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防火牆的x86、NP、ASIC和多核架構的比較

        隨着網絡的發展,網絡威脅日益嚴峻,目前各大安全廠商都推出了多核心防火牆,採用多核芯片,終結了x86、NP和ASIC一統天下的時代,終結了高功耗、低穩定性的時代,並且提供了全面的應用安全解決方案。         多核

原创 SDN & OpenFlow 2

http://www.tektalk.org/2012/04/23/open-network-summit-2012參會隨筆/ 筆者(新浪微博@wang_russell)注: 歡迎轉載,煩請註明出處。 一、見聞散記 連續參加兩次

原创 IP 網絡 QoS

1  概述 1.1  產生背景 在傳統的IP網絡中,所有的報文都被無區別的等同對待,每個轉發設備對所有的報文均採用先入先出(FIFO)的策略進行處理,它盡最大的努力(Best-Effort)將報文送到目的地,但對報文傳送的可靠性、傳送延遲

原创 DH 密鑰交換

迪菲-赫爾曼通過公共信道交換一個信息,就可以創建一個可以用於在公共信道上安全通信的共享祕密(shared secret)。 以下解釋它的過程(包括算法的數學部分): Diffie–Hellman 密鑰交換 最簡單

原创 linux內核RCU的演變

2.6內核引入了RCU鎖,這種鎖十分高效,總的說來就是讀時加鎖,寫時拷貝,讀後更新。具體的流程可以參照 rcu的相關文檔。本文主要談一下rcu在linux2.6內核的演變過程,它分別經歷了三個階段,分別是傳統rcu鎖,可搶佔rcu鎖以及

原创 IKE 2

IPSEC構建站點到站點連接的基本過程 對於站點到站點的會話,構建連接的基本過程如下: 一個VPN網關對等體發起了到另外一個遠程的VPN網關對等體的會話(觸發流量) 如果沒有存在VPN的連接,那麼ISAKMP/IKE階段1開始,兩

原创 SDN & OpenFlow

sdnopenflow的一點想法 http://www.tektalk.org/2012/07/23/sdnopenflow的一點想法/ openf

原创 SDN & OpenFlow 4

russellw 於 2011-08-17 5:38 上午 to根本不相干: 你的關注點和我在某種程度上類似,從小處着眼,我理解OpenFlow的架構是SoA在網絡設備領域的體現,將Fast-Path轉發行爲原子Service抽

原创 IKE 3

IKE第一階段 IKE的精髓在於它永遠不在不安全的網絡上直接傳送密鑰,而是通過一系列的計算,雙方最終計算出共享密鑰,並且即使第三方截獲了交換中的所有數據,也無法計算出真正的密鑰。其中的核心技術就是DH交換算法。 IKE協商第一階段,參與通

原创 Linux Route/NAT 負載均衡

linux中如何配置路由負載均衡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可是至今仍然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我指的解決方案是配置意義上的,如果可以觸動內核源代碼的話,補丁倒是有好幾個,不過很多的linux服務器是不允許給內核打補丁的,成本太高了,要停機,編譯同版

原创 small cell 基本概念

Small Cell是低功率的無線接入節點,工作在授權的、非授權的頻譜,可以覆蓋10米到200米的範圍,相比之下,宏蜂窩的覆蓋範圍可以達到數公里。移動運營商正在爲增長的數據流量發愁,很多運營商認爲分流移動數據是高效使用無線頻譜資源的好辦法

原创 REEMPT_ACTIVE標誌在內核搶佔中的作用

Linux從2.6開始支持內核搶佔,意味着即使進程運行在內核態也可以被搶佔。爲了支持內核搶佔,代碼中爲每個進程的 thread_info 引入了 preempt_count 計數器,數值爲0的時候表示可以內核搶佔,每當進程持有內核鎖的時

原创 Linux內核中TCP的連接跟蹤(2)

TCP filter的原理: 當filter收到某個連接的第一個報文時,會爲該連接在全局連接表中創建一個表項,並用報文中攜帶的源、目的IP和端口這個四元組創建original tuple和reply tuple,這兩個tuple分別從

原创 Linux下的虛擬Bridge實現

http://www.cnblogs.com/zmkeil/archive/2013/04/21/3034733.html     Linux下的Bridge也是一種虛擬設備,這多少和vlan有點相似,它依賴於一個或多個從設備。與V

原创 OpenvSwitch-匹配流程

http://blog.csdn.net/alex0/article/details/8871711 版本:OVS 1.7.1 簡稱:dp->datapath, of->OpenFlow, sw->switch 背景: