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晶體管的兩種不同理解

最近發現概念很混淆,尤其是對於晶體管這個概念。 晶體管的第一種理解是專指TTL。 大家都知道TTL跟CMOS是兩種經常拿來對比的東西。TTL的英文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也叫晶體管。CMOS爲互補場效應管

原创 邏輯工程師必須尋求轉型

所謂邏輯工程師,就是既非硬件工程師,也非軟件工程師的一種職業。使用硬件編程語言verilog/VHDL開發硬件,做這種開發的人既要懂硬件,也要懂算法,最終將算法用硬件實現。這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傳統行業了,因爲IC設計領域前端就是用硬件語言開

原创 IC設計行業分類辨析

最近才發現,自己其實連IC設計行業的分類都沒有搞清楚。找工作的過程中,對於一些職位根本沒有理解清楚,連他們是幹什麼的都不太清晰。比如區分不了ASIC工程師,IC前端工程師,FPGA工程師的行業差別。 今天仔細研究了一下,總結一番。 1,I

原创 不歸零法編碼、曼徹斯特編碼和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數字信號和數位化編碼的數據之間存在着自然的聯繫。數位化存儲的數據表現爲0和1的序列。由於數字信號能夠在兩個恆量之間交替變換,所以可以簡單地把0賦予其中的一個恆量,而把1賦予另一個恆量。這裏恆量的具體取值並不重要。如果是電子信號的話

原创 IC 逆向設計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blog/202761609/447515104       逆向設計傳統上被稱爲“自底向上”的設計方法,也稱爲反向設計。“反向設計”的提法似乎讓人很容易與侵犯別人知識產權產生聯繫

原创 跟好友討論的方向選擇問題

今天跟好友專門討論了自己以後的方向選擇問題。我簽了武漢的一家做紅外成像的公司,做FPGA開發。我自己當然是很喜歡這個行業的,因爲跟IC特別接近。而我研究生學的是微電子,所以打心底特別希望能做IC行業。 可是IC行業是沒有前途的。因爲這是一

原创 “中國芯”野蠻生長時代結束,併購整合潮來臨

作者:潘九堂 華強電子產業研究所 分析師 前幾天去拜訪中國IC設計產業的傳奇人物之一,格科微電子CEO趙立新,聊到展訊和RDA之間殘酷的分釐競爭,他說,展訊和RDA如果能夠合併對股東絕對是好事,因爲主控芯片需要的投資和人力數都太大了,

原创 vitual box安裝win7虛擬機

在fedora18下面安裝了vitual box的虛擬機,才100多M,上面安了win7。單核,給了1G內存,跑的飛快,真的很爽。 vitual box的虛擬機很好用,尤其是無縫模式,能夠讓win7和fedora一起跑,隨心所欲的使用兩個

原创 KL25用SPI操作nor flash

KL25的SPI連接一個nor flash。該flash型號爲FM25F04,支持SPI的模式0和模式3,要求高位先發送,在上升沿採集數據。 通常,SPI有4種模式,取決於CPOL與CPHA如何配置。 CPOL決定SPI總線空閒時的時鐘恆

原创 與陳總聊的,國家形勢與個人選擇

其實我只是一直在旁聽,故事的主角並不是我,是我同學,簽了阿里的大牛。他牛並不是因爲他軟件好,而是因爲他基於硬件的深厚基礎拿到了很多軟件的offer。也就是說,他軟硬通吃。很可惜,這年頭學硬件的很難有很好的待遇,我就是學硬件的,FPGA開發

原创 KL25進入低功耗模式無法退出後的芯片救活

KL25是一款主打低功耗的芯片。支持9種低功耗模式。而在一些非常低功耗的模式下,調試器是無法工作的。這樣,如果不做調試,你自己也不知道寫得代碼是否正確;如果要調試,就只能把代碼下載到片上執行,然後利用LED或者串口來做些指示,使用最原始的

原创 飛思卡爾研討會記錄

聽過的研討會也不少了,但是不久總會把一些東西忘乾淨,彷彿什麼都沒聽過一樣。真可惜,所以,從今天起,記下每次研討會瞭解到的東西。這裏只是簡記,未必完全正確。 1,飛思卡爾有i.MX系列處理器和kenitis系列處理器兩種產品。前者多核架構,

原创 KL25的TSI按鍵操作

花了一天時間寫TSI按鍵代碼,其實寫代碼只用了30分鐘,但是看數據手冊卻用了我整整半天。擦! 不過一看TSI模塊的寄存器只有3個,其實就可以知道這個模塊並沒有多複雜,複雜的地方在於機制的理解和參數的理解,數據手冊有20頁,也不算多。 該模

原创 小結一下KeilC與IAR對函數參數及返回值的處理

轉載地址:http://www.dzkfw.com.cn/Article/keilc/566.html 以前從來沒關注過這個,汗。 在C51中,KeilC與IAR在函數參數的傳遞及返回值的處理上,有着較大的不同。本文主要小結不同,並稍

原创 FPGA靜態時序分析簡單解讀

任何學FPGA的人都跑不掉的一個問題就是進行靜態時序分析。靜態時序分析的公式,老實說很晦澀,而且總能看到不同的版本,內容又不那麼一致,爲了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我研究了一天,終於找到了一種很簡單的解讀辦法,可以看透它的本質,而且不需要再記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