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原子基金會的TOC和導師---雙向奔赴,雙向成就

    近日,在開放原子基金會舉辦的開放原子全球開源峯會TOC面對面分論壇上,最後一個環節是導師和項目的交流環節,
邀請了導師代表(姜寧和陳陽)和項目代表(馬濤)進行現場交流,金句不斷,很有意思,
事後依據現場速記稿整理而成。
 
以下是記錄部分,請參考,thanks。

TOC面對面—導師環節

時間:2023年6月13日下午

地點:亦創國際會展中心(C廳)

主持人:馬上要進入最後一個圓桌環節,也是本次分論壇的最後一個議題。圓桌討論導師和項目,項目如何選擇導師,導師如何輔導項目,有請導師姜寧、陳陽(線上參與)、龍蜥項目負責人馬濤登場。我是本場主持人,也是基金會TOC導師工作負責人譚中意。

 

我今天挑選的這三位嘉賓非常有特點:

姜寧是Apache軟件基金會連續兩年來自中國的董事,毫不客氣地說,他是中國最有經驗的Aapche導師,是the Apache Way最忠實的體現者。雖然我也是Apache軟件基金會的正式成員和導師,我也輔導了很多項目,但要論經驗、論聲望、論技巧,姜寧在中國排第一,全球排第二。

第二位是馬濤,他是龍蜥項目的負責人,之所以請馬濤在這裏,因爲今天另外一位嘉賓正好是龍蜥項目的導師,她是陳陽,英文名字是Emily。

陳陽是開源社聯合創始人,在開源界有相當多開源運營的經驗,開源社作爲中國一個極富特色的草根發起的開源社區,十年如一日一直運作不斷,她也很有幸受我的邀請成爲我們TOC導師的一員,跟龍蜥項目達成很好的溝通,雙方雙向選擇一致後,成爲龍蜥項目的導師。

簡單重申一下TOC導師和項目雙選的原則是雙方自願。TOC導師承擔什麼職責?幫助項目成長,用自己的經驗,來識別當前項目的一些問題,並根據項目的需要來提供相應的幫助。有人說導師的目標就是讓項目畢業,對不起!我不這麼認爲,項目畢業只是項目治理水平達到一定成熟階段的一個認可,並不是這個項目開源的目標。如果說一個項目開源的目標就是要畢業,那麼從一開始,它的目標就是錯誤的,這個項目註定就會失敗。所以,如果一個項目挑選導師的目標就是畢業,那麼我奉勸所有的導師不要挑選這個項目。

 

陳陽:大家好!我叫陳陽,是開源社理事長、聯合創始人,也是原子基金會TOC的導師之一,很高興參與這樣一個TOC的導師見面的儀式, 面對面和大家進行交流,在這個會議之後,後續項目輔導就正式開始了,特別感謝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

 

譚中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問姜寧,因爲TOC導師的很多設計都是參考於Apache軟件基金會的導師制度和孵化制度,請姜寧給大家介紹Apache項目中導師有什麼職責?他需要做哪些事情?他對項目有哪些關注?他關注什麼?

 

姜寧:Apache軟件基金會有一個孵化器,孵化器成員的組成是剛畢業的項目的開發人員,還有Apache的Member,還有一些熱心的參與者。Apache孵化器是項目進入的一個入口,和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有點不一樣的是,開放原子這邊導師歸屬在TOC下,然後項目進基金會的話是由TOC去評判,Apache導師是參與到立項申請的,某些層面需要提前溝通,導師會幫助這些項目更好的瞭解基金會,相當於有個推薦人的角色,讓我們更好的理解Apache Way,更好的參與到Apache基金會,所以第一個導師的作用是扮演中間人的角色。

而且很多時候導師會在世界各地看項目,和大家交流和問:你願意不願意把這個項目捐獻到Apache基金會來?某些情況下承擔宣導者的作用。另外,導師要幫助這些項目理解Apache Way,做跟項目發版相關的事情。開源軟件開發時,合規是第一要務,Apache基金會在這個層面看得比較嚴一些,具體知識傳播時是基金會導師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相應的規則制度。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一般的開源社區都有非正式的Mentor機制,沒有拜師儀式,但是幫助新人更好融入項目裏,幫助大家去成長。剛纔說了基金會導師的來源,我們發現幹活最積極的其實是剛畢業的那些項目的同學,因爲他剛剛走過這一遭,有些痛,不想讓新來的人繼續痛下去,所以相當於是老人帶新人,相當於我們在學校裏學長帶學弟的這種關係很類似。

而且基金會的這個導師,我們剛剛說了,大家有這麼多要做的事情,他的收益是什麼呢?就是結識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然後大家一起做有意思的事情。

剛剛也說了,剛畢業的老師也知道這個社區大概是怎麼玩的,也知道在社區裏也需要去積累,這些積累在很大程度是你幫助過程中逐步得到大家的尊重,在積累的過程中就是以人爲善、幫助他人,這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積累足夠多的就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志願者持續不斷有新人蔘與進來,持續不斷運作起來的重要基礎,也是Apache基金會的特色。其他基金會不一定有導師,Apache的導師機制是挺有意思的。

 

譚中意:基金會和阿帕奇的導師都是志願者,他們沒有拿任何薪水,他們幫助項目成長爲的是什麼?獲得自身價值的體現,項目聽他的話成長了,項目朝着Apache基金會或者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方向成長了,這就是他們的價值體現。

馬濤作爲龍蜥項目的負責人,你挑選幾個導師了?你是怎麼挑的?你希望他們發揮什麼作用?爲什麼挑選陳陽做你的導師?

 

馬濤:有點像“真心話,大冒險”,龍蜥是這波申請的導師,最終雙向達成一致協議是五位,一位是陳陽,一位是現場的偉波,還有三位不現場的徐亮、霍海濤、餘傑,爲什麼挑他們五個呢?先說下大的原則,再說下我的小算盤。

大原則是這樣的:

第一,龍蜥畢竟是操作系統開源社區,所以核心是希望有豐富開源經驗的導師,能夠幫助我們這個項目在開源領域裏走得更加紮實穩健。陳陽是開源社創始人、董事長,開源社在中國開源領域裏的工作和開源運營、開源發展裏起到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開源領域這些經驗能夠幫助龍蜥在開源方向上有更好的發揮,也給我們更多指導。

第二,操作系統領域本身是一個相對而言技術上比較枯燥、門檻稍微高,比較複雜的領域,所以我們考慮這裏面有些專業要求,所以我們的導師裏像徐亮、海濤、餘傑、偉波都是這個領域非常專業的老師,從方向和技術發展給出中肯的重要意見,對我們有非常大幫助。

第三,龍蜥社區相對而言是處在前期的發展階段,所以我有個小私心,就是可能對導師的精力有些要求,認爲這些導師時間上更加寬裕一點,我對他們有些時間上的請求,我問過大家,大家很願意有一定時間投入這方面的工作。

最後,因爲龍蜥本身是中立的、開放的、開源的社區,所以導師的多樣性也是我要考慮的原因。偉波是來自浪潮的,陳陽是開源社,海濤是來自微軟的,徐亮是來自華爲的,餘傑是國防科大的,不同企業的特點可以幫助龍蜥走向開源、開放、共治、共享的狀態,這是選擇的理由。

 

譚中意:希望老師發揮什麼作用?

 

馬濤:希望導師發揮的作用在我剛纔講選擇時講了,再梳理一下:

第一,希望社區幫助指導我們項目的發展。項目發展裏,個人覺得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方向,比如開放的中立、多樣性、流程的開放和透明公開,因爲之前在TC或者運營委員會開會,更多是集中在內部。現在有了各位導師參與,一是流程可以更加公開透明,二是可以在公開透明的前提下讓社區多樣性更加豐富,同時是在各位導師指導下,社區可以在良好的軌道上繼續前進,這是我第一個想說的。

第二個期待,一個好的社區,它的運營工作也是非常核心的點,在如何做好的運營,陳陽是開源社的理事長,相信她有非常豐富的開源經驗和運營經驗。姜寧剛纔沒有提到這塊的指導工作。

 

姜寧:Commit也是需要做工作的,只不過我們導師沒有這麼多時間,更多是在不太合適的地方。

 

馬濤:那我是要求太多了,所以我剛纔說到對導師的時間精力,每個導師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充分利用導師的特點幫助社區更好成長。

 

譚中意:謝謝馬濤,他非常實在,說到挑選導師是根據項目需要,結合導師的特點,最後又確認了他們在時間上的投入,真的是一個很好的設計。

我追問一下,我注意到你挑選徐亮同學作爲你們項目的導師,徐亮是華爲的員工,華爲在某些項目上是你們的競爭對手,你爲什麼選擇他?你有沒有擔心?

 

馬濤:我是這麼想的,首先,龍蜥這個項目是非常開源、公開的項目,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分享。第二,徐亮是個核心的操作系統研發人員,他是第一屆TOC的成員,他在第一屆TOC成員過程中,在操作系統的介紹、操作系統的觀點,包括我們項目進入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時,他給了很多中肯的意見,所以如果龍蜥希望成爲一個開放的、中立的、大家共治共享的項目,是歡迎所有人一起參與的。一方面,徐亮的身份是華爲的,但是從我對他的觀察來看,我認爲他會非常中立的看我們社區的缺點,也會中肯提出我們社區的不足,他同時是歐拉的導師,我們在很多地方需要向歐拉學習,他能夠把歐拉的成熟經驗指導我們工作,對龍蜥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你這麼一說,對於我這邊很多作用。

經驗可以協作,阿里在業務上和華爲有競爭關係,但是在開源社區、開源治理、開源發展方向上,包括剛纔提到操作系統的發展,一是可以互通有無,二是可以互相借鑑,三是可以共同謀進步謀發展,我邀請徐亮是希望他發揮這樣的作用,幫助龍蜥更好的成長。國外有很多操作系統的社區,面對不同的場景,有些經驗是互通的,有些東西或者有些開源治理方面的手段是可以大家共享一起來做的。因爲徐亮也是commit成員,龍蜥的事情是可以大家公開討論的。

 

譚中意:可以總結下,你選擇徐亮,首先是對徐亮人品的確認,徐亮是值得信任的,他用他在TOC幾年的工作獲得了大家的信任,他的人品得到一致的認可。第二,徐亮本身的經驗,在華爲的社區也能給你帶來相應的補充。還有一點,什麼時候說你的社區是真正開放的?就是來自競爭對手的人也能和你一起參與協作時,才能說你的社區是開放的。

其實在開源社區裏,很多項目看上去是競爭對手,只有到了最終一個商業客戶打單的時候才真是刺刀見紅的對手,其他在很多方面其實都是合作伙伴。比如在向上要資源的時候,競對2000人,我這裏才200人?不行,得多要點人!第二個,想去風投找投資,競對估值2個億,我跟它市場份額差不多,我是不是可以估值2個億呀?還有一個,在開源項目本身,有很多技術是可以一起協作的。開源社區間的競爭和協作一定是同時進行的。如果覺得徐亮是華爲的就拒之門外,那就太狹隘了,這不是一個開源人正常的心胸。

我剛纔有點打岔了,下一個問題問陳陽,陳陽作爲基金會導師,正好是龍蜥項目導師,你爲什麼會選擇龍蜥?你看中了龍蜥的什麼?你選擇龍蜥將爲它帶來什麼幫助?

 

陳陽:這個問題很尖銳,之前的話題有關於合作和競爭,這是今天繼續可以展開聊的話題。

我爲什麼選擇龍蜥?做一件事情,當前面有兩條路,一條是比較簡單的路,一條是比較難的路,我一定會選擇比較難的路。選擇龍蜥是因爲它比較複雜、難度比較大,因爲如果沒有長達十幾年二十年的持續投入,Linux是做不出來的。加之操作系統對產品技術,生態建設、對合作夥伴、對商業模式的構建是足夠複雜的。我有機會參與到這麼一個龐大的項目中,對我自己而言也是不可多得一個學習機會。

選擇龍蜥基於幾點考慮:

第一,基於我自己的經歷。十幾年前和TOC主席譚中意是老同事,當時我們在Sun Micosystem都是同事。Sun在當時把Solaris 整體都進行了戰略性開源,整個公司經歷了非常大的變動,當時幾乎全部員工基本都參與到產品開源和開源社區搭建中來。後來OpenSolaris這個開源項目算是失敗了,從失敗當中學習和成長,吸取反思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對以後繼續作開源相關的工作是很有幫助。另外,在開源社之前,我的社區經歷是作GNOME - Linux的桌面系統。 做GNOME這個桌面系統期間,瞭解到如何這個開源的桌面操作系統上,多個廠商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如何在基金會和開源社區的基礎上共生共贏。我希望過去十幾年的開源經驗,在開源社區的運營和治理經歷能夠幫助到龍蜥產品。

第二,龍蜥操作系統有非常深的積累,它雖然是最近兩年才宣佈開源的,但是Linux在阿里的技術體系中積累十幾年以上,有着雄厚龐大的技術底蘊,這麼優秀的一個產品決定去做開源時,領導層的決心,投入的資源和長期的投入都是長線的。當我們做龍蜥開源項目時,一定會從它的上下游生態、軟硬件的合作、合作伙伴、商業落地場景去作全面的考慮。 每一個領域都足夠大,也都很不容易做。加之龍蜥開源社區這兩年逐步構建上的社區也是有聲有色,我們也希望龍蜥以更中立更開放的形象出現,在開源社區中有更多的影響力。

第三個考慮,爲什麼選擇龍蜥?也跟我自己的興趣點及專長有關係,一個是關於社區的治理,怎樣做開源項目的社區建設。比如GNOME這個開源項目,我們如何從0到1 搭建GNOME的亞洲社區,幫助它在亞洲發展起來, 社區的運營是我比較有興趣的。在開源社的平臺上,一些主流的Linux操作系統都和開源社有相應的合作,開源社的渠道和途徑可以幫助到像Linux操作系統的觸角有更廣的延展。第二塊我比較感興趣的方向,龍蜥是一個國際化的開源項目和社區,怎樣可以立足中國,並且放眼全球,怎樣在國際的開源基金會有更多的聲音,我們可以作爲橋樑的作用,把中國優秀的項目像龍蜥這樣的項目以及優秀人才和技術交流帶到國際平臺上。第三塊方向是,目前比較熱門OpenAI以及ChatGPT,OpenAI帶來的震盪,不只是只在某個侷限的領域,未來一定會在各行各業引起行業的震盪。像Linux操作系統和開源社區,如何更好的擁抱OpenAI,怎樣讓AI和產品作結合,從而幫助加速龍蜥的產品和社區的建設,從功能上、從產品上、從社區上、從開發者提高生產力上,AI這塊是可以有很大的想象空間的。 現在還是OpenAI早期的階段,未來和業務場景怎樣作結合,更好地落地,普惠到每一個人,這是個足夠大的話題。

開源人都有雙重身份,我自己的另外一份全職工作是微軟雲計算產品部門,做大數據相關的雲計算產品,也在產品上開發Copilot。我也希望自己在關於人工智能領域上有一些經驗可以引發更多的討論,技術實現以及產品落地。

基於以上的這些考慮,我覺得龍蜥是個足夠大的平臺、足夠複雜的產品,希望能夠貢獻到龍蜥社區的項目孵化當中,出一份薄力。

 

譚中意:我再追問一下,你覺得馬濤人怎樣?

 

陳陽:馬濤是個相當靠譜的技術人。技術人給人的感覺是非常踏實。整個Linux操作系統就是靠開發者一行一行代碼紮實寫出來的,踏踏實實做技術、做操作系統至少需要沉澱20年以上,20年磨一劍做一件事情,這種精神,今天做開源項目或者開源社區一定不是短期的,而是有長遠的規劃和堅持。馬濤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有技術底蘊的人,並且長期堅持做開源這樣一件事情。

 

譚中意:我能聽出來你對馬濤是很欣賞的。這其實也是我們導師挑選項目的一個重要參考。就是項目直接負責人如果讓導師看不上眼,會增大難度。

我總結一下,基金會的導師挑選項目分爲兩個維度:

第一個是人的維度,我是否跟他能對得上話,他是否是我欣賞的,我是否是他欣賞的,對得上話後的交流和溝通會比較順暢,這是第一個,從人的角度。

第二個是從事的角度,我之前的經驗能不能幫助到現在的項目,我現在的工作和這個事情如果能夠有更進一步的連接,那將會是個plus。

所以我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從人的角度、從事的角度和從plus的角度。

 

陳陽:我們主席的總結能力和拔高能力相當的可以!

 

譚中意:我們再有一個問題問姜寧,姜寧作爲Apache基金會最有經驗的導師,又作爲開放原子基金會TOC的導師,也參加過TOC導師的線下會議,親自參與第一份孵化報告的陳述,對此,你對基金會導師的工作有什麼評價?有什麼建議?希望在哪方面做更好一點?哪方面再做一些努力?

 

姜寧:剛纔陳陽和馬濤的對話深刻展現了我們在Apache基金會的選擇。因爲導師去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是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大家雙向選擇的時候要看對眼,最好是導師這邊有一些領域是跟項目相關的,就不是簡單的蓋戳了,更大程度上是深入深入參與到這個項目裏。

基於我之前輔導的經驗,從最開始對項目不熟悉,慢慢到跟項目有深度交流,很大程度是日常開發過程中大家有比較緊密的聯繫,這種聯繫是雙方都互相需要、互相成就的過程,這是一個比較關鍵的地方。非常可喜的是我們在龍蜥有這種交互。

最近算了一下後續工作量,基金會今年接了20多個項目,我稍微有點擔心這裏面的量能不能保證。因爲從我自身經歷來說,我作爲至少10個以上項目的mentor,但是這10個項目不是一年兩年做出來的,是從2015年做到現在,我的帶寬可能也就一年1-2個。如果是要深度參與,做commit,一個是要看對眼,另外是時間上的投入,這個我稍微有點點擔心。如果大家對開源有了解,開源最有魅力的是我可以選擇我的工作夥伴。

看對眼了,這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大家協作合作容易很多,不像在單位,領導給你安排了,你就不能說“No”了。正是因爲這種雙向選擇,給大家一定自由度,能搭檔起來的話,協作起來會更好一些。我也非常希望看到更多導師和項目能夠搭檔起來。

 

譚中意:謝謝姜寧的點評,姜寧說導師還不夠,項目已經很多了,擔心我們能否對現有項目進行更好的輔導。首先,導師團隊會慢慢增加,項目可能增加的速度更快,但沒有關係,如果項目本身對導師沒有吸引力, 數字增加只是個數字而已。我們是雙向選擇的,導師投入精力和感情不是爲了金錢,是希望幫助項目成長,從而享受個人價值實現的這種感覺,這是最底層驅動導師做工作的一個意願,已經是馬斯洛需求的第五層了,需求被認可。

接下來的一些時間留給現場同學,看看現場同學關於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導師和項目輔導工作還有什麼問題嗎?

 

觀衆提問:請問姜寧和臺上嘉賓,一個優秀的導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經歷什麼樣的考驗。

 

姜寧:我覺得跟我們在社區裏逐步成長起來是一樣的道理,一定要有好奇心,熟悉業務流程算是一方面,我們有相應的指導制度。

另外一塊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善於從你的同伴裏形式它的特長、吸收他的經驗。我們導師團是挺好玩的,大家背景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可以學習到的地方,星期天那個會是挺好的,至少我們可以交流,在輔導項目裏需要注意哪些東西,過程中對導師自身有很大成長,同時拉近了跟項目之間的距離。

我這邊能夠收穫成長最大的一個地方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如果想把這件事情真正做好,自身收穫肯定很大。因爲把要求提升了,開源社區裏可做可不做的時候,如果把它做得更好,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讚賞或者肯定。我不是爲了別人而做,是爲了自身的要求,所以我現在不敢接項目,因爲無法保證時間。但是如果大家有問題,可以做深度交流,因爲我很看中這種機會,這種問題是我要輔導很多項目才能收集到的一個問題。

如果每個導師都有好奇心以及和大家交流學習,依託導師團能夠得到很大的成長。從我自身經歷來說,我從阿帕奇基金會孵化器學到了很多東西,從BERT也不斷學習,它不斷拓展我的知識範圍,拓展我自己的邊界,在幫助大家、服務大家的同時成就更好的自己,還是有很多正向的東西來做的,大家可以把自己的要求稍微提高一點,這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譚中意:姜寧是理想主義者,他說到成長、說到輔導、說到項目時候,眼裏會發光,會手舞足蹈,爲了一個崇高的理想而付出勞動,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價值,我絕不允許把這種價值隨便浪費在垃圾項目上,所以我一定要要求雙方要達成一致纔可以讓導師進入項目來進行輔導。

什麼是一個優秀的導師?優秀的導師分成兩類——人和事。“事”是能給一個項目帶來什麼幫助,第一層是這個幫助有可能是在技術項目本身,第二層是在技術的上下游能夠提供幫助,第三層是在商業生態上下游也能提供幫助,導師不管在哪層提供幫助,都是很有用的事情,當然,難度是越上面越難。“人”,什麼是優秀的導師?他能夠感染人!他能夠把別人也變成他一樣的人!優秀的導師代表就在這裏(指向姜寧)。

 

陳陽:我覺得人才有聚集性,在很多事情尤其開源社區,會出現聚集和重合的狀態。在很多開源項目、社區、大會,你通常會見到的人羣其實是同一批人。 人以類聚,物以羣分。人才的聚集性,優秀的項目,有活力的社區會更容易吸引到優秀的人才,大家聚集在一起,把智慧,時間,技術和大量資源集中在優秀的產品上。這也是世界運作的規律吧,“80:20”的原則。 

 

最有意思的是, 大部分選擇做導師都不是爲了報酬,跳過報酬的層次直接到了自我實現,因爲我們做的這件事情足夠挑戰,我們認爲不僅會成就自己,也可以成就他人。把自己的一份力量能夠貢獻進來,相互成就,這也是導師團和項目組從內心願意去工作的一種模式。

特別感謝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在中國首先引入導師制度的,特別不容易。放眼國際開源社區,也不是每一個開源基金會都有導師制,當然我們觀察到有導師制的社區會走得會特別成功。今天特別感謝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在中國做了這麼一個創新性的落地實踐。

 

觀衆提問2:剛纔譚主席談了很多點,我的感受是,第一,項目要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夠吸引導師,導師才願意孵化我們的項目。從項目側考慮,除了人的魅力,我們還是個羣體,項目負責人、項目價值、項目team,您作爲專業資深的孵化導師,覺得項目team有什麼特點會更吸引您?我們從團隊角度考慮奔着這個目標努力做得更好,想聽聽您在團隊建設方面的理解。

 

姜寧:這裏存在一個問題,我們瞭解熟悉項目是花時間的,早期阿帕奇的項目沒有太多篩選,那個時候項目不多,“帶寬”也夠,所以會去做。後面我這邊肯定會跟項目創始人面談,看看有沒有觀念上的一致。在team層面上很難達到這個程度,我這邊能給大家一個小tips,因爲這個team是逐步建立起來的,最開始我接觸阿帕奇項目是跟我對接的這個人,很多時候要直接跟它做溝通,因爲不可能所有人都認識。後面慢慢有些聚會和見面會,大家認識了,但是絕大部分是跟項目leader有密切的關係,所以leader的魅力比較重要,我覺得是否靠譜也是從leader層面去接觸。

項目team層面上很難很快的有一個第一印象,一個人在面前會有比較快的認識,或者在交流層面會有更多認識,但是選擇項目也是多方面的。所以要反問一下自己的項目有沒有獨特的亮點能夠更快的說服導師,建議大家後面找導師時,要藉助大會的機會跟導師面談,因爲有很多細節的東西和微表情的東西,比如你是不是足夠自信,對這個場景未來是不是有足夠的信心,這些都是相互交流的過程,要抓住好跟導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跟導師去交流,更容易說服導師。

 

觀衆提問3:明白了,感謝最關鍵的還是首先要看對眼。

 

譚中意:給你一個提示,假設你是開源創業團隊,你見投資人是用你的BP吸引他,你見潛在的導師候選人,他能給你什麼呢?也是他的時間,其實導師都很忙的,很多導師的1小時工資是以千美元來計算的,他爲什麼在你項目上投入免費的時間?也是個投資。你以一個見投資人的身份,拿着你的BP去爭取他給你投資,拿着這個心態就對了,因爲你沒有東西能夠給他,你見投資人有潛在的增值收益,但是潛在導師憑什麼把自己的時間花在你的項目是憑什麼?憑的是你的項目會給他帶來增值,讓他覺得和你們合作很爽,讓他覺得幫到了貴人。帶着這個見風投的想法,去爭取他們免費投資的想法,心態會更有針對性。

 

 

觀衆提問4:我想問各位老師之前孵化過的項目,可否給我們介紹具體案例,是什麼契機讓您看對眼了這個項目,吸引到您的點是什麼?過程中幫助項目做了哪些事?有哪些難忘的經歷?希望各位老師分別講一下。

 

姜寧:看對眼最主要的就是可看能不能持續發展,我輔導阿帕奇絕大部分的項目都畢業了,一個沒有畢業的是後期沒有投入,目標定得不夠清楚,大家對走完流程的目的性不是很強,後面配合起來就很麻煩,因爲導師沒有那麼多時間去催,大家都比較忙。

之後再挑的時候就是看互相的,你要說服大家的話,我們不希望項目做一半沒了,對大家都是時間的浪費。

還有一塊,我們也會預估項目未來的場景,大家去找導師有個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先說你的項目能給導師帶來什麼,這樣雙方能夠比較快的對上眼。

的確,匹配的過程會比較漫長,因爲大家需要對導師有個比較好的瞭解。

現在我沒有這麼多時間輔導項目,做一做導師的導師,後面我們導師如果有一些具體的問題,我們到時候也可以交流交流。

 

馬濤:我沒什麼說的,我現在是個學徒工,明年可以來講一講。我可以講下我是怎麼吸引導師的,吸引導師其實是幾個方面:

第一個,龍蜥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之前做了一些工作,導師或多或少對這個項目有些理解,這個項目的複雜度和挑戰都很大,在社區裏阿里雲、統信、浪潮、英特爾等企業的投入都很大,所以導師也會看到這點,至少這個項目就算阿里雲不幹了也能堅持下去,這是挺重要的一個點,一開始小項目可能不一樣,這是第一個說服導師的事情。

第二個,姜寧剛纔提到,確實要跟他們講這個項目,說白了就是某種程度上的social,要跟導師講清楚這個項目在裏面承擔什麼角色,包括我們尋求什麼幫助,能得到什麼東西,要跟導師講。

第三個,在選導師時要考慮這個導師的背景,比如一個導師不懂操作系統,沒辦法指導你的。

 

譚中意:他找過我,我說不懂。

 

馬濤:我找過譚主席,譚主席把我拒絕了。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把我拒了,他說他不懂操作系統,時間也不夠。所以需要項目和導師多交流,臉皮厚一點也很重要。

 

陳陽:我分享開源項目孵化的一些經驗,我講兩個項目,一個是“開放黑客松”項目,是2014年微軟脫穎而出的一個項目,它特別適合開源社區運營。任何一個開源項目、任何一個組織,想開展“開放黑客松”活動,都可以在平臺上發起;開發者想參與這個活動可以在平臺上找到感興趣的黑客松活動,所以“開放黑客松”適合開源社區運營,它是個很好的平臺。我們當年把這個產品一開始只是在微軟內部獲得黑客松比賽的得獎作品產品化,後來走通了項目從微軟捐贈到開源社區的流程,它就進入了自我有機生長,除了微軟員工核心開發者,現在絕大部分都是來自社區的開發者。

我不是開發者,但是我會從它的運營、產品、社區發展以及和合作上給出比較具體的建議。舉個例子,像很多Linux操作系統是特別適合在這個平臺上做“開放黑客松”的比賽,例如新版本發佈, 插件比賽,Bug Day等,這些都是曾經在“開放黑客松”平臺上落地的多場實際案例。 

第二個項目最近比較火,是關於大模型的平臺,DeepSpeed,在OpenAI、ChatGPT火之前,它在微軟總部研發了五六年。用戶可以利用GPU資源訓練自己的模型,當時他們在中國開源項目遇到了代碼被抄襲,沒有遵守開源License。 他們對於如何在中國怎樣去發聲,構建社區, 以及未來如何去做商業化、合作伙伴以及生態建設,都是在技術和產品之外需要去考慮的角度。像DeepSpeed這樣一個項目非常典型,由技術和產品進行驅動,它有非常強的科學家、非常強的產品經理,它處於有機自己生長,放在那不用管它,有陽光和水,就能夠很好的成長了。但是對於一個開源項目怎麼更好的生長,如何構建社區,DeepSpeed找到了開源社,也是他們很信任的國內開源組織,我們一起探討,幫它更好的設計,如何在中國怎麼亮相、怎麼搭建合作伙伴系統、怎麼更好的去做生態以及商業化等等。這是把微軟產品推向開源社區做的另一個落地案例。

總體來說,做開源項目孵化,技術某種程度已經成熟了,最重要的是把code和產品當作“1”,後面還有很多“0”。開源項目孵化,就是怎麼更好的在後面把“0”加上,我們可以在生態上、社區治理上、國際上、PR上給它放大,讓項目更好的蓬勃發展起來。

 

譚中意:我也分享一下我的經歷。我在百度時曾負責過百度的開源,所以當時百度所有的開源項目跟我都有關係。我是採用不同的策略,有的是“有人、有錢、有戰略”的,我只要監督它別偏離軌道,作爲來自第三方的輸入,跟項目方VP講講“你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好”就可以了。

同學可能想聽我是怎麼幫助項目成長的,我曾幫助3個項目從百度捐獻進入到基金會里,併成功畢業,而且一直活到現在,我相信它們再過10年還能活着。這三個項目的團隊不一樣,定位不一樣,所需要的幫助也是不一樣的,我選擇在它需要的時候給它提供必要的幫助,至於幫助是什麼,很多很雜,比如說服VP同意把這個項目捐出去,讓公司外的貢獻者還能繼續留在這個公司,比如這個項目的PMC犯了點小錯誤,我趕緊去補救。所以導師是需要竭盡所能,並不侷限在發版環節,並不侷限在社區建設上。

我挑選組建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TOC導師團時,導師的背景各異,有開源運營的高手,有開源商業化的高手,有社區構建的高手,有技術開發的高手,他們能夠帶來多樣化的組合。但是如何讓這些導師在項目輔導中發揮作用,說老實話,我並不能保證!因爲這是需要機緣的,需要雙方看對眼,我只能提供一個平臺,提供一種機會,提供一種可能,但至於導師看不上項目,或者項目看不上導師,對不起,沒有緣分!下次再說!

我覺得開源項目的開源的成功,即走到比較好的程度,一定是十項全能,中間只要有任何一個短板都會掛掉的。有的項目投入很厲害、PR很厲害、鋪天蓋地而來,彷彿都是它了,但是它的商業模式有問題、團隊構成有問題、團隊認知有問題,過兩年就會曇花一現,是很可惜的事情。當然,也有一些小而美的項目,確實找到了技術難點,它在那個點上解決問題很高效、很漂亮,而且團隊那幾個人也願意花時間持續做下去,團隊leader即最關鍵的那個人還有頭腦把他的事情做大。按照姜寧的話來說,往後退一步,把他的團隊培養起來,這種項目反而是能活10年、20年甚至30年的項目。

對於我來說,衡量一個開源項目是否能成功,就是看在它的技術生命週期內能否長期的存在,能否長期的爲人所用發揮價值,這是我衡量一個開源項目成功的一個標準。而不是看它造成多少聲勢,不是看它掙了多少錢,不是看它有多少院士點贊,那些都是表面繁榮!

 

觀衆提問5:我們去年3、4月份把項目捐贈到基金會,感覺剛剛譚主席說的這些是在說我,因爲我們公司的產品就是“小而美”,你也提到這個產品是不是有持續的技術投入和持續大家的使用場景。我們現在在國內幾乎很獨特的項目,找不到同類的對標。但是過去這麼長時間,我們從2017年、2018年,到現在搞了5、6年時間了,也是開源,但是我們這個開源是假開源,因爲代碼是開放的,但是寫代碼的就我們兩個人。有很多熱心網友,QQ羣是自發的有3000個人,後來踢一個加一個,其中不乏很多高手給我們要意見,但是我們對開源這個事情沒有經驗,給我們提代碼之後我們也沒時間看,人家一看我們不理人家,人家就走了,所以我們的開源感覺就是個假開源。這也是我們未來需要補充的,怎麼充分利用社羣的力量?

還有一個對我們很棘手的問題是商業化的問題,過去這麼多年我們把自己搞成外包公司,我們是獨立的小模塊,上游有操作系統,下游有APP,我們夾在中間,大家都認爲我們應該是免費的,APP廠家覺得你就是應該免費的,操作系統說“我又不用你的APP,你跟我要什麼錢?”我們夾在中間做定製化賺點外包的錢,所以大規模商業化是我們很頭疼的問題和限制我們發展的問題,也是我們希望未來去補充。

一個是真開源的問題,一個是商業化的問題,而且基礎軟件不容易盈利、不容易賺錢,這是所有人的共識。希望能夠藉助今天的機會幫我們解決一下。

還有一個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之前羣裏基金會的人讓我們選導師,一個是霍海濤、一個是霍師俊(音譯),也是我們最開始捐過來的TOC贊助人,他們倆都把我們拒了,我們現在沒有導師,能否現場給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姜寧:你這個問題很棘手,尤其軟件定位這個問題很難有後續收費的抓手,這跟商業設計有很大關係,這塊我們可能沒有辦法深入,但是你現在的根源在這個層面。

但是你前面說的,假開源的事其實是你自己意識的問題,因爲你把代碼看成是你自己的一塊,不允許其他人進來隨便踩踏,這個可以幫到你。

但是商業的層面我真的沒有辦法,我覺得能夠幫到你的是,有很多輔導阿帕奇的項目最開始有創始人情結,創始人完成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代碼,後面我們給大家的硬性要求,要把這個比例降下去,有意識去做這個事情就很好,而且很多人給你做貢獻。有的項目參與度很高,只不過對代碼理解度沒有那麼高,可能只改了一部分,PR考慮問題沒有那麼周全,所以很多時候大家不願意去合,有這麼一個背景。但你怎麼把這個門檻降下來,讓更多人瞭解代碼、參與代碼,這需要維護團隊投很大的精力去做的。

前期你們有很好的基礎,有很多人願意給你們貢獻代碼,所以心態要轉變要養,給你們提一個指標,什麼時候把你們兩個人的代碼降下來,就算真的開源了。降下來有多種途徑,就是你不寫,讓別人來寫,但是你怎麼能讓別人達到你寫代碼的水平,這就需要做很多額外的準備工作。有些代碼的規範和架構設計,要把你腦子裏的東西拋出來,讓更多人知道,讓它寫出代碼。你還要花很大的時間做review。剛纔聽到你說“寫了,我也不願意看。”這個要做觀念上的轉變,再逐步去拓展。

最後一點,你要站在生態的角度上,就看你的平臺能不能繼續長,長到一個能賺錢的地方,但是它怎麼能長到那塊?需要更多人蔘與,在生態裏找到一個合理的位置。這個過程中你可能還是一個了其他的項目建立聯繫,做更多連接。

後續又回到剛纔,找不到導師是多方面原因,但是可能也要從自身去多想一想,我們能不能建立起更多的聯繫,然後去拓展更多的接觸點。我覺得找導師算是一個小挑戰,你什麼時候把這個挑戰完成了,你們這個項目肯定能邁出很大一步。

 

譚中意:這裏問的是3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怎麼發展社區、怎麼貢獻者、怎麼做良性循環,第二個問題是怎麼做商業化,第三個問題是導師不選你怎麼辦。

 

我們選擇的兩個導師拒絕了我。

 

譚中意:你需要的是商業化,這兩位導師並不具備這個背景。咱們基金會導師裏有兩個人有比較強的商業化背景,一個是溫銘,他是APISIX開源項目的創始人,也是這之後商業公司的CEO。導師的列表和簡歷都已經公佈出來了,可以從他們的簡歷和特長來挑選導師。第二個是滕愛齡(小狼),在螞蟻負責OB海外商業化。

你要把眼光放開,如果你始終用你熟悉的眼光工作和從事,開源幹什麼啊?Owner就好了。你想要做改變,就要跳出自己現有的心態,更開放的看這件事情。要記住想到別人憑什麼幫你!開源是不賺錢的,只有商業產品是賺錢的,商業產品在哪端呢?都可以嘗試。

 

陳陽:我覺得和導師要深入溝通,我的建議是三顧茅廬會比較管用。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