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DLL調用(3):Java JNA調用DLL

Java調用C++的DLL方式很多,其中JNA方式是比較通用的一種。JNA(Java Native Access )提供一組Java工具類,可實現運行期動態訪問系統本地庫(native library)而不需要編寫任何Native

原创 Tips:Visual Studio錯誤error C4996: This function or variable may be unsafe.

問題描述: Visual Studio程序報錯: error C4996: 'xxxxxx': This function or variable

原创 Tips:error C4996: 'GetVersionExA': 被聲明爲已否決

問題描述: 調用GetVersionEx獲取系統版本報錯。 error C4996: 'GetVersionExA': 被聲明爲已否決 解決方法:

原创 判斷點與多邊形的關係(4):射線法

終極大招來了,射線法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優方法,其他方法僅具有理論意義,如果工程應用的話,知道這個方法就夠了。 射線法的思想是:以目標點爲端點引一條射線,計算這條射線和多邊形所有邊的交點數目。如果交點個數爲奇數,則點在多邊形部,反

原创 Ubuntu手動掛載U盤,實現文件拷貝

爲我的計算機安裝Ubuntu系統,計算機採用NVIDIA的1080Ti顯卡,但初始安裝後沒有安裝NVIDIA Driver,通過xrandr –q查詢到的顯示分辨率只有640×480,顯示不全。 爲了安裝驅動程序,需要將在其他機器上下載

原创 Widows下安裝dlib(通過Python調用)

方法1. 通過編譯boost安裝dlib ①安裝CMake 下載網址https://cmake.org/download/ 下載smi安裝包即可,64位系統建議安裝64位CMake。 ②安裝boost 網址:http://www.boos

原创 判斷點與多邊形的關係(2):面積法

判斷點和多邊形關係的另一個思路是:多邊形內的點與多邊形各個頂點的連線,組成的三角形的面積和等於多邊形的面積。 圖例說明,如下圖所示: O點在多邊形之內時,其與多邊形所有頂點的連線,組成6個三角形,顯而易見,這6個三

原创 FTP(1):Windows 10搭建Ftp

控制面板->程序和功能->啓動或關閉windows功能 如圖開啓FTP相關功能,確定即可下載安裝。 右擊“此電腦”,快捷菜單點擊“管理”,打開計算機管理頁面。 右擊“本地用戶和組”->“用戶”,快捷菜單選擇新用戶,在

原创 tensorflow(1):Windows 10安裝(GPU版本)

1. 安裝CUDA 下載CUDA: 官方下載:https://developer.nvidia.com/cuda-downloads 目前可以下載的版本是cuda9,官方說明中指出,支持cuda8.0和cudnn6.0,所

原创 DLL調用(2):C++動態調用DLL

動態調用也被稱爲顯示調用,即在運行程序過程中,需要調用DLL中的功能時才調用。相對於隱式調用,此種方式會有明確的語句載入DLL和獲取其中的函數地址,調用過程相對靜態調用會複雜一些,但不需要LIB文件的支持,僅有DLL文件即可。

原创 DLL調用(4):JavaCPP調用DLL

JNA實際上是基於JNI封裝的,其在應用的時候更加方便,但效率相對低,主要適合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場合。JNI雖然效率高,但是應用不方便。JavaCPP提供了在Java中高效訪問本地C++的方法。採用JNI技術實現,支持包括Andr

原创 Ubuntu開機無法進入系統問題(NVIDIA顯卡驅動相關)

問題表現 Ubuntu是應用廣泛的Linux操作系統,特別是在機器學習應用中,通過調用NVIDIA顯卡的GPU進行計算和研究的主要平臺之一。但是由於NV顯卡的存在,有可能會讓Ubuntu在驅動加載上問題,造成開機啓動無法進入系

原创 Oracle(1):windows 10 安裝與配置

安裝.NET framework Oracle的安裝需要.NET framework的支持,需要首先安裝.NET framework。當然,其實很多東西的安裝都需要這個,所以建議重裝系統後就幹這件事~ 安裝方法: 控制面板->

原创 判斷點與多邊形的關係(1):向量積法

判斷點與多邊形的關係,是計算幾何的經典問題,點與多邊形的關係可以分爲:點在多邊形內(inside)、點在多邊形外(outside)以及點在多邊形的邊上(onside)三種。 在圖像處理系統中,如果通過多變形的方式標註感興趣區域(

原创 SSH通信和免密碼登陸設置

1.SSH原理 SSH 爲 Secure Shell 的縮寫,安全Shell網絡協議,用於計算機之間的加密登錄,早期的計算機之間採用明文通信,通信信號被截獲以後,內容即被截獲一方掌握。1995年,芬蘭學者Tatu Ylonen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