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0個好玩的網站

這次推薦給大家的都是非常好玩和可愛的網站,他們都擁有不錯的技術和創意。      1 http://www.lansin.com/      超多心理測試,心理文章、電影和音樂,另外,你有心事,可以找心理諮詢師尋找答案~~        

原创 .net中的事件引發

事件功能是由三個互相聯繫的元素提供的:提供事件數據的類、事件委託和引發事件的類。.NET Framework 具有命名與事件相關的類和方法的約定。如果希望您的類引發一個名爲 EventName 的事件,您需要以下元素: 包含事件數據

原创 用ADO.Net實現通用數據庫編程

ADO.Net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數據庫訪問機制,它使得數據庫編程變得相當容易。然而,在運用ADO.Net進行數據庫編程時,我們往往會因爲不注意某些細節問題而使得應用程序的可擴展性很差,也即某個數據庫應用程序只能應用於某個特定的數據庫,

原创 英語就該這麼說

1. I wasn't born yesterday.(我又不是三歲小孩)2. How do I address you?(我怎麼稱呼你)3. She turns me off.(她使我厭煩。) 4. So far so good.

原创 高效程序員的45個習慣http://book.51cto.com/art/201003/186171.htm

高效程序員的45個習慣http://book.51cto.com/art/201003/186171.htm 點贊 收藏 分享 文章舉報 furturerock 發佈了82 篇

原创 MDI子窗體在父窗體中居中顯示的設置

需要在構造函數或者load事件函數中加入以下代碼: form.StartPosition=FormStartPosition.Manual; form.StartPosition=FormStartPosition.CenterScree

原创 幾種圖像處理類庫的比較

  作者:王先榮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rwang/archive/2010/01/26/TheComparisonOfImageProcessingLibraries.html 前言 近期需要做一些圖像

原创 消息機制

消息機制是Windows應用程序的核心   在Windows中發生的一切都可以用消息來表示,消息用於告訴操作系統發生了什麼,所有的Windows應用程序都是消息驅動的,  在Windows中,不同的消息由應用程序的不同部分進行處理。MF

原创 C# 調用動態鏈接庫

一、      DLL與應用程序動態鏈接庫(也稱爲DLL,即爲“Dynamic Link Library”的縮寫)是Microsoft Windows最重要的組成要素之一,打開Windows系統文件夾,你會發現文件夾中有很多DLL文件,W

原创 J2EE設計模式淺談(一)

J2EE設計模式淺談 [email protected] 當我們縱觀J2EE應用時,發現n-tier架構中已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法(design pattern)下面我參考 Sun Blueprints 的設計,簡要的講解des

原创 windows 消息機制

Windows操作系統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圖形化的操作界面,其圖形化界面是建立在其消息處理機制這個基礎之上的。如果不理解Windows消息處理機制,肯定無法深入的理解Windows編程。可惜很多程序員對Windows消息只是略有所聞,對其使用

原创 一些編程技術網站

[序言] 其實大家都可以成爲一個厲害的軟件開發人員,希望大家通過了解我提供的這些網站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增強自己的信心。 [建議] 爲了能讓更多的朋友看到此鏈接,如果大家是csdn用戶,那麼請選擇[收藏]來收錄本文章,以獲得csdn的收

原创 windows編程入門

當我們使用着漂亮的界面,方便快捷的應用程序的時候。我們纔會發現,以前曾編寫的程序是多麼的粗糙(TC編寫的程序)。簡單的界面,16色的顯示系統,大大的落後於計算機的發展。簡單的說就是殺雞用牛刀。如何該改變這種情況呢?Microsoft公司在

原创 大學生應該脫口而出的100句

Any day will do?哪一天都可以?   Any messages for me?有我的留言嗎?   Are you by yourself?你一個人來嗎?   All right with you?你沒有問題吧?   Are

原创 windows api 編程http://vip.du8.com/books/sepcbaa.shtml

http://vip.du8.com/books/sepcbaa.shtml 點贊 收藏 分享 文章舉報 furturerock 發佈了8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6 · 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