是想忽悠潛虛子給他寫《封神演義》,可沒想着忽悠他去造大明的反!笑話,重建龍脈,打通隔絕的仙凡之路的唯一途徑,只能是推翻傳統,建立國家,集建國之功,耗費國運才能辦成。

  爲此張景嶽足足勸了半年,跟着潛虛子走遍了大明一萬餘道觀,見識了百萬道家精英,特別是龍虎山天師府,底蘊驚人,直追聖院和陽明書院。

  也是在這,張景嶽和當代張天師合力,與潛虛子論道半月,才勉勉強強讓潛虛子答應先寫《封神演義》,成了半聖再說其他。

  兩年後,書成,才氣灌頂,潛虛子一舉突破成爲半聖,受此影響,張景嶽也一舉成爲小說大儒,距離半聖僅半步之遙。

  聖人之下最厲害的高手之一。嗯,這當然只是自誇,這畢竟是儒道至聖世界,除了文字、詩詞也就是書畫和樂曲戰鬥力強。你說戰鬥之時寫小說?恐怕還沒寫完,戰鬥就結束了。

  小說家可謂是最不擅長戰鬥的百家之一,若非如此,儒家也不能力壓百家,還將最會戰鬥的兵家和武家壓着打。

  本來張景嶽還美滋滋的,對未來充滿希望,二十年,他僅僅只用了四年,便達到半步半聖,也就是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前的水準。那時王陽明三十七歲,而現在張景嶽才二十二,可謂最年輕的大儒。

  可在第二年,當得知一位普通人憑藉《三十六計》一舉成爲兵家半聖時,頓時就覺得這小說大儒弱爆了。

  辛辛苦苦勸了半年,跟着跑遍大江南北,又眼巴巴等了兩年,才成爲大儒,可人家只是總結一下《三十六計》,就成爲半聖了,這找誰說理去?

  ……

  五年過去,張景嶽依舊還是小說大儒之境,幾乎沒有多少增長。儒道也停留在舉人之境沒有多少進度,以至於他還沒有使用聖院和陽明書院給的機會。

  反倒是算學,短短時間憑藉後世數學知識,輕輕鬆鬆就達到了翰林之境。也就是把後世的一些初中知識,講給周述學聽,藉着周述學的著作分潤了些才氣。

  醫學經過十年,勉強達到舉人之境,這放到後世,大小也是市級名醫水準,不過在大明,算不得高手。他爹張壽峯,中年學醫,此時都已經入了翰林之境,足足高張景嶽兩階。

  張景嶽只得感嘆,不愧是能生出未來醫聖之人,簡直是被軍職耽誤的名醫。

  其他方面,軍事也達到了進士水準,這幾年經常去陽明洞看望徐渭,跟着徐渭學軍事理論。前面幾年因爲王畿在世,張景嶽還不太願意去陽明洞,后王畿過世,張景嶽直接就住進陽明洞,這纔是軍事才能激增的原因。

  可惜軍事才能的增長離不開論文,嗯,張景嶽將書寫軍事理論當做寫論文。這畢竟是文道世界,才氣不與實幹掛鉤,而與理論掛鉤,是故,這個世界華夏沒有短板,不像地球的華夏輕理論,重技術。

  這些便是張景嶽主修課,小說大儒(六階)、算學翰林(五階)、兵家進士(四階)、醫家舉人(三階)、道家元嬰(三階)。

  其他方面,如書法、畫道、歷學、堪輿等方面也到了二階秀才之境。

  只是張景嶽最想學的武功,暫時沒有遇到武家名師,未能入門。張景嶽不由惋惜,十年後才氣枯竭,兵家和武家纔是百家中戰力最強者。不過一個是團體戰最強者,一個是單兵戰最強者。

  咦,小日本的武士道就是兵家和武家的融合。提起小日本,總感覺忘了什麼事。算了還是去找潛虛子,看李逵大戰李鬼重要。

  思之及此,張景嶽便再次出門,根據聖院傳訊,一路往河南飛去,所使用的正是道家飛天術。

  張景嶽雖然不是儒家大儒,戰鬥力不行,可小說家大儒已經是大儒,百家大儒都能學飛天走地術,飛天術爲駕霧騰雲,走地術名爲縮地成寸。

  漢代董仲舒爲換得百家同意獨尊儒術,集百家之力,共同建立了八階體系,並一一創立了百家通用文術。

  聖境文術爲言出法隨、心想事成。

  大儒境文術爲飛天走地、撒豆成兵。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