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pytorch 使用Tensorboard

目錄 1、Tensorboard介紹 2、安裝Tensorboard 3、代碼demo 4、參考資料 1、Tensorboard介紹         數據的可視化,對於模型分析和優化至關重要。tensorflow框架可以使用tensorb

原创 多人協作開發Axure教程(附Axure RP9的密鑰)

目錄 1.1安裝軟件 1.2註冊賬號 1.3管理員創建項目 1.4 項目成員接受邀請 1.5 check out和check in       Axure RP是一款專業的快速原型設計工具,作爲專業的原型設計工具,它能快速、高效的創建原型

原创 Win10+Anaconda+Pycharm+Pytorch +Jupyter 配置流程

目錄 1、安裝cuda 2、安裝cudnn 3、安裝anaconda 4、設置conda 虛擬環境 5、安裝pytorch 6、安裝pycharm 7、安裝jupyter book 1、安裝cuda 根據顯卡型號下載對應的cuda版本,

原创 什麼是消息中間件ActiveMQ(一)

目錄 1、什麼是消息中間件 2、消息中間件的組成 3、應用場景 4、什麼是ActiveMQ 1、什麼是消息中間件         消息中間件=message queue。          發佈/訂閱模式(Pub/Sub)稱之爲主題模式,

原创 linux 下的靜態庫與動態庫的區別與相似點

目錄 一、理論要點: 二、封裝流程  三、封裝命令: 一、理論要點: 1、二者均需要由.o文件生成,二者前綴均爲lib,靜態庫後綴以 .a,動態庫的後綴以.so 2、生成目標可執行文件後,靜態庫可以直接刪除,因爲靜態庫已經被加載到可執行文

原创 消息中間件之activemq的安裝(二)

目錄 1、安裝jdk 2、安裝active MQ 3、啓動服務 4.測試安裝 5.python代碼  參考資料 環境win10+python 1、安裝jdk 甲骨文官網 https://www.oracle.com/java/techno

原创 Ubuntu下創建新用戶(轉載)

目錄 1.創建用戶 2.設置密碼 3.切換用戶 4.刪除用戶 5.問題 1.創建用戶 sudo useradd username -m 注意要在後面加-m,否則不會在home路徑下創建該用戶的文件夾 創建好之後可以在/home/路徑下查

原创 ubuntu1804 配置rtl8812au 驅動(支持內核 kernel 5.2)

USB網卡的光盤中有Linux下的驅動源碼,但是一直報錯,重新編譯也存在問題。 度娘發現,現在ubuntu1804 的內核版本已經是5.0了,但是找到的驅動程序還不支持內核5.0。   重新搜索,rtl8812au 驅動,支持內核 ker

原创 pytorch 數據工程(待更新)

目錄 1、爬取圖像 2、轉換爲png圖像 3、劃分訓練集、驗證集和測試集 4、數據增強 1、爬取圖像 # -*- coding: utf-8 -*- import requests import time import os impo

原创 深度學習基礎(三):常用的計算平臺簡介

       受到計算能力和功耗的制約,“終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on edge) 目前境地比較尷尬,抽空調研了深度學習現在常用幾種計算平臺,尤其是嵌入式端的計算平臺: GPU服務器/工作站 Intel NCS NVI

原创 深度學習基礎(二):梯度下降法GD

目錄 1、前言 2、梯度下降(GD,gradient descent) 3、實驗 4、代碼 5、參考資料 1、前言        PyTorch 能在短時間內被衆多研究人員和工程師接受並推崇是因爲其有着諸多優點,如採用 Python 語言

原创 windows下視頻數據半自動化標註工具

目錄 1.數據認知 2.標註工具 3.參考資料 1.數據認知        原本認爲這一塊應當會有很多比較成熟的開源軟件,但是實際情況好像並非想象這樣,單純基於圖像的標註工具較多,但是視頻類相對較少。      看到很多簡單場景下的視頻數

原创 大城市的喧囂

mark 於20190702 23:40

原创 pytorch 用神經網絡搭建自己的迴歸和分類模型

目錄 1.迴歸模型 2.分類模型 3.參考資料 1.迴歸模型 import torch from torch.autograd import Variable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原创 使用PyTorch從零開始實現YOLO-V3目標檢測算法

                                                                      原文:https://blog.csdn.net/u011520516/a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